《世說新語•文學第四》30、深公不言

有位從北方來的和尚有很好的才思,和支道林在瓦官寺相遇,講研《小品經》。當時竺法深、孫興公都在聽講。這位和尚的談論,屢屢設下疑難問題,支道林的答辯清晰透徹,言辭氣概都很爽利。這位和尚總是受挫屈服。孫興公問竺法深:“上人應該是逆風而上的人,剛纔爲什麼一句話也不說?”竺法深笑而不答。支道林說:“白檀木並非不香,但逆風怎能聞到呢?”竺法深體會到這話的含義,坦然自若,置之不理。

【原文】

有北來道入好才理,與林公相遇於瓦官寺,講《小品》。於時竺法深、孫興公悉共聽。此道人語,屢設疑難,林公辯答清析,辭氣俱爽,此道人每輒摧屈。孫問深公:“上人當是逆風家,向來何以都不言?”深公笑而不答。林公曰:“白旃檀非不馥,焉能逆風?”深公得此義,夷然不屑。


【人物】

林公:支遁(314—366),字道林,世稱支公,也稱林公,別稱支硎。本姓關,陳留(今河南開封市)人,或說河東林慮(今河南林縣)人。東晉高僧、佛學家、文學家。家世事佛,二十五歲出家,精《般若道行品經》,曾著《聖不辯之論》、《道行旨歸》、《學道戒》等論書。在《即色遊玄論》中,他提出“即色本空”的思想,創立了般若學即色義,成爲當時般若學“六家七宗”中即色宗的代表人物。支遁是一位典型的清談家雜揉老、釋的僧人,以好談玄理聞名於世,與謝安、王羲之等交遊,所注《莊子·逍遙遊》爲羣賢歎服。

竺法深:東晉僧人,名潛,或稱道潛,字法深。俗姓王,琅邪郡(治所在今山東省臨沂市北)人,出自琅琊王氏。18歲出家,師從富有才解久負盛名的名僧劉元真,既蘊深解,又能善說。永嘉初,避亂過江。元明二帝時,深得崇敬,常著屐至殿內,時人稱爲“方外”之士。後隱居剡山,優遊講席三十餘載。晉哀帝時曾奉詔入京,於御筵開講《大品般若》,不久復歸。東晉孝武帝寧康二年(374)圓寂,年八十九歲。孫綽《道賢論》將之比劉伶,稱其“道素淵重,有遠大之量”。

孫興公:孫綽(314—371),字興公,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遙)人。少愛隱居,喜遊山水。博學善屬文,以文采著稱,與許詢爲一時名流。工書法,張懷瓘《書斷》列入第四等。曾撰《遂初賦》《天台山賦》,輯有《孫廷尉集》襲封長樂侯,初爲太學博士,遷尚書郎,出任章安縣令,建威長史、右軍長史、永嘉太守。晉哀帝時,遷散騎常侍、領著作郎。阻止大司馬桓溫遷都洛陽,遷廷尉卿,太和六年(371)去世,享年五十八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