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美 12:感受、表达与欣赏

托尔斯泰说:“感染不仅是艺术的一个标志,而且感染力的程度也是艺术优劣的唯一尺度。”

恩斯特·卡希尔说:“我们所有的人都模糊而朦胧地感到生活具有的无限的潜在的可能,它们默默地等待着被从蛰伏状态中唤醒而进入意识的明亮而强烈的光照之中。不是感染力的程度而是强光和照亮程度才是艺术之优劣的尺度。”

我认为,艺术从所而来的是一种意识的明亮而强烈的光照,从所而去的是感染力。这两个人分别从感受和表达两个方面来谈艺术,自然达不成一致。

发现和感受是基础,发现、感受到的东西是艺术表达的内容,它限制着艺术的高度。但能否把自己发现、感受到的东西完全表达出来,用艺术的手段表达出来;能否让大众理解、接受进而挖掘、生发出更多的内涵,这全在于表达。科学的表达在于说服力,艺术的表达在于感染力。

托尔斯泰接着说:“艺术感染性的多少取决于以下三个要素:(1)所传达的情感有多大的独特性;(2)这种情感的传达有多么清晰;(3)艺术家的真挚程度,换言之,艺术家自己体验他所传达的感情的力量如何。”

我忽然发现,托尔斯泰说的是情感之于艺术,恩斯特·卡希尔强调的是对事物特性、对事物本真的认识。套用王昌龄的“诗境说”,第一层是物镜,第二层是情境,第三层是意境。托尔斯泰在情境,恩斯特·卡希尔在意境。

不论物镜、情境,还是意境,都是首先成为作者心中之境,其后关键是如何与观众对接?这涉及艺术的表达与欣赏问题。

徐渭说:高书不入俗眼,入俗眼者必非高书。艺术在表达时,要不要考虑受众的理解力?

当代画家方力钧说过:“我们得学会重新尊重大众,这包括尊重大众的局限性、拥有弱点的权利,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在大众有可能付出的时间范围和有可能接受的语言范围中做工作,我们要精练得再精练一些,通俗得再通俗一些,就是说,得多讲人话。”

艺术的品类不同,目的不同。如果目的在于得到观众,自然必须尊重观众,为了观众的掌声,有时甚至要迎合观众。如果目的在于表达自己的感受,自己的眼界,那就要尊重自我。清代布颜图说: “不知子之所欲学之画,为人画乎?为己画乎?为己弄则吾知之,为人画则吾不知也。为人画绚然夺目以炫世,非智者不能。为己画澹然天趣,以固自娱,虽愚者亦能,吾固愚者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