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愛越獄4次,一個真實的愛情“瘋子”

最近發生一件讓我內心非常顫動之事。

我的弟弟告訴我他“出櫃”了,說時帶着很多不確定和不自信的語氣,不確定是因爲他不知道我是否會支持他,不自信是他還未入世,對很多事情帶有強烈的好奇感。

但其實我早些年便發現了他的祕密,只是等着這麼一天,他能親自告訴我,這表示他是信任我的,而我也將全力支持他,並告訴他:你就是你,和別人並無什麼不同,勇敢做自己。

我寫過很多“同性電影”,包括《莫里斯》《你好,再見》,《盛夏光年》,《霧港水手》,《費城故事》,《馬蒂亞斯與馬克西姆》。

儘管身邊有一些同性身份的友人,但自己身邊很親近的人告知你他內心深處隱藏的祕密時,心底還是會感動不已。

這仍然是一個很大的“命題”,於電影,於生活,於他人而言,都是深邃而迷人的。

我仍然鼓勵那些脫離自我的人勇敢接受自己,文字很大,我很渺小,只能用一絲絲的筆觸來激勵那些還未接受自己的人。

無論你是誰,勇敢樂觀地去生活,去觸及自己最美麗的靈魂。

前日恰巧一部“同性電影”發佈預告,是我很喜歡的兩個演員,科林·費斯以及斯坦利·圖奇主演的《超新星》。

從預告中,我們能看出來有《你好,再見》以及《愛在記憶消逝前》的縮影,非常期待這部電影,一起來等候吧!

通常我們看“同性電影”,大都是沉靜而悲傷的,似乎如此更對稱我們想要擁有的意境,但有一部電影卻坦誠而大膽,直白而熱情,也許很多人看過,也許你還未觀看,可好的電影總會讓人戀戀不忘,當我再度看時,仍然沉迷其中。

 “我愛你,莫里斯”——

這是史蒂夫·拉塞爾心中唯一的信念,從未更改過,爲了這個信念他騙盡世界所有人,逃獄無數次,仍然心留期盼,保持着對美好幻想的希望,這樣的人,我們稱之爲“樂觀的理想主義者”,亦或者是“瘋子”,一個活在愛情裏的瘋子

《我愛你莫里斯》不是那一類電影,有些小憂鬱,令人捉摸不透。

它反類型化地炮製出了一部具有濃烈“童話主義”“喜劇色彩”的同性電影,可以說這在此類型電影中絕無僅有,一枝獨秀。

看多了那些“矯情”的聚散離合後,看了此片,絕對讓你神清氣爽,彷彿打通任督二脈。

當然,你看到金·凱瑞的名字時,一定會想這真的不是一部無厘頭喜劇片?

事實上,它是的,它帶着金·凱瑞濃烈的喜劇色彩,也帶着他流暢自如的表演讓我們信服於這樣一個“爲愛癡狂”的男人。

而伊萬·麥克格雷格的顛覆性表演也讓觀衆眼前爲之一亮,影迷都說這樣的男人值得爲他越獄千百遍,他彷彿與角色毫無障礙線,把一個同性戀的角色刻畫得如此生動形象。

但影片的背後,卻是一個真實的人物傳記在支撐着故事的發展,從這一點來說,我們很難不思考,爲什麼他要這麼做?爲什麼導演要用童話的外殼來包裝一個看上去非常悲傷的故事?

首先真人傳記並不好拍,切入點很容易掉入俗套,也很容易敘事乏味,導致鏡頭語言和電影風格毫無張力;

其二這些年的同性電影很“意識化”,什麼叫意識化?就是此類型電影很容易被“定調”,導演們在處理的時候也很容易陷入“雷同”的語境。

但《我愛你莫里斯》偏要劍走偏鋒,炮製出一個“理性而瘋狂”的愛情故事。

“愛”作爲主題,拋棄了旁枝末節般的審視和規則,只從“愛”出發,把一個真實存在的人物心理寫照“極致化”,再運用出奇制勝的“喜劇效果”讓影片的節奏高速提升,我們在其中觀望到的,是這部電影充滿着希望,充滿着愛。

金·凱瑞所飾演的史蒂夫·拉塞爾是一個“愛情瘋子”,同時也是一個“高智商罪犯”,有可能我們難以相信,一個同樣的人用盡無數次辦法逃獄成功,而且總是選在每逢星期五的13號開始越獄,爲什麼是這一天?

那是因爲這一天是他必生摯愛莫里斯的生日,而他越獄的原因很簡單,爲了見莫里斯,爲了和他在一起。

他假冒過各式各樣的人,法官、醫生、探員、學生、甚至是一個豔舞女郎,他的逃跑方式總是大膽而新奇,完全讓人摸不着頭腦,先後4次越獄成功被抓回;

最後一次他謊稱自己得了艾滋病,再次逃跑成功,卻依然逃不開命運的戲弄被抓回監獄,從此他被判刑“終生監禁”,但他仍然保持希望,而且多數人認爲他仍然在策劃“越獄”的方案。

這聽上去其實是一個很“悲傷而愚蠢”的故事和人物,但影片並沒有把焦點放在他的心理活動上,而是把“越獄”和“愛情”融合在一起;

他的愛情發生在牢獄中,也“死”於牢獄中,當他第一眼見到莫里斯時,他便一見鍾情,並決定一輩子保護守候着他,這該死的浪漫主義在無形之中成全了他,同時也毀滅了他。

毀滅一個人很簡單,用“愛”去填滿他的人生,讓他認爲那便是“全部”。

拉塞爾便是這樣一個在愛情中瘋狂,在生活中理性而狡猾之人,他像是上帝制造的“兩面派”,也像是上帝給人們塑造的一個“模型”,他告知人們,其實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每個人都有致命的缺點

莫里斯曾躺在他懷裏說:“從來沒有一個男人爲我做過這麼多浪漫的事。”

莫里斯怎麼會忘記這個人,就算他終身監禁,他也愛着拉塞爾一輩子,兩個人的“宿命感”顯得極爲浪漫純情,彼此相愛,卻終究不能守候在一起,這更像是現實給我們的沉重一擊,卻也是現實給我們遺留的一米陽光。

電影規避了所有“同性意識”的探究,轉而無盡放大“愛”的本能,如拉塞爾所言:“愛很神奇,它讓你變得快樂,悲傷,做一些以前連想都不曾想過的事。”

所以我們看《我愛你莫里斯》時,有種脫離現實感的狀態,只和人物同悲同喜,完全忘記了兩個相愛的人不能在一起的現實,更會忘記這兩個相愛的人都是男人。

如果說人人心中都有座斷背山,那是一個永遠都無法抵達的夢。

那看完此片,我們卻又相信人人心中都住着一個莫里斯,那是一個永遠都活在夢中的

它所傳達的信念和價值觀仍舊是積極向上的,接受自己,做自己,突破自己

這也是拉塞爾的原話,在他第一次出車禍生命遭到挑釁時,他說:“不要再說謊,做我自己,想買什麼就買什麼,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想FUCK誰就FUCK誰。”

他遇見莫里斯,不斷突破自己的極限,看似荒謬,其實蘊含着豐富的人生哲理,只要你想,任何奇蹟都可能發生,或許這也是一部“勵志電影”,我們能感受到的,是拉塞爾所付諸一切的真情和專一

說實話,這樣在愛情中的“絕世好男人”,已經寥寥無幾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