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生寫檢討背後的科學依據

初二的學生越發叛逆,總是惹事,有一次我罰一個學生寫檢討,他質問我:憑什麼要寫檢討?寫了我就能改掉嗎?當時我一愣,犯錯寫檢討是學校的慣例麼,延續至今肯定有其中的道理,但背後的原理到底是什麼呢?

最近,偶然讀到《影響力》一書,書中談到了承諾與一致原理,很好地解答了我的疑問。心理學研究表明,我們都有保持一致性的傾向,這種傾向強大到能夠令我們做出原本不想做的事情。一旦我們做出某種決定,再碰到同樣的問題時,我們頭腦中就會啓動保持一致的磁帶,而要讓一致性磁帶轉動起來的“咔噠”聲就是承諾。如果我能讓你做出承諾(也就是選擇某種立場),我就爲你下一步機械地、無意識地保持一致的行爲準備好了舞臺。

寫檢討就是這樣一個做出承諾的過程,讓學生產生要與檢討中的承諾保持一致的心理傾向。同時,把承諾寫出來比口頭認錯更有效。首先,書面的檢討爲事情的發生提供了一個物質證據。一旦學生把犯的錯寫下來,那他就沒有機會說自己記不清這件事或者幹錯矢口否認,因爲白紙黑字寫得清清楚楚。其次,檢討可以出示給他人看,讓外界認爲他們是真心想要改正自己的錯誤,而不是敷衍應付。

因此,一旦學生在檢討中承認了錯誤,並且承諾了要改正,自我形象就會受到一致性原理的雙重壓力。一是來自內心的壓力,它迫使學生的所作所爲要與他們在檢討中樹立是新形象保持一致;另一方面是來自外界的無形壓力,由於外界對他們的看法是從他們所寫的東西得來的,因此學生會再一次感受到必須讓自我形象與書面檢討保持一致的這種壓力。

這樣一來,學生即使是被逼着寫完了檢討,他們也會因爲親手寫下了自己的錯誤並承諾了要做出某些改變而真的有所變化。據我觀察,被罰寫了檢討的學生或多或少都有所改變,比如有個學生因爲喜歡接話被我罰寫了檢討,他接話的問題減輕了不少,而且在我提醒他的時候不再表現出牴觸情緒。

這個承諾與一致原理已經被廣泛運用於銷售領域,俗稱“先誘敵上鉤法”。即讓對方先答應很小的請求,進而讓對方答應更大的、與之相關的請求。常見的送贈品、優惠券促銷都是這一策略的運用,一旦你開始在那裏進行小額消費,後續的大額消費也會源源不斷。

我可以把先誘敵上鉤法運用到後進生轉化等班級管理工作中來,先讓他做出小小的改變,比如每天按時交作業(不管質量),再逐步提高要求。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