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電動車我們應該知道些什麼

純電動車一定會替代傳統燃油車,這是社會和技術進步發展的必然趨勢,作爲用戶和投資者,我們至少應該掌握幾點重要信息。

一、用戶體驗永遠是第一位的消費需求。上個世紀初,當福特汽車總量8000輛的時候,美國傳統出行工具——馬車在用量是1800萬。短短几年後,汽車就代替馬車,成爲當時最重要的出行工具。汽車初興,而馬車大量使用的時候,很少有人能想到未來汽車會替代馬車成爲最重要的出行工具。預測這一趨勢的人們如福特自然先富起來並長期保持富足的優勢。雖說說人們出行追求舒適、安全、便捷性的基本需求不會改變,但社會和技術進步一定帶來新的出行需求。比如,以往最牛的司機還有一項基本的技能,那就是識路的能力。當下,這項技能已經被導航系統所替代。當普通司機們爲“遇有複雜交通路口,導航提示還不夠及時”偶爾煩惱時,造車新勢力的智能交互系統已經能夠輔助司機作出關於方向及時準確的決策了。也就說,司機不再需要把注意力放在何時對導航的判斷上。正是這一點點的改變,使用戶體驗大幅提高。當然,歸根截底還是“便捷”這個大方向上。電動車追求得不僅僅是在動力方面的變革,而更重要的是,在安全和便捷方面比傳統車輛做得更好。比如傳統車輛,不管是所謂豪車還是普通車,一些自動化的功能最終還是需要用手動控制。而現在的電動車普遍採取聲控來操作,例如窗戶的升降,音樂的播放等等。所以,汽車能爲人們提供的不僅是高效的出行工具,更多的是愉悅的用戶體驗。此外,用戶體驗不僅僅是少數人的特權,更是大衆的需求,而電動車充分滿足了這個市場。以往傳統車輛尤其是豪華車輛,只能帶給部分用戶以絕佳體驗,這個部分用戶通常指的是富人階層,而電動車爲每一個人是帶來更好的體驗感,而這種改變纔是革命性的。

二、服務創新加快了替代步伐。電動和燃油動力根本區別還在於服務。一方面,電動車通過產品和技術的創新,爲消費者提供優越的價值主張。電動車沒有按照傳統的底特律定律來設計汽車,而是按照蘋果手機的模式來對汽車進行設計,不僅使汽車的性能與傳統跑車相差不多,並且充分挖掘電動車的本身特點,進行突破性的整車設計,並將IT與汽車相結合,不斷提供優越的電動車性能,最終結果是提高消費者的駕控體驗和操控感。技術、酷、時尚、環保成了電動車爲終端消費者所提供的價值主張,這些價值主張不同於或超越了傳統跑車所能爲消費者提供的價值主張。其次是能源服務方式的創新,解決了加油難和成本高的痛點。除本身動爲成本的降低,電動車企還爲消費者提供免費的充電服務和多種充換電服務,爲消費者提供便利的充換電服務。在將電動車產品送貨上門時,還會幫助消費者在家庭車庫中安裝充電樁,從而解決了消費者在家充電的難題,其創造性地爲長途出行的消費者修建了能夠實現快充的超級充電站。便捷性方面逐步替代燃油車。另外,就是售後服務創新。電動車除改變了燃油車動力結構,免除用戶維修保養成本外,還積極進行售後服務創新,通過向消費者提供超售後服務,包括電池保修和汽車回收等,進一步降低了消費者的使用成本。所以說純電動車一定是未來汽車的發展方向。

三、向效率最大化發展。主要指汽車產業分工,未來電動汽車的產業鏈會越來越像手機,也就是說,未來的電動汽車產業格局,會是總體設計者+集成製造商的模式,就像蘋果+富士康。手機代工企業富士康和科技企業蘋果,各自專注於自己的長板,蘋果做好自己的設計,富士康則專注於製造,結果相得益彰。手機產業爲何會出現手機公司+製造商的模式?其實,就是因爲手機功能變複雜了,用戶需求和技術支持變成了兩個層次上的問題,因此在底層技術支持上選擇專業代工是效率最高、總體成本最低的選擇。實際上,現在的汽車產業鏈開放程度已經越來越接近手機產業了。就以目前中國的產業格局來說,電動汽車的產業鏈是齊備的,但專業化的程度還不夠。如果造車新勢們圍繞“用戶體驗”這個核心發展,一定會有一家獨大的局面。爲了保持這種創新領域的領先性,勢必犧牲製造上的專業化,這就會使汽車領域分工會進一步向着“總體設計者+集成製造商”這樣的格局演化,比如,由新造車企業或者互聯網企業進行車輛的總體設計,而製造部分交給傳統車企。也就是未來中國的電動汽車領域,很可能會出現專業的集成製造商。未來的競爭和創業機會將集中在構建充滿想象力,設計感的人車交互上。科技創業公司可以專注在垂直細分領域裏找切入的機會,持續強化長板,更容易成功。而整車製造企業需要鉅額資金、強大的資源整合和供應鏈管理能力,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會造成失敗。所以整車製造的玩家依然是大公司爲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