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窮,拿什麼佈施

      一起學習的小組羣裏面,一個夥伴每天發佈正能量小故事,每天能接受正能量的洗禮,很幸福,非常感激芳芳的付出。

    今天的故事是這樣的:

“《窮也能佈施》

一個人跑到釋迦牟尼佛面前哭訴。   

“我無論做什麼事都不能成功,這是爲什麼?”

佛告訴他:“這是因爲你沒有學會佈施。”

“可我是一個窮光蛋呀!”

“並不是這樣的。一個人即使沒有錢,也可以給予別人七樣東西。

第一、顏施——你可以用微笑與別人相處;

第二、言施——對別人多說鼓勵的話、安慰的話、稱讚的話、謙讓的話、溫柔的話;

第三、心施——敞開心扉,誠懇待人;

第四、眼施——以善意的眼光去看別人;

第五、身施——以行動去幫助別人;

第六、座施——乘船坐車時,將自己的座位讓給他人;

第七、房施——將自己空下來的房子提供給別人休息。”

佛最後說:“無論誰,只要有了這七種習慣,好運便會如影隨形。”  

感悟:幫助別人的人最富有,因爲心最有力量!窮,也能佈施幫助人。”

讀罷,頓悟,發現我們其實很富有,不是嗎?無論如何也能做到顏施、眼施、言施、心施、身施,因爲這是每個人都具有的“財富”,雖然有時你從未覺察過。

忽然一個兒時的情景晃入腦中,在我童年的時候,在魯西北的農村,人們都還沒有能夠解決溫飽問題。一般的人家到了過年還能喫上一兩天的白麪。窮困的、老弱殘的家庭真的是很難做到。

所以到了年底蒸饅頭、蒸包子,是每家非常驕傲的事。窮苦的人家只能在別人家的年味中嘆息。

那時候村裏有一戶姓高的人家。屬於村裏典型的貧困戶,他家的大女兒和我同齡,我記得以前對他們家也沒有偏見,只是有一次,好不容易穿上了一雙母親做的花布鞋,還沒有穿破的時候,爺爺就“命令”我脫下鞋來送給了他家的大姑娘。原因是他家的孩子沒有鞋穿,而我還有鞋換洗。

那雙花布鞋是我非常喜歡的,在那個灰黑色年代,花格子布鞋也非常的稀缺。因此跟他家也就存下了芥蒂。

但是每年的大年29爺爺還做一件事情,在村裏收集饅頭、包子,送給姓高的人家。那時候家家戶戶都很困難。爺爺會首先在自己家的菠蘿筐裏多拿幾個饅頭、拿幾個包子墊在筐裏,然後再去挨家挨戶的去收,童年的我跟着爺爺去了好幾次。有熱心的叔叔嬸嬸,感覺爺爺在做好事,會很配合,也有些人家是捨不得拿出來的。爺爺會說一些好聽的去哄着那些人家,多拿幾個饅頭出來,總之一圈下來最好的時候會收到多半匡饅頭包子,購夠他家過年喫的。

傍晚時分跟爺爺一起把收到的饅頭送到老高家,打開門的那一刻,我自己也是震驚了。全家人圍坐在地上,一牀黑黑的被子,一件件黑黑的衣服,真的很淒涼。

當和爺爺一起把白麪的饅頭、包子送到他們手中的時候。突然感覺到自己做了一件好事,很驕傲。因爲那雙花布鞋引起的芥蒂,在小小的心田裏也全然消失。

爺爺做這件事情堅持了多少年我也已記不清。但在我的內心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們很窮,但我們一樣可以佈施!


我們很窮,但我們一樣可以佈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