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省文 我的卡點在哪裏?(755)2020.10.07

  昨晚看到科靜的簡書,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情緒,好有感觸。

很多事情,孩子說過就過,而家長還要揪着這事道歉、寫信,我也只能說,孩子的記仇心理也是父母助長的。家長們,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情緒,允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化解情緒,愛孩子而不是強制干預。

  對呀,審視一下不知從何時起,自己和孩子的相處模式,下意識的也是這樣,發生事情急於去幫助孩子化解情緒,可結果不一定盡如人意。當初進羣來學習是覺得自己和孩子都需要改變,想要自己希望看到的結果。如老師課程裏所說,孩子的現狀即使是因爲自己以前不當的教育所致,可要學會不怪罪自己,不怪罪孩子。書也讀了好多遍,內容基本上都知道在哪一頁,可是真正深入自己的內心了嗎?在平常的言談舉止行爲模式中真的落地實踐了嗎?

  有很大效果,改善了好多。但有時卻還是孩子好的時候,一切都還好,孩子不好的時候方寸大亂,一方面會懷着愧疚心理對孩子做出看似接納的妥協,另一方面自己內心並不那麼舒暢,以至於做有些事情會彆彆扭扭不痛快,同一件事件反反覆覆進入死循環。而今天科靜一語中的,點醒夢中人,原來兜兜轉轉自己深陷其中是有原因的,嘴上說着自己和孩子是獨立的個體,可是一遇到事情便緊緊相連,她難受,我心煩,她高興,我開心,像連體嬰兒似的,我做的是真正意義上的接納和放任嗎?

如果一件事情你不知道該做還是不該做時,問問自己,怎麼做,我自己會開心,而不是怎麼做別人會不會開心,因爲你做再多,別人的開心不開心只能由她自己去決定,而不是你的用心用力。愛不是爲了感動對方,委屈自己,僅僅只是因爲我愛你,你值得我來愛。所以你要怎麼做讓自己開心喜悅,同時用你的高頻率去影響你身邊人。

  對於家庭順位排序,自己好像也只是停留在理論表面,雖然已經知道夫妻關係是家庭順位的第一位,可是在遇到事情時,不由得我們都會偏向孩子,以至於有一次孩子說,她更願意看到我們倆把對她的好給我們彼此。能陪自己相伴到老的,只有身邊的愛人呀!就如今天早上自己拉肚子難受,臉色蒼白,直冒冷汗,愛人關心的問候,臨出差時還把熱水壺和碗都放在牀邊,以備我能時時喝上熱水。孩子們長大會有屬於她們自己的生活,人生,會有屬於她們的斑斕世界。父母與子女原本就是一場漸行漸遠的緣分,在身邊時和睦相處,離開時瀟灑放手。

  道理難懂嗎?不是,但得常常反思。愛,不是遷就也不是一味的付出,要有原則和底線。而生活原本就存在着各種突如其來的變化,以不變應萬變,自己有了主心骨,做事纔有底氣,有方向,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加油吧,小花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