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盤學習Kano模型:模擬定義微信的需求分類 一、關於: 二、需求描述+定義: 三、Kano分析: 四、使用Kano模型 五、總結

簡介:教導某新人入行產品,順便覆盤Kano模型的應用,用模型分析來定義一下用戶對於新功能接受程度的定義。

一、關於:

KANO 模型是東京理工大學教授狩野紀昭(Noriaki Kano)發明的對用戶需求分類和優先排序的有用工具,以分析用戶需求對用戶滿意的影響爲基礎,體現了產品性能和用戶滿意之間的非線性關係。

根據不同類型的質量特性與顧客滿意度之間的關係,狩野教授將產品服務的質量特性分爲五類:

魅力因素:用戶意想不到的,如果不提供此需求,用戶滿意度不會降低,但當提供此需求,用戶滿意度會有很大提升;

期望因素:當提供此需求,用戶滿意度會提升,當不提供此需求,用戶滿意度會降低;

必備因素:當優化此需求,用戶滿意度不會提升,當不提供此需求,用戶滿意度會大幅降低;

無差異因素:無論提供或不提供此需求,用戶滿意度都不會有改變,用戶根本不在意;

反向因素:用戶根本都沒有此需求,提供後用戶滿意度反而會下降;

前三種需求根據績效指標分類就是基本因素、績效因素和激勵因素。所以從用戶的需求角度來看的話,產品率先需要滿足的是必備因素。這部分功能是最基本的功能,如果不具備,用戶的滿意度將大幅下降。然後則是去儘量滿足用戶的期望因素,這是質量的競爭性因素,提供用戶喜愛的額外功能,加強用戶的好感。最後則是爭取滿足魅力因素,這是錦上添花的作用,可以提升用戶忠誠度。

二、需求描述+定義:

現在確認要做一個微信的1.0版本,現在有10個功能需要排期,請根據優先級進行分析定義。

1、自定義表情。

2、可選聊天記錄保存。

3、可以傳輸1G大文件。

4、視頻流暢。

5、語音轉文字。

6、臨時對話。

7、微信等級。

8、很小的體積。

9、羣相冊功能。

10、多重安全條件限定。

以用戶的角色理解功能分析和定義,從中選擇出用戶對於需求的分類及重要程度。

分析:Kano模型分析的前提是需要有用戶調研,我們首先要了解用戶需要、市場需求、數據結論,但日常的生活中,我們並沒有這樣的條件,那麼通過自我模擬和分析,也能夠進行一定的預判。下面就我們通過自己的邏輯分析、自我理解,對這些功能進行一些分析。

1、發自定義表情。

如果有這個功能,那麼用戶滿意度會有很大的提升,各種好玩的表情,用戶的自拍,將會非常有利於傳播應用。但如果沒有這個功能,使用系統自帶的也可以,畢竟鬥圖不是主要的,對話纔是正經事。

做社交軟件,聊天除外一定要有可以吸引用戶的地方,可優化可以提升的需求都應該優先去實現。

這個屬於魅力因素。

2、可選聊天記錄保存。

可以選聊天記錄是個很不錯的需求應用,畢竟電腦上要登錄,手機上也登錄,單獨一方下機後,是否存在斷檔的情況,很多人還是希望能夠做選擇的。不信問問你身邊的朋友,是不是有那種,隨手刪聊天記錄的人,打開他的微信 看到好像新的一樣。

但不涉及到商業信息,不涉及到保密政策,不涉及到工作相關,那麼多少人需要時時刻刻的翻閱之前的內容呢?記錄保存涉及到隱私操作有兩點,一是用戶端的,另外是服務器端的。

這個是屬於期望因素。

3、可以傳輸、臨時存儲1G大文件。

重點需求來了,大文件傳輸,這個太重要了,發個壓縮包、傳輸個文件、共享給電影什麼的,被限制了傳輸可真的是太難受了,這都5G時代了,請不要在流量上面做限定好嘛。很多的時候我們需要多處定點發送,那麼文件就要臨時存儲。

可是日常的生活中,有多少文件需要發?有多少要大到1G的文件需要發送?那麼多可以用於文件發送、存儲的工具,非要在微信中實現嗎?如果不是1G,而是200M,影響有多大?會不會造成用戶大量流失?用戶需要大文件傳輸的機率有多大?按照一天聊天1000句,文件傳輸能否佔用10次?大文件傳輸能否佔到3次?還是1次左右?

期望因素。

4、對話視頻流暢。

微信要做一個社交軟件,必然不能只在文字交流上面下功夫,而且作爲新興的網絡產品,視頻對話/羣視頻對話是必不可少的,特別是在一些家庭、朋友、公司會議當中之間的對話,看到對方,感受到對方,會比純文字表達更加的有魅力。那麼這個功能在日常交流、在工作中都會有很大的好處。但是視頻會消耗流量,有些人不喜歡視頻交流,我覺得這些都不是問題,有WIFI可以用;還可以通過視頻壓縮等技術減少流量消耗;可以關閉攝像頭只做音頻對話,5G的到來,流量已不是限制的主要問題了。

視頻能夠保證流暢,那麼文字做即時性傳輸顯示就不成問題了,這個基本可以做到即時對話,即時感知。

必備因素。

5、語音轉文字。

在很多的時候,其實我們是不方便接聽語音的(無論是不是在工作中),而且一段語音又很長,稍微打斷了一下,就要重頭聽;如果60秒的語音中交代了5個事情,以我們的記憶,能記住3個就不錯了,總不能在反覆聽吧,這個時候語音轉文字功能的作用就很大了。我們可以清晰的觀看到內容具體是什麼,然後就可以進行下一步操作了。

但是,這當中就非常考驗技術了,做的不好,這個功能就是一個雞肋,還會增加用戶負面情緒。釘釘做了這個功能,因爲釘釘定位在工作,基於工作場景中有很多的時候不方便聽語音。子彈短信也做了這個功能,他是基於用戶對話多種場景的角度去考慮。

魅力因素。

6、臨時對話。

這個功能真的是大衆的呼聲了,在一億人要教導張小龍做產品中對話中,臨時對話可是一個呼聲很高的需求。想象一下,有多少人不得已,需要加另外一個人,然後簡單說上幾句,說完了,然後就沒有了,此刻,你說這個好友關係是留着呢?還是留着呢?基於這種情況考慮,臨時對話是不是很方便運用在這種場景下。

但,我們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一個廣告商,有了臨時對話,是不是就可以給更多人發送廣告了?如果你想YP,那麼是不是也可以批量的去找人約。反之,我們也可以設定一天接受多少條臨時對話是吧,還可以設定一天只能發送多少條臨時對話,外加發送的內容有違禁詞判斷等。可是,爲了一個功能,我們要額外開發出來很多其他的功能和條件,那麼這個功能實際的意義和他的價值有多大?

無差異因素。

7、等級機制:

會員等級,是個多麼有意思的事情啊~我是黃金,我是白銀,呵呵,你們都是弟弟,我是鑽石。高級自帶發言效果,會有上線羣提示等等,這一切看似多麼的美好啊。最後的結果就一點,微信這個社交體系,變成氪金模式,然後開始資本變現,從而上市走上人生巔峯。

可是,這特麼是產品的初衷嗎?這是張小龍願意打造出來的產品嗎?設定用戶等級,是一個增強粘性的做法,通過掛機時長、定點打卡、做任務來增加用戶成本,用戶花費的精力越多,就越不容易離開它。但這脫離了微信要基於QQ重新打造一個商品的定義,重新定義輕量級、便捷應用、基於對話核心的操作。

反向因素。

8、很小的體積:

初次獲取用戶,除了強大的功能應用能夠滿足用戶需求外,其他的客觀因素也會影響初次用戶的誕生。安裝體積小,下載就夠快,用戶就能夠馬上下載完使用,特別是在地推或活動拉新時,能夠確保用戶馬上進行安裝,然後使用。這樣馬上下載使用,比延後下載使用,要更加的安全,有效。

特別是在你的產品並不是那麼的急迫的時候,因下載導致的用戶丟失,這個比例會高很多。

必備因素。

9、羣相冊功能:

聊天的過程中,難免我們會發截圖、視頻、語音等內容,那麼這些內容一定需要有地方存儲,特別如果你的聊天涉及到工作,那麼必要的存儲記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需求點。

爲此,可以設定付費的功能,這樣可以進一步的將微信提煉出多角色多場景的應用。

魅力因素修改

10、多重安全限定條件:

考慮到以後微信畢竟要有多種的應用,所以登錄、訪問、定時安全測定等多種都要上,畢竟保護隱私是很重要的,而且未來,在未來,我們一定會重視起自己的隱私,不會在用隱私來進行交換。

但不能做的過於繁瑣,這樣會改變該事件的因素。

爲了確保安全性,在任意一個登錄器上,超過7天,就需要重新登錄。

微信號如果要發朋友圈,必須要身份再次驗證。

微信號如果要建羣,必須要人臉識別。

首次登陸必須要用手機號,因爲手機號已經實名制,而且一個手機號只能綁定一個微信號。

必備因素。

三、Kano分析:

對上述10項進行分析,分類如下:

魅力因素:1自定義表情、5語音轉文字、9羣相冊功能

期望因素:2可選聊天記錄保存、3可以臨時傳輸1G大文件

必備因素:4對話視頻流暢、8很小的體積、10多重安全限定條件

無差異因素:6臨時對話、7等級機制

反向因素:

按照Kano模型定位後,然後使用五點量表在做一次調研,這樣會更加的精準,並且有一定的數據支撐,我在五點量表後面又加了一個人數,這樣數據支撐會會更加的有力度。

四、使用Kano模型

可以很好的定義用戶對需求的分類/而不是直接測量用戶滿意度。可以Kano幫助企業針對不同層次的用戶做判斷,找出雙方的摩擦點,用於對一個平衡點的定位,分類出需求的方向。所以用Kamo可挖掘出用戶覺得滿意又重要的功能,還可以讓企業決定出功能的優先級。

但這裏我們看到使用Kano模型調研和實際對於功能分析時大家給的判斷並不一致,比如非常不滿意中有選擇了臨時對話、有選擇了微信等級,這都是原的社交軟件的一些功能,這裏出現的問題是,這些應用在新的業務場景中已經不被用戶所關注,用戶覺得這些功能已經造成了不便和打擾。用戶羣體中一方面既希望會有豐富的功能,用於完善業務場景;另一方面又不希望過多的功能對自己造成困擾。所以解決用戶摩擦,把阻礙變成潤滑,纔是最關鍵的。

五、總結

Kano給大家提供了一個可供參考並可執行的需求排序方法。但是Kano方法也有其侷限性:

不同類別用戶(最終用戶、內部用戶)的反饋不能簡單的放在一起進行排序,需要干係人進行判斷

"期望型"需求的優先級別在某些產品中可能比"必要型"要高

需求類型的劃分會隨着時間不斷變化,例如:iPhone在2007年是"興奮型"的需求,但是放到今天已經變爲"必要型"的需求

總之,工具怎麼使用,還是要根據項目、產品的具體情況來進行調整。There are no silver bullets。

</article>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