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起、承、转、合”入诗歌教学

      今天学习的诗歌有一个共同点,体裁上都是律诗。一首律诗,区区几十个字,却能尺幅兴波,其中脍炙人口的诗作比比皆是。究其原因,除了和谐整齐的语言形式,以及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章法。

    律诗的章法就是“起、承、转、合”的配合和衔接,它可以使整首诗流转自如且曲终意达,或者铿锵有力,或者余韵徐歇,令人涵咏咀嚼,无限回味。

    诗歌教学历来强调的重点是抒情和手法、主旨和哲理、韵律和节奏,等等诸如此类的内容。对于章法,我们往往带有偏见,认为只是形式上的一种套路而已。但是今天,我对章法有了新的认识。那就是,律诗所遵循的“起、承、转、合”的结构章法,不仅是使其文质兼美的形式方面的保障,也是我们引导学生鉴赏诗歌时的极佳切入点。

    比如,崔颢的《黄鹤楼》,一首七言律诗。在引导学生分析之前,复习律诗的四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链”、“尾联”四个。

  首联所谓的“起”就是以叙述的方式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必要信息。“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从传说故事到眼前的面对空楼,从无限风光而空余怅恨,虚实相生。

“颔联”是如何起到“承”的作用呢?“黄鹤一去不复返”是对上“昔人已乘黄鹤去”的承接,“白云千载空悠悠”是对“此地空余黄鹤楼”的承接。同样是虚实相生。既有对神话传说的向往之情,也有面对现实无限怅惘的伤感。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颈联对仗工整,上下两联均体现了凭栏远望的景象,视野开拓,,晴朗分明,生命力勃发。这跟前两联的伤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就是“转”的部分,符合“文似看山不喜平”经验!审美上形成鲜明对照。

    尾联的“合”,“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感情也由第三联的晴朗明快再回到到第四联的烟波浩渺,引起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以神话传说开头,以浓郁的思乡之情结束,结构谨严,中间的第三联妙在转折,不仅将整首诗振作起来,也成就了千古名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