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中年漂泊,在江邊寫下一首千古名作,道盡人生的心酸與無奈

盛唐詩歌,很注重詩人內心直接的感發,並將這種感發與大自然的景象結合起來;此外,這些感發往往不是思索出來的,而是由大自然的景象自然而然引起的,是詩人內心的一種自發感動。可以說,整個盛唐詩風,無論是寫高興的,還是寫悲哀的,基調都是開闊博大的。

在“盛唐詩風”形成的過程中,著名山水田園派詩人——孟浩然的詩句無疑具有一切重要的開拓作用。例如他的這首《早寒江上有懷》,每一句都有感發作用,句與句之間互相聯繫,形成了一個感發的整體,是盛唐詩風形成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首詩。

衆所周知,孟浩然一生“仕隱兩失”,前半生隱居山林,後半四處求仕,結果什麼也沒得到,越活越迷茫。這首詩就是他中年漂泊,在江邊寫下的一首千古名作,寥寥數語,道盡人生的心酸與無奈。讓我們走近它:

早寒江上有懷

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遙隔楚雲端。

鄉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

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

在公元729至733年之間,孟浩然再次來到吳越漫遊求仕。這首詩,應當就作於詩人第二次在長江下游漫遊期間。時值秋天,風寒江湧,詩人睹物傷情,不免有些思念故鄉;但另一方面,他人到中年卻功業無成,又想在政治上有所作爲。因此,心情極度複雜中,詩人寫下此詩。

首句“木落雁南渡”,古人講“木落”的“木,就是樹葉的意思。《準南子》中說“木葉落而長年悲”,當樹葉黃落時,年齡老大的人就會感到悲哀。中國自古以來就有悲秋的傳統,從屈原、宋玉開始,歷代詩人都有過這樣的悲慨。所以你看,他雖然寫的是景物,但“木落”兩個字本身,就有這麼久遠的傳統。

另外,中國的古書中還常常說到雁。在《漢書·蘇武傳》中,匈奴人之所以最後肯放蘇武回漢朝,就是因爲一隻大雁。所以此後凡說到雁,就容易引起“鴻雁傳書”的聯想。在古人心中,天上的雁可以自由地飛來飛去,而客居他鄉的人卻不能像鴻雁一樣,想回家便可以回家,所以這就又多了一重聯想。

因此,“木落雁南渡”就是說,當樹葉黃落的時候,天氣轉涼了,這時北雁南飛。它可以找到一個溫暖的地方棲息,而我什麼時候才能歸去呢?在這一句中,“木落”是時間上的感覺;簡單的5個字,雖然沒有一字言情,卻在景物中蘊含了非常久遠的傳統,帶着一種十分強烈的感發力量。

接着,“北風江上寒”。他說,當北風吹起時,我,一個在江邊的旅客,就感覺特別寒冷——這種寒冷不只是身體上的寒冷,而且有心靈上孤寂寒冷的感覺。此時,北風寒冷、江邊孤獨、時間無常、空間漂泊,都凝聚在一起,成爲詩作的背景,將中年漂泊的心酸緩緩道出。

所以,詩人緊接着說:“我家襄水曲,遙隔楚雲端。”在古代,湖北是楚國的地方,地處長江中上游。如果從長江下游回望上游,那就是往高處望,也就如同在“楚雲端”了。他說,我家鄉就在襄水的水邊上,從長江下游回望家鄉,彷彿隔着天上人間那麼遙遠。我望不到家鄉,只看到水天相接處的一片白雲

這兩句寫得非常好。“我家襄水曲”,簡單而平常的5個字,沒有使用任何典故,卻讓人感覺如此親切;而“襄水曲”3個字,真是美!“襄水”是很美的名字;“曲”是水邊,你可以想象那裏的風景之美,而且襄陽果然是一個山美水美的地方。短短10字,詩人把家鄉寫得那麼親切,那麼可愛,充滿了懷念的感情。

但是,緊接着詩人卻又馬上說“遙隔楚雲端”——如此美好的家鄉,卻被遠遠地隔在楚雲的那一邊。多麼令人傷感啊!因此,當你讀到“鄉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一聯時,你的眼淚也會止不住地流下來。對於任何一個到了中年依舊漂泊天涯的人而言,“鄉淚”都是流不盡的。

可是,詩人卻說“鄉淚盡”。爲什麼呢?當一個人剛剛與親人離別,忽然到了一個人生地不熟的環境,什麼生活習慣都不一樣了。這時,你回憶起你在故鄉的日子,回憶起故鄉的人事,你就很容易掉淚。越是在離別不久的日子,你的這種感情就越強烈。

然而,如果已經在外面漂泊了很久很久,再談到自己的故鄉,可能就不會那麼容易激動了。所以,詩人才說:我已經飄零了這麼久,眼淚都在旅途中流盡了。這句詩其實是更深一層地寫出了自己內心的悲哀。只有真正經歷過長時間漂泊的中年人,才能懂得其中的心酸。

而後,“孤帆天際看”一句是說:我家在襄水邊上,而此時我卻在長江下游。我本可以坐船回去,可究竟坐哪一條船呢?我什麼時候回去?現在,我只看到廣闊的江面上,一艘孤獨的船帆向南方飄去了,於是我目送它的船影一直流到了天邊。

這首詩的前兩句寫景,但景裏邊充滿了感發——它先帶給你一種孤獨寒冷的感覺;三、四句是景、情之間的一個過渡。有了這四句,後面“鄉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才更加使你心動。因爲詩人把他自己眼中所見、心中所感,先傳達給你,於是把你也帶進了他的環境之中。

最後兩句:“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這兩句把景與情完全結合在一起了。首先,“津”是指江邊的碼頭、渡口。我不知道從哪一個渡口上船,也不知道坐哪一條船回去。這本來是現實的,可是他在“津”前加上一個“迷”字,就不只是說他在現實中找不到一個渡口了,而是說他在感情上也找不到一條出路——我到底是求仕還是求隱呢?

如果求隱,家貧親老,而自己已經過了四十歲,難道一生就此落空了嗎?如果求仕,哪裏又有一個機會讓我去仕?活了大半輩子,忽然間覺得自己已經無路可走,這真是一種悲哀。一個人應該知道如何玩自己,可孟浩然終其一生都沒有完成自己。人生的下半場,他迷失了!

對此,在現代社會,很多人都把“完成自己”簡單地等同於求富貴,簡單地等同於有房有車有事業。事實上,這是非常膚淺的而又無奈的。所以,很多人最後都像孟浩然一樣陷入了“迷津”,不知道人生該往哪裏去,不知道人生活着的真正意義,甚至不知道什麼是“幸福”。

在歷史上,有很多文人雖然很貧窮,但在精神上卻很富有,完成了自我,沒有迷失,例如東晉時期的著名詩人陶淵明。陶淵明沒有求仕,生活困窘,甚至要下田耕種。表面上看起來,陶淵明在仕宦方面是失敗者,但他的失敗不同於孟浩然的失敗。孟浩然是求而不得,陶淵明是人家給他,他不要。

孟浩然當時真的是無可奈何。他說,我想問一個人,我應該怎麼辦呢?但我所面對的是什麼?“平海夕漫漫” 。“平海”,指長江下游快要進海處寬闊的水面。一般說來,江水入海的地方,江面都很廣闊,所以古稱鎮江以下的長江爲“海門”,也就是入海的海口。

那麼,何謂“平海”呢?其實,海沒有平的,江也沒有平的,“平海”是極言其廣遠的意思。此句是說,已經黃昏了,我面前是那麼茫茫的一片大海,我究竟應該走哪一條路呢?總之,這首詩表達了孟浩然求隱和求仕兩方面落空的悲哀,把中年漂泊的無奈與心酸寫得很深刻。

(文中圖片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作者刪除。注: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必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