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炒股,你也該看一下的財富故事(一)

賭徒利弗莫爾之死

20世紀初的美國,經濟蒸蒸日上,正在崛起爲一個未來的超級大國,各種資產的價格都在膨脹,炒房的、炒股的、投機倒把的,幹什麼都有,而且幹什麼都能掙到大錢。(特別像21世紀初的東方大國,有木有?)

當時的股票市場,被金融寡頭、地下莊家所操縱,波動巨大,混亂無序。

利弗莫爾(1877-1940),在這混亂中,看破了迷霧,他有一雙慧眼。是癤子,總會冒頭的(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他是窮人家的孩子,後來在券商裏謀得一個經紀人的職位,幫助客戶交易股票。

利弗莫爾15歲就出來闖蕩,並將自己的工資都投入了股市,最初他的月薪只有20美元。

由於天賦聰慧,他對股價波動的數字極爲敏感,靠着在牛市中的精準投資,加槓桿,一年時間就將本金飆升到了1萬美元。

不過這樣的成功未能持久,在熊市之時,利弗莫爾的股價回撤巨大,財富幾乎歸零。

但年輕人,一次的失敗又豈會甘心,他認爲那不過是運氣不佳罷了。

1901年,美股迎來牛市,利弗莫爾找人借了5000美元,很快就賺到了5萬美元,並且隨後的幾年,他的資產越滾越大,到31歲的時候,總資產已高達500萬美元。不過在後面的大熊市中,鉅額財富盡數落空。但是這個打不死的小強,後期又借錢入市,並且將資產增長到了數千萬美元,成功躋進了500富豪榜。

1923年,一位作家採訪了利弗莫爾,並以他的一生傳奇,三落三起的故事爲藍本,出版了超級暢銷書《股票大作手回憶錄》。

利弗莫爾雖然是個投機者,但他從不追求快進快出的短線交易,認爲操作越頻繁、失誤越多、失敗的可能性越大,只有把握住關鍵的機會,提升準確率,然後通過加槓桿的方式放手一搏,才能賺到大錢。

1929年,股市進入狂熱階段,錢從各個角落湧向華爾街,老百姓將所有的工資和退休金都投入了股市,街邊的小販、買菜的大媽都在談論着股市。

利弗莫爾意識到危機越來越近了,對於大週期趨勢極爲敏感的他,決定反手做空。

他仔細搜查各種金融報刊,希望從新聞消息中找到經濟放緩、產能過剩、貨幣政策變化的信號,以佐證他的決策。

他相信,繁榮了十年的股市一定會出現反轉,只需要找到那根導火索即可,如果押對了這次賭注,他將富可敵國。

1929年9月,首次信號出現。

英國出現了一個大型金融詐騙案,爲了穩定市場,英國銀行準備提高利率,美國聯邦儲備銀行也很有可能跟進。

銀行的利率提升,工業生產必然放緩,股市的錢也將減少,狂熱的投資市場泡沫很有可能被刺破。(利率上升會導致經濟降溫的原因有兩個:一是企業融資要付給銀行的利息高了,導致融資成本上升,企業會減少融資,減少投入,經濟降溫。二是居民更願意儲蓄, 不願意消費和投資,錢從股市流向銀行,股市降溫,消費市場低迷。)

利弗莫爾抓住了這個機會,以全副身家押注做空(股市下跌也可以掙錢)。

在隨後短短一兩個月的時間裏,美股果然出現了天崩地裂般的世紀金融風暴,數不盡的交易者在一夜之間破產。

而利弗莫爾,卻在這一戰中,賺得了1億美元,邁上頂級富豪之列。

1929年的金融危機,是20世紀最重要的事件,不僅改變了全球經濟格局,引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讓英帝國崩盤、歐洲衰落,讓落後地區政治動盪,紛紛左轉,也改變了整個現代金融史。

首先是政策層面,各國政府開始加強對自由市場經濟的監控,採取逆市場週期的措施,大搞基建投資、關稅貿易競爭、推動產業升級。

1934年,美國證監會成立,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公佈完善、可信的財務報表,嚴厲打擊證券欺詐和坐莊操控行爲。

同一年,投機之王利弗莫爾再一次在股市動盪中破產,幾年後,落魄的他選擇用一把槍結束了生命。

遺書中是這麼寫的:“我的一生,是一場失敗。”

所謂財富,不過是過眼雲煙。

……………………………………………………

道明說清:

股市中可以賭博,但股市不等於完全的賭場,股市是有投資價值的(價值投資篇見後續)。利弗摩爾,我們可以把他看成一個投資者,也可以把他看成一個賭徒。

但他的死,是一個賭徒之死。

人生,最好不要“一把唆”。一把唆,那是賭徒心理。不管你的賭注是一個念想,一隻股票,還是一個人,都是如此。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