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田園詩人·朋友一生一起走(1)

小朋友們晚上好,又到星期日了,我們一週一次的詩詞學習又開始了。我們這一期主要學習的是山水田園詩。在唐朝,很多詩人都寫過山水田園詩,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王維、孟浩然、柳宗元和韋應物這四位詩人。上個月我們主要學習的是王維和孟浩然的詩,今天我們開始來學習柳宗元的詩。不過,提起柳宗元這位詩人,就不得不提另一位詩人,他就是柳宗元一生的摯友劉禹錫。他們二人被合稱爲“劉柳”,所以今天我們也順便學兩首劉禹錫的詩。

柳宗元,字子厚,在公元773年出生於京城長安,唐朝這個時候是什麼樣子呢?這時候,我們熟悉的大詩人李白、王維和杜甫都剛去世不久,“安史之亂”也已經平定,柳宗元算是出生在和平年代。但這時的唐王朝,早就不是孟浩然所處的那個太平盛世,已經逐漸衰敗。中唐後期的各種社會弊端,如藩鎮割據、宦官專權、朋黨相爭等等都在形成。 柳宗元生活在中唐時期,是中唐時期重要的文學家和詩人,前面我們說的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都是盛唐時期的詩人。

柳宗元有一個輝煌的家族歷史,他的祖籍在河東,就是現在的山西運城。所以後世稱柳宗元爲“柳河東”。當然,因爲柳宗元字子厚,所以很多文學作品裏也稱他爲“柳子厚”。他出身顯貴,先祖是春秋時期的官員,到了北朝時,他們柳氏這個家族就是當時的門閥士族,與薛姓、裴姓並稱爲“河東三著姓”,也就是河東地區最大的三個家族。

小朋友們可能不知道什麼叫士族,我簡單說一句,就是在中國歷史上,東漢、魏晉、南北朝時期,在地主階級內部,逐漸形成的世代讀書做官的大族,在政治、經濟各方面享有特權。士族權利很大,有時候甚至連皇帝都要看他們的臉色行事。像我們經常在古詩中看到的王家、謝家,就是王羲之、謝安他們這些家族,都是屬於士族。士族制度在隋唐時期開始慢慢鬆動,一直到唐末纔算瓦解,存在幾百年。小朋友們不理解,暫時可以把士族理解爲名門望族,或者社會上的精英階層。等以後你們學了歷史,再慢慢了解。

剛纔說了,柳家是士族,從南北朝時期一直到隋唐,柳宗元的祖先們不是大將軍、就是大都督,最差的也做個刺史,比較牛的一個大家庭對不對?在唐朝初期,柳宗元有兩個四世祖比較厲害,一個是開國皇帝唐高宗的外孫女婿,另一個呢,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王皇后的舅舅。

柳宗元這家庭出身,想低調都難!而且柳宗元的家庭文化氣氛也很濃厚。他四歲那年,父親去了南方,母親盧氏帶領他住在京西莊園裏。盧氏聰明賢淑,很有見識,並有一定的文化素養,她教年幼的柳宗元背誦古賦十四首。正是母親的啓蒙教育,使柳宗元對知識產生了強烈的興趣。而且柳宗元的媽媽勤儉持家,教育子女有方,後來柳宗元被貶到外地,母親已經年紀大了,但是跟隨他一起到南荒,沒有絲毫怨言。母親的良好品格,從小就薰陶了柳宗元。 

柳宗元的童年是在長安度過的,到了貞元九年春天,也就是793年,20歲的柳宗元考中進士,同時中進士的還有他的好友劉禹錫。劉禹錫,字夢得,出生於772年,柳宗元是出生於773年,所以劉禹錫比柳宗元大一歲。在貞元十二年,柳宗元爲父親守孝期滿之後,任祕書省校書郎,算是步入官場。

幾年後,柳宗元和劉禹錫一起參與了王叔文領導的永貞革新,是這場革新的核心人物,被稱爲“二王劉柳”,但這場轟轟烈烈的改革,半年後就失敗了,他們這一批人都被貶到偏遠的地方。唐憲宗八月即位當皇帝,柳宗元九月便被貶爲邵州(今湖南邵陽市)刺史,走到半路,又被加貶爲永州司馬,永州就是現在湖南永州市,這次同時被貶爲司馬的,還有七人,加上柳宗元就是8個人,所以歷史上稱這件事爲“二王八司馬事件”。 

很多小朋友不理解什麼叫貶官,我再簡單說一句,貶就是往下降,貶官就是降職,我打個比方,你本來當班長,忽然哪一天犯了很大的錯誤,老師一生氣不讓你當班長了,改爲當小組長,那麼你就是被降職了。可能這個例子不是很恰當,不過小朋友們比較好理解,你以後再看到貶官,就知道咋回事了。柳宗元他們被貶官,就是要他們離開當時的首都長安,到遠一點窮一點的地方去做官,而且職位也往下降,比如以前做三品大官,現在降到七品八品小官等等。

柳宗元被貶到永州,永州地區在湖南和廣東、廣西交界的地方,當時非常的荒僻,人煙稀少、十分可怕。等你們上了初中,會學到柳宗元的一篇文章叫《捕蛇者說》,很著名。說永州這個地方毒蛇很多,被毒蛇咬了就無藥可醫,很快就會死,但是這個徭役和賦稅比毒蛇更要命,老百姓往往不是被毒蛇咬死,就是被餓死。總之,是個生活條件很差的地方。

和柳宗元一同去永州的,有他67歲的老母親、還有堂弟柳宗直、以及表弟盧遵。他們到永州後,連住的地方都沒有。後來在一位僧人的幫助下,一家人在龍興寺寄宿。由於生活很艱苦,到永州不到半年,他的老母盧氏便離開了人世。 

柳宗元在永州,一呆就是10年,這10年是柳宗元人生的一大轉折。他沒閒着,而是廣泛研究古往今來關於哲學、政治、歷史、文學等方面的一些重大問題,寫了很多文章,也寫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詩歌,今天我們就來學一首柳宗元在永州寫的《江雪》。

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和其他詩人相比,柳宗元筆下的山水詩有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把環境寫得比較清冷,詩人的心情顯得比較寂寞,甚至顯得很孤獨,很冷清,不帶一點人間煙火氣。這首《江雪》正是這樣,他只用了二十個字,就描繪了一幅幽靜寒冷的畫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葉小舟,一個老漁翁,獨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釣。

這首詩的字面意思理解起來也不難。第一句“千山鳥飛絕”中的“絕”,就是“沒有”。“千山”是一個虛數詞,不是真的一千座山,而是指很多山;“萬徑人蹤滅”中的徑,就是路,像“遠上寒山石徑斜”;詩中的“萬徑”,也是一個虛數詞,不是真的有一萬條路,“萬徑”指千萬條路,形容很多條路。人蹤:人的腳印。這兩句是說:所有的山上,飛鳥的身影已經絕跡,所有道路,都不見人的蹤跡。

後兩句“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裏的“孤”是孤零零的意思,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蓑衣,就是用一種不容易腐爛的草(民間叫蓑草)編織成的一種雨具,厚厚的像衣服一樣能穿在身上,用來擋雨。小朋友們可以把它理解爲古代版的雨衣,只不過我們現在的雨衣是用塑料、膠布等材料製成的,古代版的是用蓑草編織的。那麼什麼叫笠呢?就是用竹篾編成的帽子,形狀像個漏斗,所以我們經常叫它斗笠。戴上斗笠,也可以遮雨遮太陽。

“獨釣寒江雪”的獨,就是“獨自”,一個人。這句詩的意思是:江面孤零零的小船上,一位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獨自在大雪覆蓋的寒冷江面上垂釣。小朋友可以在腦海中想一下《江雪》這個畫面:天地間下着大雪,太冷了,千山萬嶺不見飛鳥的蹤影,所有的路上也看不到有人行走。在白雪茫茫的江面上有一個小船,一位身披蓑衣頭戴斗笠的漁翁,獨自在漫天風雪中垂釣。這首詩在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書上,小朋友們儘量都背會哈。

剛纔說了,革新失敗後,他們這個團隊的核心人物都被貶官到偏遠的地方。柳宗元被貶到永州,那麼他的好友劉禹錫被貶到哪裏呢?他呀,被貶到了朗州,就是現在的湖南常德。小朋友們有沒有發現,我們學了這麼多唐詩宋詩,發現唐宋時期,還沒有哪一個詩人沒有被貶官過。像李白、杜牧、王昌齡、韓愈、蘇軾等人,包括做了丞相的張九齡不也被貶到湖北過嗎?這很正常,人生總會有起起落落嘛,就看我們是不是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去對待啦

每個人都想過得好一點,都想升職加薪,誰也不想貶官降工資。所以當被貶官降職的時候,很多人就痛苦得無法自拔,從此消沉下去,但也有一些人以豁達樂觀的態度過完一生,甚至創作出很多好作品。比如大文豪蘇軾,再比如劉禹錫,他也比較豁達、樂觀。大家想一想,劉禹錫做官沒幾年就被貶爲朗州司馬,可以說是在他人生最得意的時候,被趕出了朝廷,肯定很鬱悶,可是從他詩裏看不出像柳宗元那樣的苦悶,比如這首《秋詞》便是劉禹錫被貶朗州時所寫。

《秋詞》(其一)(唐·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你看他的開篇兩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就展現了一種積極向上的詩情。這兩句的意思是說:自古以來,人們就在悲嘆秋天的蕭條、淒涼,但我卻覺得秋天要遠遠勝過春天。春朝,朝有“早晨”的意思,這裏指的是剛開始,春朝就是春天剛開始。劉禹錫說秋天勝過春天,體現在哪裏呢?就是詩的後面兩句: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這裏的“排”,是推開,有衝破的意思,“排雲”,就是推開白雲或者理解爲直衝雲霄;碧霄就是“青天”,這個我們在林傑的《乞巧》這首詩講過“七夕今宵看碧霄”。

詩情,就是作詩的興致、作詩的情緒。有時候看到美景,總是想念幾句詩,我們就說詩興大發。“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的意思是:秋日天高氣爽,晴空萬里,一隻仙鶴直衝雲霄推開層雲,也激發我的詩情飛向萬里晴空。整首詩的意思是:自古以來每逢秋天都會感到悲涼寂寥,我卻認爲秋天要勝過春天。萬里晴空,一隻鶴凌雲而飛起,就引發我的詩興到了藍天上了。

其實,劉禹錫的《秋詞》有兩首,剛纔講的是第一首,比較著名。還有一首,小朋友有空也可以瞭解一下。

《秋詞》(其二)(劉禹錫)

山明水淨夜來霜, 數樹深紅出淺黃。

試上高樓清入骨, 豈如春色嗾(sǒu)人狂。 

這首詩我就不細說了,整首詩的大概意思是:秋天了,山明水淨,夜晚已經有霜;樹葉由綠轉爲淺黃色,其中卻有幾棵樹葉成紅色,在淺黃色中格外顯眼;登上高樓四望,清秋入骨;纔不會像春色那樣使人發狂。

二、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講完了柳宗元和劉禹錫的詩,小朋友們可能會說,我沒看出來二人是好朋友啊!先別急,今天時間不多了,我下週會和大家分享二人之間的真摯友情。在這個秋天,我們今天再來學習一首有關秋天的詩,是唐代皮日休的《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皮日休)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

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據記載,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秋天的節期爲陰曆八月十五,這個日子正好趕上三秋的一半,所以稱“中秋節”。詩人皮日休創作這首詩正是在中秋的夜晚。在這之前一年,詩人高中進士,而此刻他正東遊,正是人生中意氣風發的時候,所以在中秋佳節,又是詩人得意之時,於是創作了這首詩。題目中的天竺寺就是現在的法鏡寺,在杭州靈隱山飛來峯,桂子就是桂花。

詩歌前兩句說“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玉顆,是果實一類的美稱,“珊珊”,是晶瑩的樣子;露華就是露珠,露華新:桂花瓣帶着露珠更顯溼潤。“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中的會,是理解、領會的意思;“擲”是拋給、扔給的意思。

這首詩寫在農曆八月十五,也就是中秋節。詩人在天竺寺裏,看見美麗的桂花飄落,好像是從月亮上掉下來的一樣,他拾起落在殿前的桂花,只看見花上沾了露水,顯得更加新鮮光亮。詩人想:我至今都不能理解天上的事,這桂花大概是嫦娥拋灑到人間的吧!“天中事”就是指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等神話傳說。我們以前講過嫦娥奔月的故事,今天在簡單說一下吳剛伐桂的傳說。

神話傳說中吳剛學仙犯了過失,遭天帝懲罰到月宮中砍伐桂樹。吳剛拿着斧頭到月宮中砍桂花樹,但是這棵樹砍一下,就立即又長好了,所以吳剛不斷砍樹,卻始終砍不倒這棵樹。這就是吳剛伐桂的傳說。由此看來,傳說中月宮裏有嫦娥、有玉兔、有吳剛、有桂花樹等等。

這首詩的大概意思是說:零落的桂花瓣,如同一顆顆玉珠從月亮下邊撒落下來,我走到大殿前撿起它們,發現花瓣上邊還有星星點點剛凝結起來的露水。到現在,我還不知道天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這些桂花和桂花上的雨露,應該是廣寒宮裏的嫦娥撒落下來送給我們的吧!

10月18日打卡(①②③任選2首,有餘力者可全部背會,第④首理解即可)

①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②《秋詞》(其一)(唐·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③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皮日休)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

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④《秋詞》(其二)(劉禹錫)

山明水淨夜來霜, 數樹深紅出淺黃。

試上高樓清入骨, 豈如春色嗾(sǒu)人狂。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