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讀《百年孤獨》,我get到了孤獨。。。

去年的四月,一個人在家看完了有些年代感的電影《蘇州河》,深深陷進電影飄渺孤冷的氛圍裏去了。感慨良久,發了條朋友圈。

也不知如何想出來的一句話,有回覆說佛系,有說悲觀,也有說矯情。其實當時只覺得唏噓和坦然,感慨了下從小就已知曉的真理,帶點一語點醒夢裏人的意味,於這熱鬧歡騰的世界來說,確實有些掃興。

也就不在各種社交軟件發這種“不怎麼令人高興”的情緒。

最近生活慢了下來,開始撕掉之前買了沒時間看的新書的包裝膜,一本本拔草。《百年孤獨》就這麼看完了。

沒錯,就是拉丁美洲那位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下圖)所寫的,大部分人都知道的《百年孤獨》。當年在歷史課裏背過的知識點“百年孤獨 哥倫比亞 馬爾克斯“,書單裏排進前十的《百年孤獨》。

總結性的介紹就是:《百年孤獨》是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描寫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鎮馬孔多的百年興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個世紀以來風雲變幻的歷史。(此處摘自豆瓣)

第一遍讀的人,普遍能遇到的困難就是,布恩迪亞家族真的也太不愛起名字了,反反覆覆出現的阿爾卡蒂奧與奧雷里亞諾,父子祖孫重祖孫一直在反覆使同樣的名字,拗口混沌雲裏霧裏。這就導致了一大片人堅持不了,從而閱讀失敗。爲了避免這種情況,我特地去找張了熱心網友提供的人物關係圖,一次次迷糊後翻出來確認。

此書閱讀必備。

書裏講述了布恩迪亞這個家族的繁榮興起與衰亡,有些像中國的《紅樓夢》。個人覺得紅樓更多的精彩在於那張複雜社會關係織成的網,而百年裏最突出的莫過於那一個個宿命般孤獨的人。

列夫托爾斯泰在《安娜》裏說,”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孤獨,亦是如此。

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馬孔多小鎮的建造者,創新好學,擁有巨大的熱情與冒險精神,卻又被所處的落後時代所不解,一生孤獨難覓知音。

上校好勇奮進,四處征戰大半生,最後發現一切不過是徒勞無功。奮鬥的理想落了空,血脈子嗣也一個一個離開,與其頂着憑半生戎馬換來的榮譽被觀摩,不如自我放縱,選擇孤獨與驕傲。

阿瑪蘭妲則是愛恨交加的矛盾體,羞愧與害怕主導了她所有行爲,無法救贖,也無法排解,更是孤獨又悲劇的一生。

何塞·阿爾卡蒂奧第二,死守3000名士兵被害的真相,擔負孤獨的”必須銘記“的記憶。

整個布恩迪亞家族幾乎沒有正常的人,無論是剛開始的開創時期,還是隨着吉普賽人,戰爭,文明慢慢熱鬧起來而又分崩離析的馬孔多。稍微正常一點的也只有烏爾蘇拉了,首代布恩迪亞的妻子,整個大家族的繁盛離不了她,走入下坡路也是在她離世之後。

相同名字的一代代人,百年時間的消磨,最後難逃歷史車輪的碾壓整個歸零。可以說是一部人類孤獨心靈的苦難史了。

我們總是被教育,有時間多出去走走,看看不停運轉的周遭,接觸不同形色的人羣,去喜歡喜歡別人,也儘量讓身邊的人喜歡喜歡你,來來往往中驅散掉各自的孤獨帶來的沉淪、陰暗等一系列壞處。這世界,就該熱熱鬧鬧,一切向陽。

後來你越走越多,就發現沒什麼應該。

無盡的星辰讓人神往,探索,追尋,單槍匹馬也未必不能到達。

只是最美的不在星辰,而在那一路你遇到的過客,駐足的地方,歷經的故事,特別是一個又一個當時的情緒與思索。

無人分享。

孤獨確是永恆的主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