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上閱讀,從自身做起

閱讀,是件重要但不緊急的大事情,
於娃而言,擺在眼前的就是現行教育體制下“大語文”對於閱讀能力的無限推崇;
於己而言,閱讀可以開闊視野,突破認知,找到很多現實的好辦法。

有句俗話說,“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

任何一件現在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的事情也好,我們周圍人身上的事情也好,在歷史的長河中,早有過來人曾經以他們的方式經歷過。用閱讀的方式,拉長有限的人生長度,提升無限的人生智慧。

閱讀,除了能夠得到上述的現實好處外,閱讀,本身也是一件很私人的事,可以在書中沉浸,也能在書中放飛。

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愛上閱讀。

然而,坦誠地說,在閱讀的經歷上,我並不是一個真正的閱讀者,從小到大讀過的書,是有限的,而大部分都是爲了應付考試;

長大以後,書櫃上開始多出很多方法論和工具書;

有娃以後,書櫃的兩個格子瞬間被各色的育兒寶典佔據其中。

說起來,仍然是以“實用主義”爲主的閱讀。

真正意義上,在閱讀上嚐到的甜頭,是在10多年前,也是我遇到最大挫折的那段時間,是書,給了我最大的精神慰藉。

那段時間裏,看了周國平的書,看了安妮寶貝的書,這些或平靜,或哀傷的書,陪我走過了那段最難捱的日子。

現在想來,那個“時而平靜、時而哀傷”的調調,也確實是我那段日子裏,大部分生活的底色。我排斥了各色各樣的雞湯和勵志文。

我在那樣的生活底色裏沉浸着,也正是從那時候開始,學會了與書對話,借而與自己對話,倒是安靜了許多。

我想,有過類似這種閱讀體驗的人,會分外看重閱讀的力量,她遠不亞於一個忠實的夥伴,在你需要的時候,不離不棄,不多說一言一語。

而後,有些懊悔,爲什麼之前從來沒有和書交上好朋友?

於是,看到了《如何閱讀一本書》,知道原來閱讀也是有層次的,早就有人從理性層面抽絲剝繭,“教”會你如何去閱讀。

然而,再多的理論,可以在頭腦上,讓你看起來更聰明,更多懂得了一些知識。而落在感受層面,雖不像嗜書之人,能飽讀各類書籍,又能融會貫通,但一定是自己在書中得到了良方,方纔會將閱讀始終留在生活的一隅。

而這劑良方,似乎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獲得,任憑古今中外有多少人用盡三寸不爛之舌,也並不能清晰、透徹又百分百傳遞給外人,唯有自己體會。

我想,關於閱讀的大道理有很多,關於閱讀的工具和方法也有很多,然而,愛上閱讀,唯有從父母自身做起,自然而然傳遞給孩子,傳遞知識、開闊視野,更是交上一個永遠不會消失的好朋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