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漢服古風服飾的淺想

近幾年的漢服復古風颳起了不小的旋風,我本人也是古風服裝的愛好者,現在大街小巷,隨處可見漢服,旗袍的影子,而且女性居多,我覺得她們挺美的,也是對自己個性的一種彰顯。你也可以看到今年油畫風的服飾,學院風大行其道,總之女性的穿衣風格多種多樣。也許女性在服飾風格的覺醒程度更高,對自身的安全感更好。

正如心理學家賽默.費雪(Seymour Fisher)1在他的著作《身體的意識》(BodConsciousEuess)中寫道∶"一般來說,女性比男性對於自已身體的安定感要強。我們每個人同自己身體之間距離的張弛,具體來說也是身體意識與自我性別認知之間的變化。在女性的身體意識中,由於從來沒有把身體同自己的距離拉得特別近,所以女性能將自己的身體有意識地看成一個可以替換的東西,從而獲得更多靈活性。而繼續之前"視線政治"的說法,這樣一來女性能夠從"被看"的對象轉換到主動去"看"的存在。

鷲田清一《時尚是什麼》一書中對男女身體觀點是這樣的:

由於我們從自己身上能獲得關於自己身體的視覺信息非常有限,所以身體在大多時候只是充當一個想象的媒介,也就是"像"。而作爲"像"的身體,在男性與女性的所有方式上其實是有很大不同的。就女性來說,這個"像"是通過人生中不停發生的各種身體現象進而不斷吻合和增強的。青春期的時候身體的形狀會發生戲劇性的變化;身體狀態由於體內的出血產生週期性的變化,懷孕與生產;更年期與停經……女性通過來自自己身體最深處潮起潮落的狀態變化,好像措手不及地應對來自自己內部對自己的襲擊,一步步地試探與瞭解,一點一滴地拼起自己的"像"。也許對於女性來說,身體是一個在看不見的地方徘徊,時不時發起偷襲,就像影子一樣甩也思不掉的東西。她們只能被動地去應對、適應身體的各種變花。

和女性相比,男性的身體更爲抽象。雖然青春期鬍子、體毛等開始生長,聲音發生改變,陰莖也會長大,但是作爲整體來說,身體的形狀並沒有什麼戲劇性的變化。所以對於男性而言身體的"像",一旦獲得了就很容易形成一看固定的觀念。所以男性在自己所熟悉的"像"受傷的時候,或是直面試圖改變這個"像"的強烈意願的時候,就好像自己的存在受到侵犯和動搖,感到驚恐萬分。所以用異裝使性格發生劇變的一般也都是男性。一方面這關係到性的自我認知,另一方面也讓人看到,附着於服裝上的我們這個時代的性觀念是如此根深蒂固地束縛着人們。

在我們這個時代之外,很少再有服裝的性別差異如此極端的時代。由於男性的服裝有着嚴相的限制,而且也從沒有做過像女性一樣的裝扮,所以如果然穿上女裝就很容易產生性別的"身份危機"而相總女性的服裝限制較少,平常的化妝造型等讓她們習用於自我變裝,所以穿上異性服裝對於她們來說並不會帶來危機(之前香奈兒(Chanel)的設計師卡爾·拉格斐(Kar feld)讓女模特穿上男士內褲,引起巨大話題,由此可見女性對於自己的性別認知有多麼堅定)。只是由於"視線政治",當自己的視線遇到他人的視線時總讓人覺得特別不自由。所以爲了躲避這種"評斷"或"鑑定"的眼光。很多女性會繞開凸顯自己的衣服,而選擇能讓自己隱藏起來的衣服。

我認爲不是指的就身體輪廓內外關係的強弱而是說其應變能力之強、幅度之廣,對於自己外在的變觀應度和容許度高 而這種同自己身體的關係,本身也交到長時間的制度化性別觀念的影響。

各種有形無形的規範與解釋深深地滲透在我們的自我性別認知、我們身體的"像"當中,讓我們的存在越來越受到限制。這種感覺就像揭開結痂的傷疤,穿着不合身的制服一樣讓人不舒服.

對於自己本來性別的意識覺醒,進一步地動搖了作爲"像"的身體。爲了在從來沒有體驗過的感官世界裏插入"自己。

越來越多的男性也開始使用洗髮水、護髮素、磨砂膏,等等,如果打開現在假期旅行的男高中生的旅行包,誰的包裏沒有幾瓶""化妝品"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