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你有你的计划,世界另有计划》之二

教育最重要的事

当孩子取得了进步,父母应该怎样表扬孩子呢?下面有两种方式。

  • 这题你都会做?我儿子太聪明了!
  • 不错啊!这次做得很好,看来你下了很大功夫!下次继续!只要你努力,什么事都能做成!

我们很自然的都会用第一种方式来表扬孩子,但是事实是长期使用第一种方式,表扬孩子会让孩子形成一种固定成长模式。也就是说,他会觉得人的成就是天生的。

而使用第二种方式表扬会让孩子理解成长思维模式会促使他不断努力,获得更多的成就。

科学家做过,很多实验发现,只要让学生掌握了成长思维模式,学习成绩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所以现在我在表扬我的女儿的时候都是采用这种方式。

  • 我问:你知道你为什么会学得好吗?
  • 女儿会马上就会说:因为我每天都practice
  • 我就会继续问:practice makes?
  • 女儿就会举起双手说:practice makes perfect。

现在女儿每天无聊了,就会找我们说她想practice,呵呵。

没有寓教于乐这回事

现在的各种教育机构都在宣称寓教于乐,似乎躺着就能把知识长大脑子里面去。现代科学发现,只有刻意练习才是学习新知识的最有效的方法,可是刻意练习并不好玩。

刻意练习要求每次学习的东西都是不会的,比如学习演奏音乐,那都要每天练习不会的那几个音节,要练得听不出来是哪首曲子,想想这有多折磨人。学习就是斗争,不专心致志,不付出汗水和努力,是不可能掌握真正的知识的。

寓教于乐是给希望享受学习过程的人准备的,但是如果你更喜欢真知,那还是选择斗争吧。

专才的世界

达芬奇是一个伟大的全才,我们众所周知的他的蒙娜丽莎画作只是他众多才能中的一项,他更是医学家,机械设计专家等等。他的成就足以让人敬仰,可是以他的能力,本来可以留下更多的知识财富,但是我们并没有听说除了画作之外,他还在科学上留下什么定理和公式。

这样的现象就是达芬奇诅咒,很多人擅长用化20%的精力掌握某个专业的80%的知识,但是剩下的20%的知识却是需要付出80%的努力才能成为专家。这看上去学习着剩下的20%非常不划算,可是就是这20%决定了你是否可以在这项能力上获得溢价空间。

而且在现代社会中,各个赛道异常激烈,同时在多个赛道上和别人竞争,胜率太渺茫,不管你有多少的天赋。这还特别适合对孩子的教育,唱歌、跳舞、乐器、画画一个都不拉下,可能就等于一个都没有学。想学什么没什么大不了,不想学什么才是真的能力。

只有初级选手才会觉得信息过载

现在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每天自媒体、新书、杂志、短视频、等等各种媒体都在推层出新,我们似乎是在一个信息过载的时代,也就是说信息已经多的无法消化。

可是,比如我是苹果迷,我会觉得Iphone 12的信息多吗?不会的,看来看去无外乎就是,回归iphone4设计、OLED屏幕、激光雷达、等等。如果我是脱口秀的迷,即使看完决赛,看来看去,媒体都是在说:“真还传”、“小黄车”、“不打扰是我的温柔”等等。

可是如果,我不是小米迷,面对突然提到的小米的各种产品,我瞬间觉得信息太多了,不是吗?
所以,如果我们觉得信息过载,那只是我们对这个领域不熟悉,如果我们对这个领域足够熟悉,我们只会觉得信息太少了。

天天想成功的模样是不会指向成功的

现在有很多书都说,要想成功就要每天去设想成功的样子,这样潜意思就会把你带向成功。真的是这样的吗?如果是这样,岂不是有很多人都能成功了?

而真正成功的人不去设想成功后的样子,而是天天设想成功的过程,我要如何一步步走向成功。

比如要考试了,我不是去想象拿到证书的样子,而是应该去设想,我现在走入了考场,打开了卷子,如果突然看到一道我不会的题目怎么办?

设想成功的结果不会让你成功,只有设想走向成功的过程才会。

好运气是可以制造出来的

某个人创业成功,我们总是归结为他运气好。可是运气其实是可以创造出来的,好运气主要来源于:

  • 外向,多和陌生人接触,去接受新的信息
  • 开放,主动尝试各种新事物
  • 乐观,没有情绪,始终微笑面对各种如意或者不如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