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如何正确地与别人比?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然而社会生活充满各种各样的比较,即使我们自己不去比,我们周围的人、我们的亲朋好友,也经常会下意识地拿我们和其他人对比,所以才会出现“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老公”这样的“新物种”。

既然社会比较难以避免,你可以试试从如下三个方面做出改变。

第一,根据比较的目的,调整比较的方向。

为了提升自己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我们可以选择向下比较,也可以避免比较。也就是说,当我们认为自己在特定领域的能力和表现比较差的时候,我们最好不要在这个领域进行向上的社会比较。

如果比较的目的是给自己增加行动的力量,那么上行比较可以让我们产生积极的能量,从而提高得更快,进步得更明显。通过让自己相信自己是精英或者上层的一部分,强调自己和比较对象的相似性,我们会感觉舒适、快乐和被接受。

有研究发现,虽然癌症患者一般喜欢下行比较,但他们也希望获得比自己幸运的其他康复者的信息,从而让自己产生希望。

还有一些研究发现,节食的人也经常进行向上的社会比较。在冰箱上贴一张比自己瘦的人的照片,不仅能提醒自己留意当前体重,还使自己有了奋斗的目标、行动的灵感。所以向下的社会比较可能让我们感觉更好,而向上的社会比较更能激励我们努力行动。

第二,改变比较的内容,建立多元化的比较体系。

由于各种原因,我们更愿意从财富角度去衡量幸福。但人类的成功和幸福其实有着多元化的指标,幸福不光是财富,还包括愉悦的体验、满意的关系、爱的感受、生活的意义等多种要素。当我们在比较中减少对财务状况或者社会地位的关注时,我们就容易在其他方面找到自己的优势并感到满足。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竞技比赛中成绩的高低和职场上收入的多少还算有比较客观的衡量标准,但现实生活中,谁的日子过得好一些,谁的孩子聪明一些,谁的成就大一些,这些都是复杂的、综合的概念,没有绝对的客观衡量标准。当我们因为比较而感到不幸福时,不妨想一想,我们在生活中拥有什么,我们有哪些别人没有的特长,我们有哪些别人不具备的优势。也就是说,我们的精神追求、目标和偏好等没有客观衡量标准的生活体验,也是影响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比如,虽然我们的钱不如有些人多,职务不如有些人高,但是我们可能有更健康的身体、更美满的家庭、更加积极的生活态度、更高的颜值,甚至可能就是更年轻。多元化的比较体系,相对而言更容易让我们感到幸福、满足。

因此,我特别提倡人们拥有精神追求。在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之后,精神追求可以给我们无限的精神财富。它不是简单的否定事实的阿Q精神,而是追求灵性、悟性、善意等感性境界的提升。不妨多一些对自己所拥有的生活的感激,少一些因比别人缺少某物而产生的焦虑,如此才能离幸福更近。

第三,改变比较的对象,做小池塘里的大鱼。

心理学家赫伯特·马什(Herbert Marsh)和约翰·帕克(John Parker)于1984年提出一个有趣的理论,叫作“大鱼小池塘效应”(Big-Fish-Little-Pond Eectt),大鱼指的是那些特别优秀的人,小池塘就是和优秀的人相比较差的群体。

以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为例。如果他们将自己与那些学习成绩更好的人进行比较,那么他们就会有相对较低的和学业有关的自我评价;如果他们将自己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比较,他们的自我满足感就会提高很多。这就像一条大鱼在小池塘里显得很大,而在大海里反而显不出什么优势。

研究发现,这种“大鱼小池塘效应”具有跨文化的普适性。马什教授等人在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欧洲的26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研究并发现,在能力相差无几的学生中,在学生平均能力较高的学校里学习的那部分人,其学业的自我概念评价低一些;反之则更高。

在中国,也有“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俗语。由此可以看出,如果你是一条优质的大鱼,那么你在适当的时候可以考虑投向小池塘的怀抱,这样你会更容易产生满足感和幸福感。不过,“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具体怎么选,又要回到第一个方面——根据你的目的而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