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邪之爭

    記得上中學時,我的班主任問我們鎖門究竟是防君子還是防小人。那是我頭一次認真思考君子和小人的意義,在那以後,我發現君子和小人的意義其實貫穿了整個人生,自己也經常面臨做君子還是做小人的選擇。做君子常常意味着剋制自己、遵守道德規則、與人爲善,而做小人則快活得多,隨心所欲放縱自己、陷害別人,並且還心安理得。我們常常被教導要做君子,但現實中往往是小人得志君子喫虧,君子還要飽受小人們的嘲笑,甚至是壓迫。

      近幾日成都大學黨委書記毛洪濤就讓人唏噓不已。他竟然不惜結束自己生命,來指控校長。當然,具體是非細節我們也無從瞭解,不好做出判斷,只能等最終的調查結果,但毛書記用如此激烈的手段來明志,我已是多年聞所未聞,好象還是在一些封建士大夫的身上看到過如此行爲,比如以前御史大夫中頗爲推崇的死諫。恍惚間彷彿又看到了當年勇敢士人的影子。

      一時間我難以理解毛書記的行爲,在與別人鬥爭前先消滅自己卻是爲何?既然連死都不怕,爲什麼還懼怕與別人的鬥爭!我試着琢磨,也有可能是他對人性太過絕望,以致於對鬥爭的勝利都失去了興趣,即便勝利又有什麼意義?天底下的小人還在四處囂張,很無奈、很無助,如此想來,我似乎有些理解毛書記。

      通過這件事,我不得不對大明朝首輔徐玠佩服得五體投地,他心裏憎恨嚴嵩,卻能在表面上和他虛與委蛇,在自身虛弱時深深蟄伏,但在暗中積蓄力量,時機一到就給予敵人以致命打擊,扳倒嚴嵩一黨,取得最終的勝利。

      但要說徐玠是笑在最後的人,卻也難服衆口,在嚴嵩倒臺後,仍有別的黑暗力量在滋長,後來者比嚴嵩也毫不遜色,大明朝終究難以逃脫覆亡的命運。徐玠若有幸活得足夠長,不知該作何感想。

      無論如何,我還是很喜歡徐玠對待人生的態度。他在勇敢地面對敵人,並且積極與之作堅決的鬥爭,歷經艱險仍然不急不躁、不動聲色,像極了一隻捕獵前的雄獅猛虎,單是這份氣度、膽色就讓我心生敬佩。正義與邪惡的鬥爭恐怕從宇宙的開端就已經開始,以後也將無窮無盡地持續下去,沒有盡頭,直到宇宙的毀滅,正義與邪惡的力量一直是此消彼長,正義的力量在低谷時期更要保護好自己,自我了斷豈不更加助長邪惡的囂張?和邪惡作鬥爭,耐心、毅力、信念缺一不可,怎能操之過急自毀長城?

      人到困境時,不妨學學蘇大學士,蘇東坡感嘆“用舍由時,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閒處看”。或者學習大詩人王維,“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種瀟灑自如的人生境界在現實中有幾人能做到呢?這需要豁達的胸襟和不屈不撓的精神,做不到這兩點,人生的悲劇終將不可避免。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