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刻意练习的负面情绪

现在流行一个词,叫快乐教育。信奉快乐教育的爸爸妈妈认为,得给孩子快乐的童年,不能“训练”孩子,要顺其自然。很多学琴的孩子5岁的时候,兴致勃勃要学钢琴,可是没到半年,孩子就不愿意再学了,一到练琴的时候就推拖,甚至哭闹吵着不愿意练。这时候妈妈很纠结,该强迫坚持还是别让孩子孩子丧失了兴趣去呢?

其实,不管孩子想掌握什么能力,练习都是必要的,不管孩子的天赋有多高。没有什么不练习就能取得成就的天才,几乎所有的天才,都是后天刻苦练习塑造出来的。

实际上,脑科学原理是,没有充分的练习,一个人不可能精通任何脑力活。因为人的认知是有限的,练习可以把低层次的思考过程自动化,这样能给更高层次的思考留出足够的空间。

比如乒乓球运动员,他一看球是怎么过来的,下意识就做出相应的移动挥拍动作。如果用机器测量,你会发现他们的动作非常精准,挥拍技能已经自动化了。在达到这样的状态之前,他需要大量的练习。

孩子不论是学琴,还是做算术、培养思维能力,也都需要练习。不过,一个人的大脑前额叶皮层一般来说要到二十多岁才发育成熟,所以,在孩子小时候,父母需要担起一部分前额叶的功能,比如帮助孩子分析、判断、规划目标、整合信息等。理解和包容孩子的自控力和计划能力弱一点,有技巧地帮助孩子更好地练习,减少不必要的冲突和痛苦等负面情绪。

具体到刻意练习这件事上,你可以帮助孩子做下面这些事:

(1)帮孩子拆解任务,分成小目标来练习

人脑有一个特点,它同时操控的信息量有限,你把复杂的任务切成块,反复练习练到自动化,就容易把复杂信息储存住。比如一首钢琴曲,孩子练了很久都练不好,产生了畏难情绪,看上去这任务是在他的恐慌区。

这时,你可以帮助他把这首复杂的钢琴曲拆成更小的任务,让任务落到孩子的学习区。

孩子发现自己并不是不会弹这首曲子,而只是在一个地方卡住了,只要解决这一个问题就好了,他就有了信心,愿意练习。如果孩子真的练一首曲子遇到很大的困难,那么你也可以跟老师商量,看看能否先换个曲子,调整一下难度。当然,如果你发现孩子轻轻松松就能完成,那么也要商量把难度调高。总之记住,去学习区练习。

(2)在安排练习时间的时候,不要一味地追求时间长度

成功跟练习时间不完全成正比。另外,如果总的练习时间一定的话,把练习分散开来,分成多次练习,效果更好。小批量的持续练习最能加深记忆。

分散练习还有一个好处是,孩子有反思的空间,回味昨天可能哪里不对,今天我换个方法试试看。分散练习比集中练习的优势,是脑科学被反复证明的铁律,它和人的记忆系统的特点有关。

(3)你要给孩子反馈

大脑的学习机制是这样的:先做出一定的行为,然后看它产生的结果是不是符合预期。如果不符合预期,就去修正策略。比如孩子做完作业,老师会判分,还会讲题,告诉孩子错在哪儿了。弹琴有一个好处,就是孩子能获得直接的反馈,弹错一个音,他自己能听出来。

但有时候节奏上、表情上的错误,孩子可能自己不知道,你最好能及时指出。有些家长说,我不会听怎么办?你可以找来钢琴家弹的同一首曲子给孩子听。还有,我说的反馈可不是只是挑错。孩子在哪些地方表现得好,你也得表达出来,让孩子在这方面保持。

反馈,一要及时;二要具体,越具体越好。如果你只会批评不对,孩子永远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如果你只会夸真棒,孩子也不知道哪些优点应该保持。如果孩子从学习区突破了,记得要及时给他正面反馈,培养他喜欢挑战、享受挑战的心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