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经典,跟着大师学写作(分享稿)

文/阿斌

应梅美生活老师之邀,准备了一周多的时间,今天晚上和大家一起分享汪曾祺先生的一篇小说《受戒》。

我们文学之光群中有许多老师和朋友大多都读过这篇小说,但还是想和大家谈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受戒》是怎样一部小说?为什么我要分享这部小说?因为它的篇幅短小,对于我们在简书里写作的各位朋友十分有益,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帮助,比如:如何刻画人物,如何进行环境描写,如何运用语言?其实这正是品读经典的意义。

喜欢汪曾祺《受戒》,这篇一万多字的短篇小说,在阅读中,感觉处处精妙,越读越有意思。

一般来说,我们分析作品往往会从作者的生平、创作背景及影响、主题思想,结构、人物、语言、材料,作品的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入手。当然这不是绝对的,有时会有穿插。

插播《受戒》录音片断

一、汪曾祺其人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毕业于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早年受过西方文学教育,主张对人性的挖掘,主张回到民族传统和现实主义,并主张现实主义要容纳各种流派,民族传统要吸纳外来的影响。汪曾祺1949年后历任北京市文联、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干部,《北京文艺》、《说说唱唱》、《民间文学》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北京市剧协理事。

1940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短篇小说集《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戏剧剧本《沙家浜》、《大劈棺》,台湾版作品集《茱萸集》、《寂寞与温暖》,文论集《晚翠文谈》,散文集《蒲桥集》、《塔上随笔》等,《汪曾祺文集》(5卷),《汪曾祺全集》(8卷)


二、《受戒》的内容简介及它的影响

《受戒》是汪曾祺创作的短篇小说,发表于《北京文学》1980年第10期。《受戒》是一篇包涵诗情画意的小说,表现的是健康纯朴的人性之美,描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北地区小和尚明海与农家女小英子之间天真无邪的朦胧爱情和形形色色和尚们的生活,蕴含着人们对生活、对人生的热爱,表达了对日常纯朴生活的肯定和赞美,洋溢着人性和人情的欢歌。

01. 《受戒》的内容简介

小说讲述了庵赵庄有座荸荠庵,小和尚明海因为家里人多地少,被舅舅带到庙里出家当了和尚。和尚们并不恪守戒律,一样过着俗世的日子。明海在第一次去庵上的路上认识了小英子,小英子家住在荸荠庵附近,明海老往她家跑。明海和小英子在劳动中逐渐萌发的爱情。四年后,明海要去受戒,小英子划船接送明海,在回来的路上,小英子与明海的恋情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这个故事,正如作者在小说结尾处所说的,“写四十三年前的一个梦”,《受戒》为读者营造了一个充满自由空气,宛若梦境的世外桃源。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赞颂了尘世间的人性美,揭示了个性解放的主题。


02.《受戒》产生的影响

《受戒》创作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获得了《北京文学》评选的1980年度优秀短篇小说奖。因为当时的中国刚刚走出那个特殊时期,但人们的思想观念还没有完全跟上时代的步伐,《受戒》如一缕清风,让人眼前一亮。

一是,《受戒》跳出了1949以后文学界主流关注“宏大主题”、“宏大叙事”的藩篱,开始侧重于关注小人物、小事件、小生活,讴歌普通人的人情人性之美,开创了20世纪80年代中短篇小说的新格局。

二是,《受戒》对寻根文学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受戒》问世的当年,虽然评论界保持沉默,但是它仍然受到了读者的普遍欢迎,它产生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作家阿城说:“中国大陆八十年代开始有世俗之眼的作品,是汪曾祺先生的《受戒》。忽然翻到80年一本杂志上的《受戒》,看后感觉如玉,心想这姓汪的好像是个坐飞船出去又回来的早年兄弟,不然怎么会只有世俗之眼,而没有“工农兵”气?《受戒》没有得到什么评论,是正常的,它是个‘怪物’。”

阿城在这里所说的“怪物”指的是,小说没有像以往那样歌颂“高大全”式的人物,而是关注小人物,特别是一个小和尚。这在当初的那个年代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三、《受戒》的艺术特色

01.人物塑造

汪曾祺的小说《受戒》,是一部短篇小说,只有一万多字。小说中除了描写男女主人公明海和小英子外,还写了“荸荠庵”里的几个和尚,普照、仁山、仁海、仁渡,以及小英子的父母和姐姐等,人物关系简单明了,但却鲜活生动。特别是对几个和尚的描写,各具特色,生动有趣。对于明海和小英子的描写,及他们的心理活动的描写也非常成功,将两个年青人懵懂的爱情写得惟妙惟肖。


02.散文化风格

《受戒》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化小说,小说表现的并非重大题材,也不是大喜大悲的情感故事。在小说中没有大起大落的戏剧性冲突,明海与小英子的恋情更没有波澜起伏和生离死别的叹息,一切都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描写。作者通过含蓄的、生动的细节,着力刻画出明朗诗意化的青年男女的健康状态。

读汪曾祺的小说,如同看一篇优美的散文,散文叙述的是邻家的生活状态,那么生活化的,朴实的,自然的,没有过分的修饰,但却是清新的。

板书展示 接在语音10的后边

例如:写到小英子在田埂上留下一串脚印,“五个小小的趾头,脚掌平平的,脚跟细细的,脚弓缺少了一块”,明海看到后,“觉得心里痒痒的,这串美丽的脚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乱了”。

这段描写将一个17岁的年轻的小和尚对女性的心动描写得惟妙惟肖。特别是这个“痒”字用得极好。这是一种萌动,一种向往,一种不知不觉的对异性的渴望,这正是人性的本能。但又是纯净的,没有肉欲和猥亵的肮脏。

汪曾祺的《受戒》,在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欣赏和生活的情趣。


03.语言特点——清新与幽默

汪曾祺的《受戒》,以及他的其它小说,在语言风格上,清新幽默,朴实无华,精练明快。

在《受戒》中“清亮亮”、“滑溜溜”、“格挣挣”等口语化的词汇,短而精的对话,增强了描述效果,突出了人物性格。

同时,《受戒》的语言既是含蓄的,又充满了诗意。

板书展示接在语音11后边

例如,在小说的结尾处,关于景物的描写非常精彩:

英子跳到中舱,两支浆飞快地划起来,划进了芦花荡。芦花才吐新穗……软软的,滑溜溜的,像一串丝线发着银光……有的地方结了蒲棒,通红的,像一枝一枝小蜡烛。青浮萍,紫浮萍……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惊起一只青桩鸟,擦着芦穗,扑鲁鲁飞远了”。

这样的描写,犹如一幅飘逸的图画,其中又蕴含深意,用“芦花才吐新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像一串丝线,”象征明海与小英子朦胧的爱情,这爱情里有缠绵,有柔软;水鸟扑鲁鲁飞远,则表现了人物表白爱情后心情的放飞。这是一种唯美式的描写,只有对生活真正的热爱,才能写出这样清新的文笔。

汪曾祺先生写这篇小说时,已经六十岁。对于一个六十岁的男人而言,在这样的年龄,还能写出如此唯美的文字,是件难得的事情。

往往当一个人经历了坎坷的岁月之后,看待社会的眼光会变得老辣、犀利和苍茫,笔触似乎更多的是尖锐和苍劲的。但汪曾祺先生却怀有一颗少年的春心,以最干净的文笔,为读者讲述最干净的故事。

再有汪曾祺在《受戒》里的语言是幽默的、戏谑的。表现在关于做和尚上。

在小说的开头部分,说到当和尚时,作者说:

“就像有的地方出劁猪的,有的地方出织席子的,有的地方出箍桶的,有的地方出弹棉花的,有的地方出画匠,有的地方出婊子,他(明海)的家乡出和尚。”

在“和尚”这个词出现之前,汪曾褀一口气罗列了六种职业,这个罗唆一下子就把“和尚”的神圣给消解了。这里的“和尚”突然和宗教无关,和信仰无关,它变成了世俗的营生,甚至是一门手艺。

我们再看一看这六种职业,劁猪、织席子、箍桶、弹棉花、画匠、婊子。这个次序是作者精心安排的。汪曾褀把“婊子”这个行当放在最后。因为“婊子”后面紧跟着的,就是“和尚”。婊子是性工作者,这个词常用来骂人。和尚是性禁欲者,他被人敬仰。汪曾褀偏偏把这两个职业搅和在一起,这两个词的内部顿时就形成了一种巨大的价值反差,这就是语言的效果。其它的几种行当,任何一种放在“和尚”前边,都不会产生这样强大的冲击效果。读者在读到这里时,会会心一笑,这个汪曾祺太幽默了。

这里,我们不但可以领略作者对中国社会的了解,对中国佛教文化的了解,也有对社会的不同阶层、不同底层百姓的了解和同情。


四、《受戒》的小说结构

《受戒》这篇一万多字的小说,从结构上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写寺庙生活,篇幅占到小说全篇的近一半;第二部分写世俗生活,比例约占四成;第三部分小说的高潮,这部分篇幅较少,仅占全篇的十分之一多一点。

01.第一部分写寺庙生活

第一部分,从“明海出家已经四年了”开始,顺着“出家”一路写下去,作者描写了神职人员的庙宇生活,篇幅占了整个篇幅的近一半;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做了铺垫。

在写和尚生活之前介绍了男主人公明子,明人家里因人多地少,家里打算让明子去当和尚。他为什么当和尚,当和尚的好处有哪些。

当和尚有很多好处。一是可以吃现成饭。哪个庙里都是管饭的。二是可以攒钱。只要学会了放瑜伽焰口,拜梁皇忏,可以按例分到辛苦钱。积攒起来,将来还俗娶亲也可以;不想还俗,买几亩田也可以。当和尚也不容易,一要面如朗月,二要声如钟磬,三要聪明记性好。”

明子为了当和尚还读了书,学写字,村里人都夸他字写得好。

紧接着介绍了几位和尚。

一是老前辈普照,一个枯井无波的老和尚。“他是吃斋的,过年时除外。”说一个资深的和尚过年的时候还要除外,我们不尽要问,他是真和尚,还是假和尚?有这么当和尚的吗?

二是仁山,就是明海的舅舅。汪曾褀这样描写他,这个简朴的小地方“桌子上摆的是账簿和算盘。”这句话太逗人了,好端端的一个方丈,被汪曾褀写成了CEO,或是财务总监。这个寺庙是个经营公司啊。

三是仁海,第一句话就把人惊到了,作者说:“他是有老婆的。”和尚还可以有老婆,这是家什么寺庙呀,修行还带着家眷,语破惊天。

关于这个“老婆”,还有一句话,“白天,闷在屋里不出来。”这句话写得太绝了。是作者的高智商,还是人物的高智商?这个仁海的老婆她知道顾及和尚丈夫的公共形象。大白天的不出家门,闷在屋里,怕是随便出门,被人看到,她丈夫立马就要上头条了。作者把人情世故都写了出来。

四是三师父仁渡,这个人物写得最好。他年轻,帅气,聪明,嗓子好,还会耍飞铙,“一个人可以唱一夜不重头”。有一回,在打谷场上,一伙人把他围起来,非叫他唱不可,他就唱了个黄段子,“心里有点跳跳的”。作者还交代,“他有相好的,而且还不止一个。”可以看出,这个仁渡是十分招人喜欢的人。

这四个人都是和尚,但每个人有又每个人的特色,将同一类人写出了各自不同的特点。

正是这样大篇幅的铺垫,在这种人性解放,温婉的环境里,明海和小英子的恋情的发生就显得是水到渠成,合乎情理了。

02.第二部分写世俗生活

第二部分,从“明子老往小英子家里跑”开始,沿着“英子家”的这个方向,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农业文明里的乡村风俗,篇幅是占了约四成;

板书展示 接语音28后 

一是,对小英子家的环境描写

“小英子的家像一个小岛,三面都是河,西面有一条小路通到荸荠庵。独门独户,岛上只有这一家。岛上有六棵大桑树,夏天都结大桑椹,三棵结白的,三棵结紫的;一个菜园子,瓜豆蔬菜,四时不缺。院墙下半截是砖砌的,上半截是泥夯的。大门是桐油油过的,贴着一副万年红的春联:向阳门第春常在  积善人家庆有余门里是一个很宽的院子。院子里一边是牛屋、碓棚;一边是猪圈、鸡窠,还有个关鸭子的栅栏。露天地放着一具石磨。正北面是住房,也是砖基土筑,上面盖的一半是瓦,一半是草。房子翻修了才三年,木料还露着白茬。正中是堂屋,家神菩萨的画像上贴的金还没有发黑。两边是卧房。扇窗上各嵌了一块一尺见方的玻璃,明亮亮的,——这在乡下是不多见的。房檐下一边种着一棵石榴树,一边种着一棵栀子花,都齐房檐高了。夏天开了花,一红一白,好看得很。栀子花香得冲鼻子。顺风的时候,在荸荠庵都闻得见。”

这段三百多字的描写,像是电影慢镜头一样,带着我们了解了小英子家到底是个什么样子,随着摄影机的推进,小英子家的一切都展现出来。这样的描写,只有对乡村生活特别了解才能如此清晰地描绘出来。

在这三百多字中写了岛、路、桑树、菜园子、院墙、大门、对联,牛屋、猪圈、鸡窠、鸭栅栏和石磨,石榴树、栀子花,以及屋里屋外,可以说是一步一景,一句一景,没有多余,极其精练。

这正是作家汪曾祺先生对故乡的眷恋,或许是他早年的生活场景,或许是他在心目中期待的场景。

有人说,正是汪曾祺的《受戒》开启了中国作家的寻根文学之旅。的确,故乡就是一个作者的名片,他把对家乡的爱,通过文字全部展现给读者了。


板书展示 接在语音29后

二是,对小英子家的人物描写

小英子的父亲赵大伯,作者这样描写:

赵大伯是个能干人。他是一个‘全把式’,不但田里场上样样精通,还会罩鱼、洗磨、凿砻、修水车、修船、砌墙、烧砖、箍桶、劈篾、绞麻绳。他不咳嗽,不腰疼,结结实实,像一棵榆树。人很和气,一天不声不响。赵大伯是一棵摇钱树”。

小英子的母亲赵大娘,作者这样描写,

“赵大娘就是个聚宝盆。五十岁了,两个眼睛还是清亮亮的。不论什么时候,头都是梳得滑溜溜的,身上衣服都是格挣挣的。像老头子一样,她一天不闲着。煮猪食,喂猪,腌咸菜,——她腌的咸萝卜干非常好吃,舂粉子,磨小豆腐,编蓑衣,织芦篚。她还会剪花样子。”

我们可以看出,小英子家生活富足是有原因的,因为一家人都很勤快。这对夫妇一个主外,一个主内,把家里家外的农活打理得井井有条。一个是“摇钱树”,一个是“聚宝盆”,这样小英子家的日子怎能不红火呢?“单是鸡蛋鸭毛就够一年的油盐了”。

小英子的姐姐大英子,作者说:“两个女儿,长得跟她娘像一个模子里托出来的。眼睛长得尤其像,白眼珠鸭蛋青,黑眼珠棋子黑,定神时如清水,闪动时像星星。”又说“娘女三个去赶集,一集的人都朝她们望。姐妹俩长得很像,性格不同。大姑娘很文静,话很少,像父亲。小英子比她娘还会说,一天咭咭呱呱地不停。”

从长相,到性格,短短的几句,姐妹两的性格特点就跃然纸上了。

大英子已经有了人家,要准备嫁妆,于是顺理成章地引出了明子。这个写法很是巧妙,过度得很自然。

因为姐姐需要画图样,“小英子把明海请到家里来,给他磨墨铺纸,小和尚画了几张,大英子喜欢得了不得”,“小英子就像个书童,又像个参谋”,“画一朵石榴花!”“画一朵栀子花!”“到后来,凤仙花、石竹子、水蓼、淡竹叶,天竺果子、腊梅花,他都能画。”而明子的图样,“大英子绣的三双鞋,三十里方圆都传遍了。”赵大娘还要认明子做干儿子。

在对小英子的描写中更是精彩:

“剜荸荠,这是小英最爱干的生活。荸荠藏在烂泥里。赤了脚,在凉浸浸滑滑溜的泥里踩着,——哎,一个硬疙瘩!伸手下去,一个红紫红紫的荸荠。她自己爱干这生活,还拉了明子一起去。她老是故意用自己的光脚去踩明子的脚。”


我们看到了一个活泼的小英子,她在和明子的劳动中,她喜欢明子,爱情悄悄在心里生根,故意用自己的脚去踩明子的脚。这个描写生气盎然,洋溢着对异性朦胧的渴望。

在这部分中,我们看到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充满乡土气息的、生动的风俗画卷。同时我们也看到明子和小英子之间萌发的朦胧爱情。

03.第三部分小说的高潮

第三部分,从“小英子把明海接上船”,爱情也就开始了,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在水面上私定了终身,篇幅却只有十分之一多一点。虽然这一部分笔墨最少,但这一部分却是整篇小说最华彩的乐章。

在这部分中,明子要去城里的善因寺去受戒,“受戒就是领一张和尚的合格文凭。”但受戒与爱情本身又是一对矛盾,是相互冲突,不可调和的关系。小说到了这个地方,戏剧性冲突才凸显出来。

明子受戒,小英子处处替明子担心,在此明子和小英子的感情也开始升温。作者悄悄地安排了这样一条线索。

明子去受戒,小英子送他去。他受戒四天后,小英子又去接他回来。两个年轻人兴冲冲划着船,把小船划进了芦花荡,他们的对话也十分精彩。

接 原作录音片断小英子和明海的对话

小英子忽然把桨放下,走到船尾,趴在明子的耳朵旁边,小声地说:

“我给你当老婆,你要不要?”明子眼睛鼓得大大的。

“你说话呀!”明子说:“嗯。”

“什么叫‘嗯’呀!要不要,要不要?”明子大声地说:“要!”

“你喊什么!”明子小小声说:“要——!”

“快点划!”之后,他们就像进入了“高粱地”一样。


总之,汪曾祺的《受戒》,落实到小说的文本上,一是飘逸风趣的;二是唯美纯净的;三是幽默诙谐的。汪曾褀在写小说通过人之常情的叙述,为读者展现了一幅乡村画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