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基本概念》筆記

1 話語。從語言學研究話語,是爲了理解和掌握人與人之間是如何交流的--到約翰.奧斯丁指出,書面和口頭交流不是中立、被動的陳述,話語本身會行動,對我們生活於其中的世界具有極強的形塑作用--從此,社會學家開始關注語言是如何被利用和操控的,政治議題的討論框架如何確立某些特定的觀念如何被有意排除在討論議題之外,人們參與辯論的方式如何被控制和操縱--到福柯指出我們社會生活被一系列話語體系所操控,權力就是經由這些話語體系來運作的。--就這樣,話語形塑和建構了每一個人的自我意識和身份認同。這清楚地提醒我們,人不可能完全自主、不受任何約束地去思考表達和行動,人類的能動性是受約束和限制的--福柯更進一步,把話語和話語實踐看作研究權力的核心議題,如犯罪學和精神病學話語體系,左右和形塑人們對犯罪和精神病的理解和行爲。

2 全球化。馬特爾的研究認爲全球化也是一個不均衡的過程,現實已經存在的不平等和權力機會的分化,會在全球化過程中不斷複製和再生產。

3 現代性。只有通過理性思考,科學方法,和追求自由平等才能實現人類的進步。……對齊格蒙特.鮑曼而言,理解現代性的關鍵是要把握它所包含的獨特文化和思維方式。……秩序和整潔是現代生活的一個普遍要求。

4 後現代性。利奧塔指出,科學思維的去中心化,標誌着後現代社會的來臨。……這種近似開玩笑地把各種流派和風格搭在一起的做法,就是後現代。……這種表面上充斥着大量大衆媒體的內容,但實質上毫無方向感的經驗,是後現代文化的一種典型狀態。

5 韋伯把理性分成四種基本類型:實踐理性、理論理性、實質理性和形式理性( Kalberg1985)。

實踐理性指的是人們普遍按照利益最大化的實用主義原則來指導自己的行爲選擇。

當人們反思自己的經歷,爲自己的生活尋找意義和價值,進而“把握世界”時,理論理性就開始起作用。哲學家、宗教領袖、政治理論家以及法律思想家等,都或多或少地採用各種形式的理論理性。

實質理性指的是人們根據某種價值體系來指導自己在生活中的行爲選擇。友誼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一般來說,朋友之間都會相互尊重、彼此忠誠,並且互相幫助,這些價值期待會對我們的行爲模式產生直接影響。

第四種類型是形式理性,即在追求和實現某一目標時,根據一系列一般性的或普適性的規則,對手段和效率進行理性計算,據此做出效用最大化的行爲選擇。隨着科層制逐漸成爲最普遍的組織形式,西方社會的理性化程度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生活領域開始受形式理性和理性計算的主導。經濟決策是形式理性的最佳典範,儘管手段一目的計算在其他生活領域也越來越司空見慣。

6社會。進入21世紀以後,越來越多的聲音開始呼籲,社會學應該全盤拋棄社會這個概念,轉爲研究更有潛在前景的各種社會流動現象。

7 結構:社會對個體的影響,能動:個體的行動自由和對社會的形塑作用。……馬克思有個著名的論斷:即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能動),但是他們並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並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結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