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不食嗟來之食

《不食嗟來之食》,選自《禮記.檀弓》。


  【文言文】


  齊大飢。黔敖爲食於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袂輯屨,貿貿然而來。黔敖左奉食,右執飲,曰:“嗟!來食!”揚其目而視之,曰:“予惟不食嗟來之食,以至於斯也!”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曾子聞之,曰:“微與!其嗟與,可去,其謝也,可食。”


  【翻譯】


  齊國有嚴重的饑荒。黔敖在路邊準備好飯食,以供路過的飢餓的人來喫。有個飢餓的人用衣袖蒙着臉,腳步拖拉,兩眼昏昏無神地走來。黔敖左手端着食物,右手端着湯,說道:“喂!來喫吧!”那個饑民擡起頭看着他,說:“我正因爲不喫別人施捨的食物,才落得這個地步!”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但他最終因爲不喫而餓死了。曾子聽到這件事後說:“恐怕不用這樣吧!黔敖無禮呼喚時,當然可以拒絕,但他道歉之後,就可以去喫。”


  【註釋】


  ①本節選自《禮記.檀弓下》。


  ②黔敖:春秋時期齊國的貴族。


  ②食(sì):給喫,餵養。給……喫。


  ③蒙袂( mèi):用衣袖遮着臉。袂,衣袖。輯屨(jù):身體沉重邁不開步子的樣子。輯,拖。屨,古代用麻、葛製成的鞋。蒙袂輯屨:用衣袖蒙着臉步拖拉。


  ④貿貿然:眼睛看不清而莽撞前行的樣子。(雙眼無神)


  ⑤奉:同“捧”,端着。


  ⑥執:拿


  ⑥嗟(jiē):帶有輕蔑意味的呼喚聲。語氣詞,喂


  ⑦予:我


  ⑧斯:這地步。


  ⑨從:跟隨。


  ⑩謝:表示歉意。


  微:不應當。與:表示感嘆的語氣詞。


  去:離開


  食:喫


  【意思】


  嗟,不禮貌的招呼聲,相當於“喂”。嗟來之食:原指憫人飢餓,呼其來食。後多指侮辱性的施捨。


  【啓示】


  不食嗟來之食,表示人窮而有志氣,不能因爲貧困就被人瞧不起。人格尊嚴比生命還重要,要做一個有骨氣,有尊嚴的人。絕不低三下四地接受別人的施捨,哪怕是犧牲自己的利益甚至生命,也絕不能做出辱沒骨氣和志氣的事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