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心思(1)康德 vs 尼采

2020年的秋分已近,2019年岁末平地而起的COVID-19疫情依然笼罩着多伦多大地。从春到夏又到秋,散步成了这段时日让人心悸又兴奋的生活点缀,也为半年多节奏紊乱的居家生活增添了些许变奏的拍子。

季节有自己的规律和节奏,人体则与之相随。故有《内经》的生气通天论,阐述了天人相应的道理。秋风起时,生命收敛,万物萧瑟。散步在秋风中,有一种季节转换的凉意附着于肌肤,飒爽的气息透过鼻腔清凉着脑前额叶,传达着秋的深入。慵懒如我,也抵挡不住季节规律的拍击,抖一抖神经,随它振出秋的波形。能否把散步散出自有的节律,只能在散步中求得。散步便散成不停的琢磨。

据说,德国哲学家康德(Immanuel Kant)的散步十分自带节律。一生从未离开家乡的康德因每日遵循严格的生活规律而远近闻名。比如,有他上课的日子,只要他一出门,大家就知道是8点整,根本不需看时钟。

除了阅读和写作外,康德只关心两件事,一是吃的,一是散步。足见散步在康德心中的重要性。而在散步上,对康德的道德哲学观不以为然的尼采(Nietzsche)倒是有同样的爱好,只是两人的散步风格大相径庭。

说是尼采极喜散步,总是纵情于远足跋涉之中,不在乎山高水深。康德虽爱散步,但不喜流汗,且每次外出散步,必悉心关照自己。散步不会走得很远,也不会花很长时间。夏天时,通常会慢慢地走,稍觉有汗,便会停到树荫下,稍事休息。

我感觉这种散步风格的差异也反映在了他们各自的哲学方法中,尼采固执己见的不顾一切的狂想,康德多方采风的细致精确的谨慎推理。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去感知世界,然后以各自的方式去解读世界。

思考形如散步,得循着一定的路径走去。比如想到康德的长寿(80岁),作为对比,会想到尼采。尼采非但没长寿(56岁,46岁始疯),连生存都比较艰辛。或许因此而离开康德的秩序,对叔本华的生存意志感兴趣,继而在自己求生的强烈欲望驱使下,又抛弃叔本华,开辟了独领风骚的权力意志之路。不管这是强者如尼采心目中超人的呼声,还是弱者如生前尼采的呐喊,都显露着求生、求强大、求超越的来自心底里的不得安宁的挣扎。

健健康康到80高龄的康德便显得平静多了。你看他散步都散得四平八稳有规有矩的,不像尼采那样求生式的疯狂散步。好像散步时间越长,走得越远,越会给自己的寿命添砖加瓦。在康德看来,自己之所以长寿是因为自己严格的生活规律,之所以健康是因为以铁的纪律约束自己。这何尝不是靠着坚定的意志做到的呢?

如果说生命是一种权利,那么,长寿就是一种特权。只要长寿,说什么理由都有理。长寿者康德就有那个资格和特权,尼采没有。从两位哲学家的情况看,自律有助于身心健康,放纵则于健康不利,哪怕有一个长寿的意志。这个放纵恐怕也包括心理意识上的放纵。我有放纵想象的习惯,不知是否需要约束。

康德认为影响自己健康的还有一个因素,就是他对药用饮食(dietetic medicine,相当于我们传统的药膳)所表现的极大兴趣。他甚至将其视为一门延长寿命的艺术来追求。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对更好地生存,对更好的生活的追求,是对后来尼采放在书本中理论中的追求个人及权力意志的生活实践。个人意志也是康德哲学的底蕴,并非人们惯常总结的那样总是屈服于理性的驾驭。在他的生活实践中,意志常常紧随着自己的感性欲望。

只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个人意志的确需要或不得不屈服于社会规矩。比如70年代末上大学期间,为了给自己懒得早起参加班级跑步找借口,我总是跟体委和辅导员说散步比跑步好,尤其比长跑方式锻炼身体要好。比如跑步会伤身体啊,引起心跳太快,新陈代谢太快会加速衰老呀。有段时间,还动用了缓慢移动的乌龟做散步比跑步好的依据。当然都被当作歪理处理了,个人服从组织。

当了老师后,可以自已做主了。除了自己散步,建议学生和同事朋友多多散步成了我的一种习惯,尤其对那些因跑步受过各种伤的人。近些年来提倡的慢节奏(slow-paced)、慢生活(downshifting)很有点漫步人生的意味。放慢节奏,放慢速度,少一点自我伤害,多一点相互关怀。散步人生不是没有狂风骤雨,只是“当那乌云消散,当那风浪平息,天空又是一片晴朗。”

散步中的琢磨发散而跳跃。散步,作为锻炼方式之一,自然对身体有好处,但是否是最好的方式便不可能有结论。散步是否有助长寿,我琢磨着,除了坚持散步的长寿者,谁也没有资格说。这就是长寿者的特权。但有一点我们可以说,就是散步也好,远足(hiking)也罢,再喜欢,也需要量力而行,更要安全第一。这不,前几天,就有位朋友因远足而在林间坡路上滑落。还好,经检查只摔成了轻度脑震荡。如果像康德那般谨慎,这脑震荡也是不该有的。

散步的人有时会对跑步的人有种莫名其妙的怜悯。每当看到那些练晨跑的人,大口呼吸地奔跑在弥漫着汽车尾气的道路上,脑海里便浮现出那些人的肺在为城市污染的空气进行过滤的画面。散步是可以在很偏僻安静的小路上小林子中小公园里完成的,可以远离汽车尾气,甚至远离住宅的乌烟瘴气。资料显示,北美室内空气的污染程度远高于户外(高于户外2-5倍),房屋周围聚散着高度污染的气体。

《红楼梦》里说宝玉担心黛玉饭后贪眠,怕积了食,见宝钗过来与黛玉谈笑行食,便放了心。又说贾母饭后便下地,和王夫人说闲聊行食。这里讲的都是饭后聊天有助消食。不知从何时起,散步成了消食养生的手段,遂有“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的说法。

记得大学时,西南联大毕业的姚老教授给我们讲了一则笑话,说的是很久以前的一天早晨,有一富一穷两个伦敦人在街上散步相遇,打过招呼后,便问对方因何这么早出来散步。富人说出来散步是为了找点食欲,穷人说出来散步是为了减少食欲。同学们笑过之后,一边可怜那穷人,一边纷纷不解散步怎么会减少食欲?这疑问直到前几年才得到科学实验后的解答,原来早起适当的散步的确可以减少食欲。看来,民间智慧远远走在科学之前。或者反过来说,很多科学实验证明的都是早已普及的民间智慧。

秋风起时,心思也会随着落叶飘零。散步在秋风中,依然可以带来身心的双重愉悦。在落叶遍地中,可以体验秋风,可以看天高云淡,可以听雁过留声。就算有满心的秋愁,也可以挂到弯弯的新月上,接夜的秋露,或晨的秋霜。腾出空间,用来思考,用来温故,甚至还可以用来异想天开。散步不单单给身心带来愉悦,散步还可以放飞心思,只要有把握收得回来。

2020-09-21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