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去蓬莱无多路,华山岁月与人同。文始派中兴之祖陈抟新传(一)

......到五代的时候,麻衣道者找到了心仪的弟子,将大道倾囊相授,就是陈抟老祖。陈抟老祖是文始派承前继后的杰出宗师,他早年饱读诗书,参加过进士考试,因出身寒门,不第。后入武当山,得孙君仿和獐皮处士传授,又入邛州访何昌一,得“锁鼻术”,然而于大道之细微,始终不曾了了。别何之后,入华山,终遇真师麻衣道者,二人一见默契,定下师徒关系。麻衣道者将文始派大道及道术都毫无保留地传授予陈抟,陈抟也不负所望,将文始派之学与自己过往所学融会贯通,了无疑义,达到大成的境界。

          ---节选摘自《道家文始派述真》

此去蓬莱无多路,华山岁月与人同

陈希夷先生新传(一)


陈抟(871年11月25日—),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白云先生”、“希夷先生”,北宋著名的道家学者,尊奉黄老之学,文始派杰出宗师。

希夷之由武当徙居华山,年月各书均无可考;时在后周显德中,则各书皆同。华山亦曰太华山,又名西岳,在陕西华阴县,与武当山同为道家列为修道之名山胜地。上有莲花峰,先生间常栖止其间。

据《华山记》曰:“山顶有池,生千叶莲花,服之羽化,因曰华山。”韩愈诗曾有句云:“太华峰头玉井莲,花开十丈藕如船,冷比霜雪甘比蜜,一片入口沉疴痊……”所谓山顶、峰头,亦即指莲花峰也,盖莲花峰为华山中峰,亦山之最高处。同时《华山记》又有一则云:“王元仲,欲登莲花峰,约寺僧云:到峰顶当起烟为信,翌日持火而登,僧候之果有烟起,留二旬乃下,僧问之云:峰顶有池,菡萏盛开,其中又有破铁舟存焉。”此华山莲花峰之异景也。先生之改隐斯山,要有数存乎其间,其原委据《体道通鉴》载称:

先生尝夜立庭间,见金人持剑呼曰:“子道成矣,当有归成之地。”先生意度金人谓归成之地,其秋为万物之所敛而归者欤?吾其当终隐于西方乎?是时年已七十余。俄徙居华山,得古云台观基,辟荆榛而居之,以契归成之语。时境内有虎食人,先生至虎自去,自是不为害。………常闭门卧,累月不起。


  此与《武当搜隐记》所载略同,唯年已七十余,作年已九十余,接着并多“金者西方,俄、于是岁秋间,徙居华山。携一骡负书,并一琴一石礑往”数语。《宋史·陈抟列传》,谨记曰:“移居华山云台观,又止少华石室,每寝处多百余日不起。”先生善睡,世人皆知,有“长睡仙翁”之称,并曾有句云:


“坐中观日月,静里息乾坤。”

“山中无所事,常伴白云眠。”

考云台观与少华石室,均为玄门历代修真之地,于其中羽化登真之士不少。如;

“云台遥望碧天高,风卷太华万树涛,

若遇蟾光归月窟,丹霞隐处接金鳌。”

即深含玄机道诀于其中也。


  希夷居华山不久,隐士种放曾来问道,并谓之曰:


“此去蓬莱无多路,华山岁月与人同。

”又曰:

“家家明月中天照,处处春花遍地红。”

此盖天地间处处如是,故华山亦如是;华山如是,天地间亦莫不如是,只在日用常行间认取即得。岁月相同,圣凡各别,山水相同,修为各别;能自在会取,自在修为,则天地间,无处不是圣地,亦无处不是道山,故曰华山岁月与人同也。


  希夷于华山时,曾遇女真毛女,间相往还。先生集中曾有遇毛女诗云:


“药苗不满笥,人更上危巅,

回指归去路,相将入翠微。”

又诗云:

“曾折松枝为宝栉,又编栗叶作罗襦;

有时问着秦宫事,笑捻仙花望太虚。”

盖以毛女自言为秦时人,故有问秦宫事一语。按《过庭录》亦称范文正公祖唐公,赠希夷诗有“曾逢毛女话何事”之句,故当非虚构也。《列仙传》与《体道通鉴》中均有《毛女传》,自言为秦始皇时人,《抱朴子》亦曾叙及汉成帝时,有人曾见毛女于终南山,形影如飞,即鱼道超与鱼道远二女真。或曰,此谓秦时人,系指后秦,为晋时十六国之一,无可考。或非子虚,姑录之。


  毛女在华山,常住毛女峰,亦曾有诗酬希夷曰:

“谁知古是与今非,闲蹑青霞绕翠微,

箫管秦楼应寂寂,彩云空惹群萝衣。”

殊清醒可诵,而无人间烟火气。毛女赠希夷诗中另有名句云:

“帝王师不得,日月老应难。”

《诗话总龟》则以此诗为成都单妓所赠。二者孰是孰非,除质之先生外,其谁定之?至于仙家所谓“长生久视”之事,言者不知,知者不言。“万金不换长生诀,千载难逢接命人!”毛女事,不能谓之即无;或谓以其体生毛而名之,非也。


  《宋史》载:“周世宗好黄白术,有以抟名闻者,显德三年,命华州送至阙下,留止禁中月余,从容问其术,抟对曰:‘陛下为四海之主,当以四海为念,奈何留意黄白之事乎?’世宗不之责,命为谏议大夫,固辞不受。”世宗令赍帛五十匹,茶三十斤赐抟。此事《资治通鉴》亦有记载,唯抟之对语为:“陛下为天子,以治天下为务,安用此为?”余无甚出入。据《体道通鉴》载,闻之于世宗者,为其州将罗彦威。拜谏议大夫,固辞不受,世宗不但不以为忤,并“令赍帛五十匹,茶三十斤赐抟”,复赐号白云先生,还山后,仍诏州县长吏,不时存问之,盖所以示礼贤之意。


  先生深于先天易数,《宋史列传》亦称:“抟好读《易》,手不释卷。”尤有得于老庄之微传,长河洛,精术数,明理气,善观人。天玄子称其“有术通天地,无事不先知”。具拨乱反正之才,有旋乾转坤之略,然不轻用其锋!历五季乱,享不世名,而未事一主;与杨凝式之历事数朝者,不可同日而语也。自晋汉以后,每闻一朝变革,辄颦蹙数日。尝有诗云:

十年踪迹走红尘,回首青山入梦频。

紫陌纵荣争及睡,朱门虽贵不如贫。

愁闻剑戟扶危主,闷听笙歌聒醉人。

携取旧书归旧隐,野花啼鸟一般春。


  又《华山吹笛记》,录有其与玄真子诗,意尤清新,诗云:

动爱行云静爱山,风光懒困每忘餐。

行仙地上天留命,睡眼观花雾里看。

老子骑牛踪迹渺,庄生晓梦蝶痕残。

息心不语忘机久,中天明月自团团。


  华山在陕西省华阴县南,亦曰太华山,为五岳之西岳。前言“吾其当归隐于西方乎?”即徙居华山,以其当归成于西岳也。太华与少华雄峙,与嵩山太室相埒。山之中峰曰莲花峰,东峰曰朝阳峰(一名仙人掌),南峰曰落雁峰,世称华岳三峰者是。又有云台、公主、毛女诸峰,环拱中峰,杜甫诗谓“诸峰罗列似儿孙”,即指此也。云台峰亦即北峰,先生养真之云台观在焉!俯视岩壑,壁峭万仞,白云环绕,备极奇观。入山之张超谷,谷口之玉泉院,亦问为先生栖息之所,迄今尚有先生酣卧之后像在焉!“一醉千愁解,一睡万虑空。”先生非好睡也,盖欲隐于睡也;故居恒小睡数月,大睡年余,宴如也。


  华山全山各形胜地,皆为道观,无一僧寺;每年八月后,即冰雪封山,至春末夏初始开,山中道人多以松子黄精为食,寿至期颐而鹤发童颜者,比比皆是。少华道险未辟,游人足迹鲜至,故少华石室先生栖息之时尤多。石壁间图有先生像,神采奕奕如生,下并刻有句云:“千古仙名垂宇宙,华山神采拂云烟。”刻者姓名及余文,均剥蚀无可辨认矣。


  山之莲花峰顶有金天庙,庙前之“玉女洗头盆”,相传为毛女来时,恒在此洗头。盆实为天然古井,壮似玉盆,泉水清冽滑腻,澄澈可以鉴人。先生与毛女之佚事,不胜枚举,中山道士与樵子,至今犹每津津乐道之。

(未完待续)

编辑分享:文始法脉—大道家园—至真师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