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读书札记06

16.  王戎云:“与嵇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

译文:王戎说:“我和嵇康相处二十年,从未看见他脸上有过喜悦或愠怒的表情。”

(作为竹林七贤之一,王戎与嵇康关系亲密,他所说的话应该可信。然而,我自己却不太理解。是当时的社会环境确实太差,内心实在郁闷所以从未露出过喜悦的神色吗?还是说明嵇康的涵养很高,喜怒不行于色呢?可是这样的话,未免活得太累了,与嵇康洒脱的个性并不相符。推测这句话应该有上下文背景才是,否则实在令人费解。)

17. 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武帝谓刘仲雄曰: “卿数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仲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

译文:王戎和和峤同时丧母,都因为行孝而被传颂。王戎骨瘦如柴,和峤则痛哭失声,礼数周全。晋武帝司马炎对刘仲雄(刘毅)说:“你有没有去看过王戎、和峤几次?听说和峤悲痛的程度超过了礼数的要求,让人为他担忧。”

刘毅说:“和峤的礼数虽然很周到,神智与感情却没有受损;王戎的礼数虽然不够周全,却因过于悲伤而形销骨立。臣认为和峤是生孝,王戎是死孝。陛下不应该担忧和峤,而应该担忧王戎。”

(才知道鸡骨支床原来是个成语。这里虽然没有表露出作者的态度,不过大抵能看出来作者对于这种“死孝”的行为并不是很赞同。这样的孝心固然很打动人,可是身体发肤也是受之父母,更好地珍惜,也是对父母恩情的一种回报。)

18. 梁王、赵王,国之近属,贵重当时。裴令公岁请二国租钱数百万,以恤中表之贫者。或讥之曰:“何以乞物行惠?”裴曰:“损有余,补不足,天之道也。”

译文:梁王和赵王都是皇帝的近亲,当时的显赫权贵。裴令供(裴楷)请求他们两个封国每年拨出税钱几百万来赒济那些贫穷的远亲。有人指责他说:“何必跟人乞讨钱财自己做好事?”裴楷说:“从有余的地方拿些资源给不足的地方,这是天道。”

(《世说新语》中同一个人物会出现在不同的篇章和故事中,单凭一个故事并不能看到一个人的全貌。这则小故事似乎是褒扬了裴楷正直、善良的美德,不过苏轼似乎不太喜欢这个人,还说他谄媚。具体因为什么,我并不太清楚。只能等看到后面,了解多了一些才知道。)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