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少數民族詞人,太冷門,連名字都很少人會讀,一首詞作卻流傳千古

公元1172年,看到這個數字,你會想到什麼?對於現代人來說,它僅僅就是一個普通的數字。然而,對很多研究歷史文化的專家學者而言,這卻是一個非常值得紀念的日子。在這一年,金朝宗室裏文學藝術修養最高的一位詞人誕生了,他就是完顏璹。

完顏璹(shú),本名壽孫,是金世宗完顏烏祿的孫子。在多數南宋老百姓的眼中,他不過就是一位普通的異族王爺罷了。但實際上,這位王爺不僅身份尊貴,而且博學多才,喜歡藏書,文學修養極高。他一生留下了很多詩文,有不少佳作流傳後世。

可是,與南宋詞壇那些名垂青史的文人大家相比,這位少數民族詞人畢竟太冷門了,連名字都沒多少人會讀。儘管如此,他的一首詞作《朝中措》卻流傳千古,備受世人推崇。那麼,這首詞作究竟好在哪裏呢?我們一起來賞析賞析。全詞如下:

朝中措 完顏璹(shú)

襄陽古道灞陵橋,詩興與秋高。千古風流人物,一時多少雄豪。

霜清玉塞,雲飛隴首,風落江皋。夢到鳳凰臺上,山圍故國周遭。

作爲一位宗室王爺,完顏璹本來可以不用操太多心,就能夠平安一生。可是,或許因爲書看得多了,古往今來那些歷史人物的興衰成敗、那些王朝年代的更迭交替深深震撼了他,讓他沒有成爲一個富貴王爺,反而整日爲國家前途憂心重重,焦灼悲苦。

這首《朝中措》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顯而易見,此詞是一首撫今追昔的懷古之作,在古典詩詞中是屬於非常常見的一類作品。但是,與其他同類題材的詞作相比,這首詞沒有拘泥於一時一地一物,而是跳躍多變,縱橫千里,談古論今,具有非常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詞人憂念國事,內心早已澎湃激盪。可是,面對險惡的政治環境,他又不得不壓抑自己的情感,通過化用多個典故的筆法,十分委婉地把自己內心的擔憂表達了出來。所以,整首詞意境深遠,詞義深刻,筆調婉轉,十分耐人尋味,堪稱近代詞史上一首難得的上乘之作。

詞作上片首句“襄陽古道灞陵橋”從“襄陽古道”、“灞陵橋”寫起,跨越千里,氣勢宏大,一開篇就震撼人心。“灞陵橋”,一個在古典詩詞中經常出現的字眼。它在長安城東,是人們送客必經之地。因此,在古典詩詞中,當它出現的時候,多數都是在抒發離愁別緒。

但很顯然,詞人在這裏並不是在說送別親人朋友,而是以灞橋和襄陽古道爲引子,緬懷歷史上那些英雄人物。因爲在這兩個地方,不僅上演過各種各樣的離別,而且也發生過無數激烈的戰鬥。在這些著名的戰鬥中,湧現出了無數的英雄豪傑,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想到這些歷史上的英雄人物以及他們的傳奇故事,詞人對現實中金朝國勢衰落,卻沒有人能夠像那些歷史人物一樣,挽救國家於危亡之中。自己作爲一個文人,也更是無能爲力。一時間,心中的感慨與悲憤難以抑制,化成一句“詩興與秋高”。

詩人的“詩興”是什麼呢?“千古風流人物,一時多少雄豪“,這2句化用了蘇軾《念奴嬌 赤壁懷古》中的“千古風流人物,一時多少豪傑“。對於讀者來說,雖然這二句是“僞原創”,但卻並無違和之感。因爲隱藏在這些詞作背後的,是詩人對國家命運前途的深深擔憂。

很多時候,一首真正的好詩詞,並不需要你過多地關注外表形式,也不需要你刻意地雕飾用典、錘鍊字詞、講究文法等等,只需要將自己的一顆真心寫入字裏行間,就足以了。即所謂“肆口而出,隨心而寫”。一首詩詞寫的再好,如果沒有真情實感,就如同一束塑料花。

詞作下片緊承前文,仍然用地名開始。“霜清玉塞,雲飛隴首,風落江皋”,詩人筆調跨越,氣勢不減,分別從“玉塞、隴首、江皋”三個地方描寫了三個不同地域的秋色。然而,這些不同地域的秋色都帶着一種共同的情調:清冷、孤寂、淒涼、悲傷。

同時,如果對詞人一生的經歷稍有了解的話,就會知道這三句其實也婉轉地表露出了詞人中年以後的窘迫生活。作爲一位王爺,詞人才華不凡,博覽羣書,本可以在國家大事上一展宏圖。可是,由於宗室內部激烈的鬥爭以及朝政的日益腐敗,到了詞人中晚年,家族勢力衰落,境況早已大不如前了。

此時的詞人,面對國家難以挽回的頹勢,不僅憂心重重,更是感到無可奈何而又極度憤懣不平。於是,詞人在最後悲嘆道“夢到鳳凰臺上,山圍故國周遭”。這二句分別化用了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及劉禹錫的《石頭城》,表達了自己對燕京昔日繁華的深切懷念,以及對如今國事的無比擔憂。

朝代的興衰更替,自古以來都是文人騷客們時常引用的一個話題。因爲在國家的興盛衰替中,還暗藏着人事的更迭。正所謂“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面對昨日的繁華和今日的衰落,詞人心中的悲憤與憂慮,真是達到了極點,可是最後卻又輕輕落下。此中深意,誰能理解呢?

(文中圖片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作者刪除。注: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必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