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心?

一部新电影上映时,你和朋友之间也常常会有这样的对话吗?

“那部片子你看过了吗?”

“嗯。”

“感觉怎么样?”

“我觉得还不错,你应该去看一下。”

当对方意欲告诉你剧情时,你会赶忙补上一句:“别剧透喔!”这也是不希望对方的描述影响自己对影片故事的独立判断。而如此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我们,却常常不懂得用看电影的心态去对待书籍,我们在阅读时最容易缺失的习惯正是:没有明确的阅读目的。

虽然是看似简单的生活场景与对话,却表达了我们最本质的动机:从自己出发,明确观看的目的,至少不想为一部内容空洞的电影付费。目的性是让你的神经网络更兴奋、更发达的一种刺激。这就好像理财一样,当你知道自己要买什么东西的时候,仿佛一切的资金都有了一个去向。

其实我们在生活的很多方面都有明确的目的,但是唯独在阅读时,这种目的性减弱了。我想,这是因为我们大部分的时候认为阅读是一种精神性的活动,目的性太强会亵渎了这种精神。但是我想说,只有明确阅读目的,你才能够使自己的阅读习惯更加量化,才能够及时获得一种回报,而这种回报就是你在培养阅读习惯的初期所需的一种关键性的动力。

新电影上映的时候,我们会先看看影评,了解电影的导演是谁、主演是谁,以及这个电影到底有哪些看点。这就是一种目的性。当你下厨时,想要参照食谱,肯定也不会从食谱的第一页开始读,你会只看自己想做的那道菜。事情如果换到阅读上,就完全变了一番模样。很多朋友翘首期待别人推荐好书给自己,希望通过阅读这些好书来快速汲取书中的智慧和知识。殊不知,这样的习惯反而是对自己成长的一种阻碍,不仅让你的阅读效率降低,还会使自己潜移默化地依照他人的价值观来做阅读选择,受制于人。

目的,就像眼睛的聚焦点一样,只有自己有了聚焦点,才会把有限的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的主体上。正如我们不会去学习如何制作一种自己从不会吃的食物一样,我们也很难对一本自己根本不感兴趣的书留下深刻的印象,目的明确的阅读才是真正的主动阅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