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最樂觀的自己 五記重拳打碎抑鬱 樂觀人生的 ABCDE

五記重拳打碎抑鬱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貝克和艾利斯兩人就一直強調意識決定感覺。從這個理論發展出一種治療方法,它主要改變抑鬱症患者對失敗、打擊以及無助的思考方式。


認知療法有五種策略。


第一,學會去認識在情緒最低落時自動冒出來的想法。例如,一位三個孩子的母親在孩子出門上學前常會對他們大喊大叫,等他們走後又很懊悔這種行爲,覺得很沮喪。在接受認知療法治療時,她學會去認識她一吼完時不自覺地對自己說的話,“我是最糟的媽媽”,她學着感知這個想法的出現,知道這就是她的解釋,而這個解釋是永久的、普遍的和人格化的。

第二,學會與這個自動冒出來的想法抗爭,舉出各種與之相反的例子。每當“我是最糟的媽媽”的念頭出現時,這位母親就集中注意去想那些自己是好媽媽的例子來與之對抗。

第三,學會用不同的解釋——重新歸因去對抗原有的想法。這位母親學會對自己說“我下午對孩子們很好,而早上很差,或許我不是一個擅長在早上活動的人”,這種解釋法就比較不具有永久性及普遍性。她學會了用新的、正面的證據去瓦解原來消極的解釋鏈。

第四,學會如何把自己從抑鬱的思緒中引開。這位母親意識到消極想法的出現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常去反芻會使情況更糟,最好先不要去想它。

第五,學會去認識並且質疑那些控制你並引起抑鬱的假設。


 “沒有愛,我活不下去。”
 “除非每件事都完美,否則我就是一個失敗者。”
 “除非每個人都喜歡我,否則我就是一個失敗者。”
 “任何問題都有答案,我必須找到它。”


像這樣的假設都會導致抑鬱症,你完全可以選擇一套新的假設去過日子。

“愛情的確很珍貴,但很難得到。”
“盡力就是成功。”
“有人喜歡你,也肯定有人討厭你。”
“生活中免不了有許多問題,我只能挑最重要的去處理。”


在機制的層面上,認知療法有效是因爲它將悲觀的解釋風格轉變成了樂觀的解釋風格,而這種改變是永久性的。當你失敗時,你可以用它有效地阻擋抑鬱的侵蝕。

在哲學的層面上,認知療法之所以有效是因爲它利用了自我的力量。在一個相信自我可以改善的時代,我們願意去改變一種思維習慣。爲了自我的利益,我們會選擇去做讓自己感覺更好的事情。



樂觀人生的 ABCDE


當碰到不好的事件(adversity)時,我們最自然的反應就是不斷想它,這些思緒很快凝聚成想法(belief),這些想法會變成習慣,我們不會意識到這些想法。這些想法並不是待在那兒不動的,它們會引起後果(consequence),我們的所作所爲就是這些想法直接的後果。它們是我們放棄、頹喪或振作、再嘗試的關鍵。

如何去中斷這個惡性循環:

第一步是認出這個不好的事件、想法和後果之間的關係;

第二步是看這個ABC模式如何在你每天的生活中運作。現在請你先辨認一些生活中的ABC模式,瞭解它是怎樣運作的。我給你提供不好的事,再給你提供想法或後果,由你自己填補上空白。

要找出這些在日常生活中運作的ABC模式,最好的方法是寫日記,把每天發生的事記錄下來。這個日記不必很長,只要花一兩天,記錄5個ABC模式的案例就可以了

要做到這點,就要去注意你平常沒有注意的、對自己說的話。你注意一下一些小事情以及它們引起的情緒,例如你在電話裏跟朋友聊天,她好像等不及要掛掉(一種不愉快的小經驗),你發現自己後來心情很不好(引起的情緒結果),這種小事就是你要記錄的ABC事件。


你的記錄要分三個部分:


第一個部分“不好的事”,可以是任何事情,比如水管漏了、朋友皺眉頭、孩子一直哭、有大額賬單、配偶對你的忽視等。儘量客觀地記錄下實際情況,而不是你對這個情況的評估。

所以假如跟配偶吵架了,你應該寫下他對你說的或做的令你感到不快的細節,而不是記錄“他不公平”,因爲這是一個推論,你可以把它記錄在第二部分“想法”中,但是不應該記錄爲“不好的事”。

你的“想法”是你對不好的事的解釋。請注意要把你的想法跟你的感覺分開(感覺屬於第三部分“後果”)。“我覺得我的節食計劃都被毀了”以及“我覺得自己很無能”是想法,我們可以評估這些想法是否正確。“我覺得很悲傷”是一種感覺。

“後果”這個部分要記錄你的感覺和行爲。大多數時候你的感覺會不止一種,寫下你所有的感覺以及你的所作所爲。“我覺得很疲倦,沒有力氣”“我要讓他向我道歉”“我又回去睡覺了”等都是行爲。

在你正式開始之前,下面有些例子可以幫助你分類:


不好的事:我老公本來應該幫孩子洗澡,帶他們睡覺,但是我開完會回家卻發現他們都在看電視。

想法:他爲什麼連這麼一點小事都做不好?難道給孩子洗澡、帶他們上牀睡覺這麼難嗎?現在我要讓他們立刻關掉電視去睡覺。

後果:我對他非常生氣,所以一回家就立刻對他大叫,沒給他解釋的機會。我連招呼都沒打就直接走到電視機前面把它關掉,我看起來像個悍婦。


不好的事:我提前下班回來發現我的孩子和他的朋友躲在車庫裏抽菸。

想法:他在幹什麼?我真想掐死他!我一點都不能相信他。他一開口就是謊話,一個接一個,我這次不要聽他的解釋了。

後果:我非常非常憤怒,甚至拒絕討論這件事。我罵他,整晚都在生氣。




不好的事:我打電話給一個我喜歡的男士,約他看電影,他說最近不行,因爲他要準備開會用的文件,讓我下次再約他。

想法:鬼才相信他的話,全是藉口,他只是不想傷我的心,他根本就不想跟我一起出去。我真是活該!我以爲他對我有意思,我以後再也不想邀請任何人出去了。

後果:我覺得很難堪,覺得自己很笨、很醜,我決定把票送給別人。


不好的事:我決定參加一個健身俱樂部,但當我走進去時,我看到的全是健美的身材。

想法:我來這兒幹嗎呀!真是丟人現眼,我應該趁別人還沒注意到我時趕快離開。

後果:我覺得非常不自在,進去不到15分鐘就出來了。


現在輪到你了,請記錄明天和後天發生在你生活中的5件ABC模式的事。


不好的事:____________________

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後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記錄完後,請仔細再讀一遍,找出你的想法和後果之間的關係。

你會看到:悲觀的解釋風格會導致被動和頹喪,而樂觀的解釋風格會使你振奮。如果改變了平常習慣性的想法,你對不好的事的反應就會改變,下面就教你如何去改變。


關於反駁


學會有效地反駁了不合理的想法,你才能改變自己的習慣性思維,不再頹喪。

你要知道你的想法只是想法,它可能是事實,也可能不是事實。

相信某個想法並不代表這個想法是正確的。所以很重要的一點是退後一步,讓自己與自己悲觀的解釋保持距離,給自己一點時間來驗證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反駁最大的作用就是檢查自己的反射性想法是否正確。


第一步是認識到自己的想法是可以反駁的

第二步就是去反駁它們。


學習與自己爭辯


幸運的是,你已經有了很多反駁的經驗,你每次跟人爭辯時都會用到反駁。下面是四個重要途徑,它們可以使你的反駁更令人信服:

(1)證據;(2)其他可能性;

(3)暗示;(4)用處。


### ABCDE:反駁記錄,大聲說出你的想法


現在請練習ABCDE模式。你已經知道了ABC各代表什麼,D是反駁(disputation),E是激發(energization)。

下面在你記錄的5件不好的事中,找出你的消極想法,觀察這些想法帶來的後果,再猛烈地攻擊這些想法,然後體會自己成功應對悲觀想法後所獲得的激發,把這些都記下來。這5件不好的事可以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比如郵差來晚了,別人沒回你的電話等。請在每一個事件中採用四種有效的自我反駁途徑應對。在你開始前,請先閱讀以下的例子。



不好的事:我向朋友借了一副昂貴的耳環去約會,結果丟了一隻。

想法:我真是個不負責任的人,這是凱最心愛的耳環,我偏偏搞丟了一隻,她一定會很生氣,可能以後都不會理我了。

後果:我感到非常難過、羞恥和難堪,我不敢打電話告訴她這件事。我只是坐在那裏罵自己笨,想辦法鼓起勇氣打電話。



反駁:唉!真是很倒黴,我弄丟了凱最心愛的耳環(找證據),她可能會非常失望(暗示)。不過,她會理解這是一個意外(其他可能性),我不認爲她會因此而恨我(暗示),就因爲弄丟了一隻耳環而說自己是個不負責任的人是不公平的(暗示)。

激發:我還是覺得很難過,因爲弄丟了別人的耳環。但是,我不像以前那樣覺得見不得人或很羞恥。我想她不會因此而與我絕交,所以我可以放鬆一下心情,再打電話跟她解釋。



再來看看下一個例子:


不好的事:我辛辛苦苦做菜,請一羣朋友來喫晚餐,但我發現有個重要的客人幾乎沒喫菜。

想法:菜很難喫,我根本不會做菜。我本來想借此機會讓她對我產生好印象,現在全泡湯了。她沒有喫到一半就離席已經算是給我面子了。

後果:我覺得非常失望,而且恨自己。我覺得很丟臉,這讓我一個晚上都在躲避她。顯然,事情並沒有如我預期的那樣進行。


反駁:這真是胡說!我知道晚飯沒那麼難喫(證據)。她可能沒喫什麼,但別人吃了很多(證據),她不愛喫我做的菜可能有100種理由(其他可能性)。她可能在節食,可能身體有點不舒服,也可能是胃口很小(其他可能性)。即使她沒喫什麼,但她看起來很愉快(證據)。她還說了一些笑話,看起來很開心(證據)。她甚至說要幫我洗碗(證據)。如果她真的很厭惡我的話,她就不會這麼說了(其他可能性)。


激發:我沒有像剛纔那樣生氣或難堪了,我知道如果我躲避她,我就真的會失去一個認識她的機會。我可以放鬆自己,不要讓我的胡思亂想破壞我的晚宴。


現在你來試試看,記錄下生活中5件不好的事情。你不需要特意去找不好的事,只需當它們來臨時,注意聆聽你對自己說的話。當你聽到消極想法時,反駁它,把它踩扁,不讓它再露頭。然後記錄下ABCDE。


不好的事:____________________

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後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激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不需要等到不好的事發生後再去練習反駁,你可以請一位朋友大聲說出對你的消極想法,然後反駁他的指責。這種練習叫作聲音的外化(externalization of voices)。

要做這個練習,首先要選一位朋友(配偶也行),留出20分鐘的時間。你朋友的任務是批評你,所以你對朋友的選擇必須很認真,選一個你可以信賴且不會因他的批評而感到不舒服的朋友。

告訴你的朋友在這種情況下他可以批評你,你不會在意。把你所記錄的ABC給他看,幫他選擇最適合你的批評,告訴他哪一類的消極想法一直出現在你的腦海中,影響你的心情和決策。當你和朋友瞭解了全部情況後,你會發現你不僅不會在意朋友對你的批評,還會因爲這個練習而增進你們的友情。

你的任務是大聲地反駁批評,盡力去找所有可以支持你的證據,列出所有其他可能的原因,弱化災難,強調事情沒有你朋友說的那麼糟。如果你認爲對你的批評是成立的,那麼詳細列出可以改變這種情境的方法。你的朋友可以反駁你的反駁,你再反駁他。

進行改變的最主要的方式是反駁。從現在起,練習反駁頭腦中會自動出現的解釋。一旦發現自己心情不好時,你就問:“我對自己說了些什麼?”有的時候你的想法是對的,在這種情況下,應該努力思考可以如何改變這種情境,並且防止不好的事惡化成災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