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存在性

经无为有,方得物存,而本体唯一乃有形变,形变也者——

跨亿兆虚空,方得一星。行山河万里,方遇一灵。乃知虚空之广博,远胜星辰,河山之空寥,过于灵长。若以一观之,则皆形变也  ,其异也一。若以物观之,虽炫目迷神,未有不同也。若以灵观之,则万象纷繁,皆入其心 ,掩其一,存其二,变其三,故大梦难醒。

然则万物之像不同,尽皆可取;万物之理不同,尽皆缘一。一何以生万物?万物何以得一?皆因存在也者。

无为不在,无生一,一为有,有即在也,然存在之在赖于二,二之在赖于三,万物之理在此,故生万物。然则一之在乃本体之在,有则有矣,在则在矣。须经二而章其有,章其在欤?于此思之,感亦可得——若无它,则不须也。若有它,则需也。故世间事物,有与无,在与不在,尽皆明了。灵疑者,灵未达也。

一可达乎?一即达也。二可达乎,可达也。三可达乎,可达也……以此推之,生生类于无穷。万物之中,众生之内,唯灵不达。

或曰:“皆为一之形变,何以独灵不达?”答曰:“不知其达而自达者,万物也。知其达而不能达者,灵也。”

或曰:“斯言何意?”

答曰:“万物自达,独灵不达,灵失其灵,则复归万物,方能达也。”

或曰:“皆为一之形变,灵何独以至此?”

答曰:“无中有道,方能生一。其后生生皆赖此。然一之在赖它而章,一与它统而为一,彼此相对,故一一皆得其章

。此二所以生也。二与一统而为一,彼此相对,皆得其章也,一一彼此相合而必独一,然后生异。乃有万物形变之纷繁。”

“无之道,不可知,亦不可得,可知者唯生一也。一之道,可知其存而不可章也。二之道,可知其存,亦可知其可章也。三之道,纷繁变化之祖,万物形变之宗,可得之道,在其中矣。”

“有道则万物生,灵者万物之一也。其异于万物者,明道也。世人皆知方以为方,圆以为圆,能达方圆乎?明道则求道,求道则失道。故不能达。”

或曰:“灵者何故失道?”

答者叹曰:“万物得一,皆因其缘一也。灵者不可得一,皆因其惧一也。万物章其在,皆与物对。灵者章其在,则与万物对焉。此存在之性所激也。”

“无无存在之性,一有而不可章之;二有而可章,然无变化;三则变化无穷矣。由此观之,存在之所章,万物之所欲也。其势不可违。人得天地之灵长,领其势,行其道。压万物以称王,对万物而控之。此所谓取小道而失大道者也。由此观之,所谓灵者,创异而追一者也。”

“灵者守其异,以万物之同章己之异而追一,殆矣。”

或曰:“万物皆有其异,何以达而不殆乎?”

答曰:“万物统而为一,乃使一切有形者尽其形,使一切无形者尽其用,物象异而本一,万物皆得其在而尽其在,此所谓同在也者。物象毁而本不灭,因物本缘一也。故异也无异,形也不形。一即达也,故达之。此物之所以达而不殆者也。”

或喟然叹曰:“灵失其灵,仍有物形,物失其形,仍分不同也,以此推之,同何在与?”

答曰:“灵失其灵,则归万物,物失其形,则大者归于小,以此推之,其分衰而其同盛,终可得一也。”

或曰:“一可分乎?”

答曰:“可矣,然无形变也者。”

或曰:“分可尽乎?”

答曰:“形变尽而得一,便可知万物同。形虽不同,然物物之间,如冰入水,似气化空,本无分也。但一仍可分之无尽,以至于近无。”

万物分而为一,统亦可为一,此二者,殊途而同归,皆无尽也。无中生有,有复归无。无无不在,而有有难存。有无相追之间,无上无下,无前无后,无宇无宙。故曰,纳须弥于芥子,隐泰山于秋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