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边城

这本书还是缘起于高中语文教材的节选,多少年过去了,翠翠的名字一直在脑海中萦绕,一直想找机会把这本书看完。

这次终于看完了,一直以为是长篇小说,但其实是一部中篇。

从文先生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

由于作品的美学艺术,这部小说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排名第二位,仅次于鲁迅的《呐喊》。

随便写一点感想吧!

小说地方风味儿确实很浓,慢悠悠的小城是中国熟人社会的一个缩影。

有水的地方就有灵性,不管是爷爷,翠翠,还是船总的两个儿子,还是其他乡邻,都有着如水一般的品质,简单,干净,美好!

或许是方言的缘故,或许是看得沈从文的书比较少,整体读下来,感觉很多语句和用词很不顺畅,不像有些小说,读起来很快。有时候一句话要读两遍才能完全体会其中含义。

印象最为深刻,也最触动我的地方是,那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中,翠翠不停地喊着爷爷,想要叫醒他,最后发现爷爷永远地睡去了。

相依为命的爷孙俩的日常本是充满欢笑的,然而,在爷爷死去的那一刻,所有的欢笑便随着暴风雨的离去而烟消云散,只剩下翠翠痛彻心扉的哭喊和无尽的泪水。

这场生与死的告别来得太突然,如果发生在晴天,或许翠翠的痛会减轻很多,可人生哪有那么多的晴天!

如果说翠翠的爱情之路只是遇到了坎坷,那么,爷爷的离去便是翠翠生命之路的轰然崩裂,这样的打击,无论如何也不是一个十几岁的不谙世事的少女所能承受的,毕竟,在找到爱情的归宿之前,爷爷是翠翠唯一的情感寄托。

很少因为读书而落泪,可看到这里,我不禁动容,眼里像是进了沙子,心生怜悯、怜惜、怜爱——苦命的翠翠!

伟大的艺术往往都是悲剧性的。

我想大概是因为悲剧所带来的疼痛更能直击人心,拷问灵魂,又或者从人性的角度,现实的悲剧是人们心知肚明却不愿、不想、不敢面对的吧,只好以艺术的形式来呈现——正如死亡之于人类。


他从不思索自己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的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代替了天,使他在日头升起时,感到生活的力量,当日头落下时,又不至于思量和日头同时死去的,是那个近在他身旁的女孩子。他唯一的伙伴是一只渡船和一只黄狗,唯一的亲人便只那个女孩子。

一切总永远那么静寂,所有的人每个日子都在这种不可形容的单纯寂寞里过去。一分安静增加了人对于“人事”的思索力,增加了梦,在这小城中生活的,各人自然也一定各在分定一份日子里,怀了对于人事爱憎必然的期待。

他们生活虽那么同一般社会疏远,但是眼泪与欢乐,在一种爱憎得失间,揉进了这些人生命里时,也便同另外一片土地另外一些年轻生命相似,全个身心为那点爱憎所浸透,见寒作热,忘了一切。若有多少不同处,不过是这些人更真切一点,也就更近于胡涂一点罢了。

翠翠对祖父那一点儿埋怨,等到把船拉过了溪,一到了家中,看明白了醉倒的另一个老人后,就完事了。但是另外一件事,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却使翠翠沉默了一个夜晚。

翠翠同她的祖父,也看过这样的热闹,留下一个热闹的印象,但这印象不知为什么原因,总不如那个端午所经过的事情甜而美。

那水上名人同祖父谈话时,翠翠虽装作眺望河中景致,耳朵却把每一句话听得清清楚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