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處處是修行,於細微處體驗課題的重要性

最近我家小傢伙班的一位小朋友媽媽,與我抱怨教師節,小朋友們給老師們送禮物的事情。

教師節過去很久了,不知道爲什麼她會想起這個話題。她說從視頻中可以看見有的小朋友們給老師帶了禮物。

我並沒有在意這些,說實話,我這個人心比較大,雖然我家小傢伙在幼兒園過了兩個教師節了,我們也沒給老師們準備過什麼禮物,但這也沒困擾到我什麼和小傢伙什麼。

我記得當時我回復的是,有心就給老師買些,無心或不想送可以不買,反正老師對咱們也沒差樣,我們糾結這些幹什麼呢?

她皺着眉頭反駁我,那不一樣啊,老師一定會對那些送禮的孩子好呀,園長就應該不允許收禮,這麼弄多不好呀。

我知道她害怕自己的孩子被冷落,纔要求均衡對待。“但我們也不能要求別的家長不略表心意吧,畢竟每個人的想法都是不一樣的。”我回應她接受現實的重要性。

我認爲小傢伙班的兩位老師都還可以,照顧孩子生活和社會規則方面都還不錯,重要的是我們沒必要用媽媽的標準去要求老師,我們就自在輕鬆很多,畢竟小傢伙很愛上幼兒園,而且很喜歡那兩位老師。

而那位媽媽之所以抱怨,是因爲她家孩子在別的幼兒園,用她的話來說,叫做適應不良,在疫情之前就不上學了,呆了近一年時間。

我開始只是無心說我家小傢伙幼兒園上得很好,老師們很有耐心並且很負責任,而且小傢伙一年多幼兒園經歷蠻開心噠。

結果她也把孩子送到了那個幼兒園,並且和我家小傢伙兒一個班,我還特意囑咐了老師,那個孩子入園有可能會不適,以前都適應不良,兩位老師多費費心。

其中一位老師很上心的照顧了很長時間,並且還積極與那位媽媽聯繫,其實我們當初去幼兒園時,那位老師也蠻照顧我家小傢伙一週的,後來看我家小傢伙適應良好,就放鬆下來。對此我並沒有任何抱怨情緒。

鑑於她平常對我家小傢伙照顧,她家有個很小的男寶,她誇我家小傢伙衣服帥氣時,我問她是否嫌棄我家小傢伙衣服,我家有很多小了衣服可以給她家小寶貝兒,把她高興壞了。

我並不認爲這是送禮什麼的,只是我家不要二胎了,小傢伙剩下的衣服,我也是給了很多需要的孩子,畢竟現在娃的衣服不像過去穿很久,別人會嫌棄。

當然我也告訴了這位媽媽,她突然說,我知道爲什麼我家孩子最近不愛上學了,並且關注度直線下降,看來是沒給老師送禮呀。

說實話,聽到這句話時,我還是蠻崩潰的,同時還有些憤怒。孩子都入園近兩個月了,老師也不可能總是圍繞着你家孩子總轉,畢竟班裏近三十個小朋友,還有不斷進來的新生,老師需要放一些注意力在那些孩子身上,我是蠻理解的。

但彷彿在這個媽媽這兒,變成了沒送禮關注度下降的理由了。不知道她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聯想。更何況她那麼討厭送禮,還那麼在意。

我勸她,班裏那麼多小朋友家長們沒送禮,小朋友們不是好好的,放寬心,相信孩子們自己。

結果昨晚又以幼兒園老師們長得不漂亮爲由與我想要抱怨,我嗅到這種氣息,故意轉移了話題。

我認爲孩子們上幼兒園,不是上藝術鑑賞課去了,而是去發展TA們自己社交小天地,同時也是向社會延伸的一種發展,哪來那麼多的無關緊要的毛病可挑剔?

通過這件事情,我回想當初和她探討,不要以完美眼光去要求別人,所以擇園這件事就會很輕鬆,媽媽一放鬆了,孩子入園自然也會很適應。

當然,在幼兒園裏,也會有許多磨合經歷,需要家長和孩子共同面對處理的,重要的是家長給孩子傳達什麼樣的理念。

當初她也很認同,結果實踐起來就變成了另一番模樣。

每一個焦慮孩子的背後都站着一個更加焦慮,甚至暫時無法調適自己的媽媽,這也是當代媽媽們的發展課題之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