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为了遇见另一个更好的自己

我今天一整天都在思考着一个问题,那就是该如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也包括如何搭建目前学业的知识框架。毕竟良好的理解力能够大大地提升学习效率。

凡事都是站在理解的基础上看待的,毕竟好的理解力和知识框架都能够让自己事半功倍。

坚持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够让以最坚固的方式来提升自己,就比如搭一栋房子,同样的原理,都必须有坚固的地基。而学习也是一样,打好坚固的基础很重要。俗话说:蒲草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我忽然间想起荀子写的《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生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前段时间,我收拾并整理了我所有的书籍,我买的书籍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有心理学、哲学、散文、随笔、诗歌、诗词、诗歌集、人物传记、建筑学、美学艺术、经济学、历史学、物理学、精神学、逻辑学、社会学、理财书籍、职场书、悬疑小说、道家、佛家经典、周易、易经、风水学等等。

我在整理的时候,我忘了数到底有多少本书了,反正就只一直顾着叠叠叠。我感觉从小学开始到现在2020年,买过的书倒是不少,同时读过的书也很多,做过的读书笔记也很多。

当然了,我不只是读纸质书,我还喜欢经常逛逛书店,在书店一待就待很久,可以说是从早上10点到晚上10点。有时候读书真的能够让我废寝忘食,而且我有个习惯,就是会把一些书送给我朋友。

我也很喜欢读电子书,在我的手机上下载了好多的读书软件APP,如读书软件:微信读书、掌阅、阅读、搜狗阅读、QQ阅读、有书;听书软件有:有书、喜马拉雅FM、得到、中读、樊登读书,其他的有百度文库,知乎,百度贴吧,百度网盘,微博等等。正因为我手机上有如此之多的软件,导致我的手机长期内存不足,致使我的手机很卡很卡。于是我就清理了一些读书软件,如搜狗阅读、QQ阅读,樊登读书等等。有时候我看电子书看累了的话,我就会选择听书,享受听书所带给我的享受。

我记得我读初一的时候,我的同桌就给我起了一个绰号“书呆子”。但现在,我已经有很多年没与同桌联系了。感觉就像是分道扬镳。毕竟道不同不相为谋。知识、经历、见识以及三观各方面都是无法匹配的,是无法与之相比较的,感觉就像是找不到共同的话题。

我是一个爱书之人,我比较爱读书,而我的同桌则是喜欢玩。

身处在现在的信息时代,我们每天所接收的信息都很多,但我想问的是,究竟哪些信息是我们可以用的呢?但同时是否有想过一个问题,就是电子设备对我们的脑磁波以及我们的身体健康辐射有多大?

我们现在每天所接收到的信息,能够真正地让我们的大脑所认真记住的有多少呢?我想,应该是寥寥无几。感觉就像是一个过滤器一样,能够被记住的,大概只有万分之一吧,大概看过的东西没多久就很快会被忘记的吧。

经常使用电子设备,难免会对我们的注意力和专注力造成影响,会使我们的记忆力和专注力下降。我个人倒是觉得偶尔听听书。看看纸质书,比较有助于健康。

当然了,我不是在批判电子设备对我们造成的影响有多大,我只是想表达的是一切凡事都应该适量,不可长期使用电子设备,对眼睛不好。

有时候让自己的心静下来,用心地看完一本纸质书,可以品茶论道,听听音乐,让自己的心更为清净,可以在这其中找到一些感悟。

其实,我想说的是,一个无论读过多少书,不是让自己成为什么圣人。毕竟我们与古人是完全无法相比的。

一个人读书,是为了修身养性,提升自己的境界和提升自己的能力,更不是为了炫耀读过多少本书。

有句话说得挺好的,就是一个人越在炫耀着什么,说明其内心缺少什么,反过来,一个人越是缺少什么,他就会想办法去炫耀什么。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每个人都会有自我补偿和降低焦虑的需要,一旦我们缺少什么,为了保证内心你平衡和冷静,常常就会学吹嘘和炫耀一番。

我觉得关于读书,卢思浩在《时间的答案》里说过这么一句话:读书,一是读故事,二是读自己。

读书,更多的是与自己相处,与自己对话。

我记得我之前也说过,读书的第一标准:不是多读书,而是要辨别哪些书可读,哪些书不可读,哪些书是没必要读的,哪些书是书商炒作的。

读书,更多的是用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上。多数时候,读书不是要用,而是用于建立自己的判断能力。无论读什么书,都要带着判断的思维来读书。

一个人的读什么书

就说明你处在一个什么层次

每个人对书的选择

其实是你认知的外在体现


那么什么样的书是好书?

1.有利于你更贴近真相

2.有利于你提升更精准的判断力

3.提供可落地的方案

4.看完后有一种“我以前怎么那么傻”的感叹


关于读书。南宋的朱熹在《读书之要》说过这么一句话:“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

培根在《培根论人生》这本书上说: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

我记得培根还有一句很有名的经典名言: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我相信读过的每本书,有走过的路,都会成为人生路上的指航灯。

你现在经历的每一份苦,都不会白吃;所读的每一本书,都不会白读。它们终将会在某一天绽放光彩。

读书,更多的是为了想变成更优秀和更好的自己。我很喜欢董卿,董卿说过:你读过的所有书,都会成为你的气质。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时刻给你回报。

回顾自己过去工作过的那些年华,我都在反思,也在记录着心得,在我个人的成长路上,读书也帮助过我不少。

有时候读书也是让人心烦的,那是因为我知道,我在焦虑,我也在思考我该如何更好地构建我个人的知识框架以及体统。我会在心烦的时候,打开百度网盘,听听蒋勋老师的《美的沉思》,让我沉浸在美的世界里,听着听着我都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现在我知道我真的是才疏学浅,所以没能够及时搭建我的知识框架体统。

我知道,一个人的成功更多的是离不开自己的努力和坚持的,但选择也很重要。

我认为,一个人是不能够停止自己的成长的,多读书,是能够净化自己的心灵,提升自己的能力,让灵魂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其实,我以前我就想过可以通过哪些渠道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我想是离不开关注时事的(包括国家和社会)。为什么说要关注时事呢,那是因为我们要通过每天的新闻,知道每天所发生了什么事,是为了不想让自己与整个世界的发展脱轨。

我一直都很喜欢《遥远的救世主》这本书,那是因为这本书有很多能够让我自己得到感悟的。

我也很喜欢这本书里边的一些语句:

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是你,如果你知道了你,你就不是你了。

你看到的世界,只是你所理解的世界,而不是世界的世界。

读书是为了回到世界的世界,知识无尽头。

人活在这世界,是为了想了解这个世界,是为了想让自己找寻找真理、生命的意义以及人生的价值、生活的快乐,甚至是灵魂的救赎。

李银河在《轻轻吹去心上的灰尘》这本书说过:

“自我实现是一个人更本质的快乐,是快乐的起始和极致。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过一种舒适、宁静、沉思的生活,如果短短的几十年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那就不虚此生。在人生这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旅途中,越早到达这个境界,就越早拥有人生的真谛。”

I love the world because I want to find a better self.

我爱这世界,那是因为为了找寻另一个更好的自己。

Reading is to meet another better self

读书,是为了和另一个更好的自己相遇

我觉得我最近真的是爱上了英语,我想那是因为泰戈尔《生如夏花,死如秋叶》这本书吧。

Life is like summer flowers, death is like autumn leaves.生如夏花,死如秋叶。

之前我考试的时候,想翻译这句子的,但是我却翻译错了,我的一些单词居然写错了。

这不得不让我每天起来学习英语,提高自己单词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