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中的順治3-3:出家了還是病死的?3

作者:文元,歷史暢銷書作家、歷史文化學者,曾出版精品圖書《道光平叛》、《弱勢守土》。


 12.《康熙王朝》中順治是最後出家了,歷史上的順治究竟是出家了,還是得天花病死的?

(接上篇)

8

於是,野史(比如清人筆記《十葉野聞》)就有了這樣的記載:

順治帝在董鄂妃死後,心情抑鬱。有一天,順治獨坐便殿,偶然看見梧桐葉從樹上飄落,突然有所領悟,對左右的人說:

“人生在世,不過數十寒暑,追逐名利,何時是個盡頭?我雖然貴爲天子,開國承業也有十八年,長此營營,何時方得滿意?人生在世,有如浮雲過眼,不如真修悟道,實爲無上上乘。如今飽經世患,勘破情網,現在還不解脫,更待何時?”

話剛說完,順治立馬就命御前會議大臣瑪尼哈特等人入覲,簡單地跟他們交待了幾句,無非要他們好好輔佐幼主,盡忠盡責等。大臣們聽後如聞驚雷,不知所措。而順治話一說完,拔腳就走。大臣們這才明白皇帝不是開玩笑,趕緊蜂擁而上,抱着順治的腿乞求皇帝留下來。順治大怒,命太監把早已準備好的黃袈裟拿出來換上,並戴上喇嘛帽,隨後便甩開羣臣,疾行出了東華門。瑪尼哈特等人,亦步亦趨,排隊跑在順治面前跪求皇上留步,有的甚至拽着順治的袈裟不撒手。順治大怒,大罵這些大臣,出家的態度極爲堅決。

孝莊太后聞訊趕來,知道事情已經無可挽回,便命侍衛護送,皇帝走到哪裏,侍衛就跟到哪裏。順治不耐煩地說不用侍衛,但經不住這些大臣的苦苦相求,最後才勉強同意讓四個侍衛跟隨。後來順治到了五臺山後不走了,這四名侍衛便被順治打發回來了。

9

順治確有出家的動機,但並不等於就有出家的事實。順治是否真的出家,還得用證據說話。

野史的證據無非主要有兩點:一是康熙登基後,曾先後五次去五臺山;二是五臺山保留着許多貴重的宮廷的御用之物,於是,就有人認爲康熙五去五臺山是爲了尋父,而這些御用之物可能就是順治出家時帶到五臺山來的。

其實,康熙皇帝第一次巡幸五臺山是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也就是官方公佈順治死於天花的二十二年之後,這正說明康熙皇帝巡幸五臺山並不是爲了去尋找父親,否則,爲何不早去?按常理,他應該一登基就去五臺告慰父皇,爲什麼非要等到二十二年之後呢?

至於五臺山上的御用器物,很可能是康熙帝爲了生活方便而從皇宮帶去的,過後就留給寺院作爲紀念。而這種類似的情形還不止一例,當年土改運動時,我們的土改工作隊對五臺山最大的寺廟顯通寺進行了“清理”,結果,竟意外發現了一件清朝康熙皇帝賜與寺廟留作紀念的龍袍。

10

由此可見,野史中的證據都是牽強附會的,與之對應,正史的證據可都是確鑿無疑的。

第一,《世祖實錄》(也就是順治實錄)記載:順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一日,順治皇帝沒有上朝,初二日“上不豫”(也就是皇上有病了),初四日“上大漸”(也就是皇上病危了),初七日“上崩於養心殿”。實錄是每當某個皇帝去世後,由繼位者指令史臣撰修的先皇一朝的實錄,修成之後 均藏於宮裏,是留給後任皇帝借鑑學習用的,是真正的實錄,不可能自己騙自己。

第二,順治皇帝病危時,翰林院掌院學士王熙奉詔起草《遺詔》。這在《王熙自定年譜》(也就是王熙的回憶錄)裏都有記載:順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二日,順治皇帝前往憫忠寺觀看代他出家的替身吳良輔祝法爲僧,回來後就病倒了,而且病情嚴重。正月初六日深夜,順治召王熙到養心殿,親口對他說:“朕患痘,勢將不起。爾可詳聽朕言,速撰詔書。”根據順治皇帝的意思,王熙撰寫《遺詔》,寫完一條,立即呈送,一天一夜,三次進覽,三次由順治欽定,到初七日傍晚,《遺詔》撰寫修改完畢,當夜,順治皇帝就去世了。以上是王熙本人親身經歷的,他絕對不敢胡寫,否則是要冒殺身之禍的。

第三,在《玉林國師年譜》記載:順治的佛門師傅玉林和尚親臨順治皇帝的喪葬大禮,親眼目睹順治死後被火化的過程。當時,按照順治的遺願,由順治的佛門師弟溪森和尚主持葬禮,並由他親自爲順治皇帝的遺體秉炬火化的。

綜上,官方記載與當事人的記述,都證明順治皇帝沒有出家,而是得天花病逝了。

但,如果就這麼記載順治之死,一死百了,可就沒有可編的故事了,而野史呢,則藉着順治死得如此突然,加之生前又沉迷佛教這個切入點,演繹成爲順治突然離宮出走、遁入空門,這樣就可以繼續編寫許多令人神往的故事了。

(本文結束)

(本文屬作者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