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听书《杰克 韦尔奇自传》

今天要说的这本《杰克·韦尔奇自传》,是韦尔奇在卸任后写的第一本书,也是他最知名、最畅销的一本书。这是一本个人传记,全书共 26 章,以韦尔奇的主观视角,讲述了他从童年到退休的整个人生经历。韦尔奇在这本书中第一次披露了自己管理思想的形成过程,他后来陆续出版的《赢》、《赢的答案》和《商业的本质》等三本书,就是对这些思想进一步系统化的阐释。 可以说,一方面,这本书是韦尔奇的个人奋斗史,讲他是如何从通用电气的基层技术人员干起,一路打怪升级,最终修炼成史上最伟大CEO的超级励志故事。另一方面,这本书也可以看做是通用电气公司的自我进化史。韦尔奇读完博士以后直接进了通用电气,从 25 岁干到 65 岁退休,在通用电气待了 40 年,其中后面20年担任董事长兼CEO。所以韦尔奇的故事也就是通用电气公司的故事,我们从这本书里也能看出,像通用电气这样历史悠久、规模庞大、经营极其多元化的巨型企业,是如何保持自身组织的不断新陈代谢,从而做到“大而不倒”的。 总之,这本书一面世就引起轰动,叫好又叫座,仅中文版销量就突破了 200 万册。它后来被誉为“CEO圣经”,是企业界必读的管理学经典著作之一。它的第一作者当然就是杰克·韦尔奇本人,第二作者叫约翰·拜恩,这个人也不简单,是美国当代最著名的传记作家之一,管理学界的另一部经典传记《蓝血十杰》就是出自拜恩之手。韦尔奇和拜恩两人的强强联手,最终成就了这部经典之作。 介绍完这本书的基本情况,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给你详细说明杰克·韦尔奇的管理智慧。 第一,韦尔奇刚上任时就开始疯狂裁员,甚至被人叫做“中子弹杰克”,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第二,韦尔奇为什么要坚持“区别对待”政策,还把这个政策视为自己最基本的管理原则? 第三,为什么韦尔奇说,他在 40 年职业生涯中作出的最痛苦、最艰难的决定,就是选择接班人?
好了,下面我们就先来说第一点,韦尔奇刚上任时就开始疯狂裁员,甚至被人叫做“中子弹杰克”,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在企业管理界,一说到杰克·韦尔奇,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一个冷酷无情、几万员工说裁就裁,连眼睛都不眨一下的霸道总裁形象。据说,由于杰克·韦尔奇“砍人”的效率实在太高,华尔街的媒体将他评为“美国十大最强硬老板”之首,甚至直接送给他一个绰号,叫“中子弹杰克”。为什么是“中子弹”呢?因为这种炸弹的特点,就是可以在不破坏建筑物的情况下,对人员实行高效率的“定点清除”。 事实上,韦尔奇得到这个称号也不算冤枉。他走马上任CEO之后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在通用电气的整体经营数据良好的情况下,开始大刀阔斧地砍人。他在 5 年之内裁掉了公司1/4的员工,通用电气员工总数从 41 万人锐减至 30 万人,足足被砍掉了 11 万人。更绝的是,当韦尔奇在书中谈到这次大裁员时,他认为如果说对当年的行动有什么遗憾的话,那就是,他太过谨小慎微,不够坚决、不够迅速。这样的说法的确让人非常吃惊。 那韦尔奇为什么一上任就六亲不认,变成“砍人狂魔”了呢?严格讲,韦尔奇并不算是临危受命,他接手时的通用电气,是《财富》500 强中的第十大公司,不折不扣的明星企业,业务遍及飞机引擎、医疗设备、运输设备、核电、照明、化工、家电、金融等数十个领域,整体盈利状况相当不错。在这种情况下,全公司上下没有一个人感觉到危机,人们完全不理解,为什么韦尔奇要在这时候开始大裁员。 不过,在韦尔奇看来,在当时也就是 1980 年代初期,美国大公司面临的危机已经相当明显了。来自亚洲特别是日本的家用电器、电子产品等等,像潮水一样涌进美国。通用电气的相关业务部门虽然仍在盈利,但利润空间已经大不如前,而且马上就将面临困境。与其到时候砸在手里,还不如趁仍在盈利时赶紧脱手,及早实现业务转型。根据这一思路,韦尔奇提出了他著名的“数一数二战略”。这是指,凡是能在行业内做到数一数二的业务部门,就给予大力支持;凡是不能的,则必须被整顿、关闭或者出售。
正是这个“数一数二战略”,导致了刚才说的铁血大裁员。这个战略刚开始执行的头两年,通用电气就出售了多达 71 项业务和生产线,几万名员工随之被裁。对此,员工们反应激烈、群起抗议,他们认为自己被公司出卖了。那是韦尔奇生平第一次收到来自员工的愤怒邮件,他们质疑说:“不做电熨斗和烤箱,我们还是通用电气吗?” 与此同时,新闻媒体也看热闹不嫌事大,关键时刻火上浇油。就在韦尔奇准备关掉加州的一家电熨斗工厂时,当时美国最牛的记者华莱士,专门带领一个摄制组去现场采访。华莱士报道说,仅仅因为嫌赚的钱不够多,韦尔奇就解雇了该工厂的全部 825 个员工,并把生产线转移到了国外。这是一种很严厉的道德谴责,尤其是当时其他一些美国大公司比如IBM,仍然坚持终身雇佣制。 无论如何,韦尔奇认为,无论是他本人所承受的巨大压力,还是这些员工所遭遇的变故,都是发起激烈变革时所避免不了的阵痛。他一方面竭尽所能为被裁员工提供优厚的补偿,一方面平静地指出一个事实:现代企业不可能再向员工提供“终身就业”的承诺,而只能是尽一切努力帮助员工成长,让他们拥有“终身就业能力”。他同时指出,对那些“被卖掉”的员工来说,这未必是一件坏事,反而可能是职业生涯的一次转机。 比如当时,通用电气空调业务的市场占有率只有可怜的 10%,空调部门在通用电气内部完全不受领导待见,部门总经理天天挨骂。后来通用电气把整个空调业务卖给了一家专注于空调的公司,让这家公司一举成为美国空调市场上的第一品牌;而随着通用电气空调业务一同被“卖过去”的那个部门总经理,也在这家公司得到重用,职业生涯重现生机,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就这样,韦尔奇在公司内部不遗余力地推进“数一数二战略”,并规定,把在本行业内做到“数一数二”作为考核高级经理人的重要指标。这一系列措施让通用电气这家百年老店几乎是脱胎换骨,从臃肿而迟缓,变得强壮而敏捷,通用电气由此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不过,一些高智商的经理人很快就发现,要实现本行业内“数一数二”这个目标其实非常简单,你只需要把一个行业定义得足够狭小就可以了。 比如说,通用电气的电力系统公司,如果只看电力设备供应及维修,这一块的市场规模仅仅 27 亿美元,其中通用电气的市场份额高达 63%,这完美实现了“数一数二”的标准。但如果把市场定义扩大为整个发电厂的维修,那么这一块的市场规模就高达 170 亿美元,而通用电气只占其中的 10%。而如果把市场进一步扩大,将电力系统的燃料、动力、资产管理等等全部包括进来,那么这一块的市场份额有 1700 亿美元,通用电气只占微不足道的 1%到 5%。 所以说,如果将市场定义得足够小,几乎任何部门都可以做到“数一数二”,而这显然违背了这个战略的初衷。针对这种情况,韦尔奇规定,每个业务部门都必须重新定义自己的产品市场,在这个足够大的市场中,没有一家公司的市场份额能超过 10%。这不仅迫使每个经理人以全新的标准来重新审视自己的业务,同时也给他们的业务提供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通过重新定义市场,通用电气在并没有扩大业务范围的情况下,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速度在 5年内翻了一番。 “数一数二战略”可以说是韦尔奇最具代表性的原创管理思想。当然,也有的管理思想虽然并不是韦尔奇首先提出,但是因为他的大力推广而普及,比如著名的“六西格玛管理”,这是一种以追求产品零缺陷为目标的质量管理流程。还有现在人人都在说的全球化和电子商务,也是韦尔奇在 20 世纪80 年代和 90 年代重点推进的企业战略。韦尔奇最厉害的地方就在于,当其他人还在对这些新思想、新理念侃侃而谈的时候,他已经以超强的行动力把这些理念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制度和经验,让通用电气在他的任期内变成了追求卓越的现代企业的典范。
好了,以上就是为你讲述的第一个重点,韦尔奇之所以刚上任就开始铁腕裁员,是因为他提前洞察到了来自亚洲的竞争危机,并推出了著名的“数一数二战略”,将无法做到“数一数二”的业务部门全部关停并转,最终让通用电气这家百年老店脱胎换骨,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说到底,“数一数二战略”就是韦尔奇对于具体业务的“区别对待”:奖励最好的,淘汰最差的,并且不断提高考核标准。事实上,在韦尔奇的整个管理生涯中,他一直坚持“区别对待”原则,对具体业务如此,对人也是如此。那么,为什么韦尔奇要坚持“区别对待”政策,还把这个政策当成自己最基本的管理原则?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讲的第二个重点。 有人认为,对具体业务也许可以区别对待,但对于具体的人,特别是同一个团队的成员,却不能实行区别对待,因为这会严重挫伤团队士气和协作精神。韦尔奇却认为,这种说法毫无根据。在他看来恰恰相反,必须采取区别对待原则,才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起那些最好成员的积极性。这就好比是一支篮球队,每个成员都对球队战绩有一份功劳,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成员的贡献都相等。你必须得给那些最有价值的球员支付最高的薪酬,同时不断淘汰掉那些最差的球员,才能够打造一支最有战斗力的队伍。事实上,区别对待才是打造一支成功团队的根本秘诀。 人们常说,每个人的思想都多多少少和他本人的经历有关。这句话在这里的确不假。韦尔奇之所以在他的管理生涯中,一直执着地坚持区别对待原则,这和他早年的一次经历密切相关,那次事件让他差一点儿就离开了通用电气。那是在 1961 年,韦尔奇刚加入通用电气一年,担任公司的初级开发工程师,年薪 10500 美元,按当时的标准已经相当不错了。并且,他的顶头上司还给他加薪 1000 美元,作为对他一年来工作的肯定。韦尔奇本来非常高兴,认为自己的努力付出得到了回报;但没过多久他却发现,他办公室里另外三个同事的薪水,竟然和他一模一样。所谓领导对他工作的肯定,只不过是一次标准加薪而已。 于是,薪水还是那些薪水,韦尔奇却由高兴变成了沮丧甚至恼怒。他和老板据理力争,试图说明自己为什么应该比其他人得到更多的奖励,但是无果而终。气愤之余,韦尔奇果断提出辞职,连给他举办欢送会的日子都订好了。当然,如果那时候他真的离开了,他的故事就和通用电气无关了。幸好那时,他老板的老板听说了他的离职请求。这个人名叫加托夫,他对韦尔奇颇有印象,因为他每次在业务总结会上提出问题,韦尔奇总能给到他意料之外的新观点。 加托夫认定韦尔奇是个难得的可塑之才,拼命挽留他,然而当时韦尔奇去意已决,并且已经找好了下家。就在为韦尔奇举行欢送会的前一晚,加托夫请他共进晚餐,在晚餐的整整 4 个小时中拼命劝他;直到已经过了午夜时分,加托夫不得不开车回家,但他中途却又停下来,跑到路边的投币电话亭继续给韦尔奇打电话游说。能把劝说工作做到这个份上,加托夫这个人也的确不简单。他最终说服了韦尔奇。当天,韦尔奇在自己的欢送会上宣布,他决定留下。 也许是这次经历留给韦尔奇的印象太深刻,从那时候起,他就坚定不移地奉行他的区别对待原则,尽管这种做法在多年来遭到过无数的诟病和反对。区别对待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找出一个团队中,哪些是最好的 20%,哪些是中间的 70%,哪些是最差的 10%。对最好的A类员工,给予丰厚的股票期权奖励;对中间的B类员工,视情况对其中的 60%到 70%给予一定的奖励;而剩下最差的C类员工,则必须走人。 韦尔奇规定,每一个从事管理的经理人,都必须严格执行这个政策。对于A类员工,要热爱他们、拥抱他们、奖励他们,千万不能失去他们。一旦有A类员工离职,公司管理层都要做事后检讨,并且要将优秀员工离职造成损失的责任,追究到具体的管理者。当然,这还不是最难的任务,最难的任务是让最差的员工走人。这是一种严酷的末位淘汰制度,被淘汰的员工将遭受社会评价和经济收入上的双重打击。更狠的是,这是一个每年例行的考核流程,也就是说,无论一个团队的人如何努力,每年总有 10%的人必须被淘汰。 经理们通常在执行政策的第一年很轻松,因为团队中总有自己看不上、不喜欢和确实不行的人,正好干掉;到了第二年,就开始有些困难和犹豫,需要权衡再三;到了第三年,经理人已经和团队的每个成员相处融洽,这项任务就变成了一种煎熬。有的经理人为了逃避裁员的压力,就把当年退休的员工评为C类。然而,这些经理人会发现,如果他们不能严格按照规定列出C类员工的话,他们自己就会被上级列为C类员工,然后就会有新的经理人来替代他们。新走马上任的经理由于没有和团队的情感牵绊,通常很快就能确定哪些是C类员工。 不难想象,这种严酷的末位淘汰机制,在公司内部遭遇了巨大阻力,甚至有人称之为“野蛮行径”。但韦尔奇坚持认为,让一个人看不清自己的实际情况,待在一个不能令他成长和进步的地方,是一种假仁假义。等拖到最后不得不让他离开时,他已经没有时间来调整自己的人生,这才是真正的野蛮行径。当然,韦尔奇同时指出,在正式裁员之前,经理人一定要面对面和被裁的员工谈上两三次,表达对他工作的不满,并给他改正的机会。这样,在正式通知裁员时,员工不会过于震惊,而且很有可能已经给自己找好了下家。同时,要给被裁员工提供足够公道的离职补偿金,这才是正确的裁员之道。
以上就是为你讲述的第二个重点,韦尔奇早年的一次经历让他意识到团队管理中“区别对待”的重要性,他将这一原则视为自己最基本的管理理念,始终贯彻执行,并由此打造了一支极具战斗力的经理人团队。正是因为这个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很优秀,要从里面优中选优、挑出唯一一个接班人人选,这成了韦尔奇 40 年职业生涯中,面临的最痛苦、最艰难的决策。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讲的第三个重点。 你也许会好奇,像通用电气这样的世界一流企业,是如何选择领导接班人的?和美国总统一样,通用电气的每一位在任领导人都有“替补队员”名单:一旦在任领导人因为任何意外发生不测,名单上的人可以马上接任并展开工作。但和美国总统最大的不同在于,通用电气的在任领导人,对谁来做自己的接班人有决定性权力。虽然继任人选在程序上必须经董事会投票通过,不过一旦在任领导人对最终人选拿定主意,这事基本就板上钉钉了。换句话说,选谁来做自己的接班人,这事由韦尔奇自己说了算。 那么,一个典型的通用电气领导人继任程序,最早从什么时候启动呢?从现任领导人退休之前 7 年开始。韦尔奇的上一任董事长兼CEO,雷吉·琼斯一共在位 10 年,也就是说,从他接位的第三年开始,就要开始认真考虑自己的继任者问题,并初拟一个候选人名单。韦尔奇后来了解到,琼斯在1974 年拟定的第一份 19 人名单当中,没有他的名字;在第二年缩减后的 10 人名单中,仍然没有他的名字;直到 1976 年,也就是韦尔奇成为CEO的五年以前,他才幸运地挤进了候选人名单,这时候名单上还剩 7 个人。 到了 1994 年,离韦尔奇退休还有7年,他也必须启动自己的继任者程序了。他拟出一份 23 人名单,其中不仅包括高级副总裁级别的公司要员,也包括一些潜力很大但职位相对较低的年轻管理人才。重要的是,这不仅仅是一份名单,而是一个长达 7 年的继任者培养计划的开始。每一个被列入的候选人都将得到特别培养,由韦尔奇亲自给每个人制定详细的职业发展计划,并给予相应的升迁机会。当然,同时也意味着他们将接受最严格的考验和淘汰。到 1998 年 6 月,也就是第一份 23 人名单拟出的 4 年后,名单上只剩下 8 个人。到1998年年末,名单上只剩下最后3个人。 回过头再来说韦尔奇当年,在成功挤进候选人名单并经受住一系列业务考验之后,终于迎来了下一个竞争环节,也就是著名的“机舱面试”。这是通用电气挑选领导接班人的关键一步。董事长雷吉·琼斯本人就曾接受这个面试,现在他作为面试官,与包括韦尔奇在内的 7 个候选人单独见面,提出这么一个问题:“假设只有你和我在公司的商务飞机上面。不幸的是,这架飞机马上要坠毁了。你认为,谁应当成为通用电气的下一任董事长?” 韦尔奇的第一反应和其他候选人差不多,坚持认为可以通过自己掌舵来避免这场灾难。但琼斯无情驳回了:“这不可能,你完蛋了,谁应该得到这个职位?”被逼得实在退无可退,韦尔奇只好提供了另外一个候选人的名字。不过这还没完,接下来韦尔奇还要对其他所有候选人进行详细评价,列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包括智力、领导力、合作意识、公众形象等各个指标。最后,琼斯将 7 个候选人的访谈意见以及两位副董事长的意见汇总,结果令韦尔奇绝望:在全部 9 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投票给他。 幸运的是,机舱面试有两轮。琼斯在第二轮中的问题是这样的:“你和我又坐到了一架飞机上,事故中我死了,你还活着,那么这回谁应当成为通用电气的下一任董事长?”这很容易,每个候选人都会回答是自己。不过第二轮面试的重点其实是,如果当选,候选人将如何组织自己的领导班子?尤其是,谁来做他的左右手?由于琼斯本人和两个副董事长关系不和,他不希望这种不和谐的主副关系在下一任身上重演。一个和谐而有力的领导班子至关重要。这一次,韦尔奇提供的领导班子比他自己的单独表现要好得多,获得了第二多的得票数。
韦尔奇所不知道的是,在两轮机舱面试之后,琼斯心中已经做出了最后人选的决定。琼斯宣布将候选人名单缩减至三人。对韦尔奇威胁最大的两名候选人被淘汰了,这两人是两个副董事长支持的人选。留在名单上的人,除了韦尔奇,另外两个正好是韦尔奇在第二轮机舱面试中提供的两名副手人选。这当然不是巧合,而是琼斯的苦心安排。对三个候选人继续考察一年后,1980 年 12 月,尘埃落定,通用电气正式宣布韦尔奇为下一任董事长兼CEO,另外两人顺理成章成为副董事长。后来证明,这个三人领导班子相当融洽和高效,通用电气由此进入了高速发展轨道。 不过,当十多年后轮到韦尔奇确定自己的继任者时,情况就没那么简单了。首先,留在最后名单上的三个候选人都非常优秀、业绩表现同样突出,韦尔奇左右为难,无法做到像琼斯那样早早就拿定主意。只能三选一的局面对他来说是一种痛苦煎熬。其次,这三人中有两人明确表示,一旦落选,就会离开通用电气。由于三个人都位高权重,分别主管通用电气的能源系统业务、医疗系统业务和飞机引擎业务,一旦离开对公司损失很大,甚至会引发震荡。更要命的是,即使能够把落选的两个人留在公司,同样有问题,这三个人的激烈竞争关系让他们无法成为一个融洽的领导团队,只会相互掣肘。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韦尔奇拿出了一个典型的韦尔奇式的狠方案:在下一任通用电气领导人选正式公布之前5个月,三个候选人必须确定他们现任职位的继任者,并对他进行全力培养。这项工作的完成情况将作为竞争通用电气领导人的重要指标。5 个月后,三个候选人中的一个走马上任最高职位,另外两个则必须走人。由这三人亲自培养的继任者,将接替他们成为新的能源、医疗以及飞机引擎业务主管。不得不承认,这个方案对三个候选人来说有些残酷,却是对通用电气来说最好的人事交接方案,最大程度避免了重要业务部门出现人事震荡。整件事的最终结果还算圆满:在通用电气正式宣布新任领导人名字仅仅 10 天以后,落选的两名候选人就被另外两家美国大公司聘为了CEO。 韦尔奇回忆说,选择继任者让他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是他职业生涯中做出的最艰难的抉择。多年以前,他并不清楚董事长雷吉·琼斯为什么会选择自己做接班人;多年以后,他同样不清楚,自己为什么会选择杰夫·伊梅尔特做接班人。如果非要找一个理由,他只能说出三个字:凭直觉。以上就是为你讲述的第三个重点,韦尔奇在 40 年职业生涯中作出的最痛苦、最艰难的决定,就是选择接班人。 总结 这本书的精华内容就给你讲到这儿,下面来简单总结一下为你分享的内容。 第一,韦尔奇刚上任时就开始疯狂裁员,甚至被叫做“中子弹杰克”,这是因为,他提前洞察到了来自亚洲的竞争危机。为了应对危机,韦尔奇提出了著名的“数一数二战略”,将无法做到“数一数二”的业务部门全部关停并转,最终让通用电气这家百年老店脱胎换骨,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第二,韦尔奇在管理中始终坚持“区别对待”原则,还把这一政策视为自己最基本的管理原则。“区别对待”原则体现在具体业务上就是“数一数二战略”,而体现在团队管理上,就是重奖最好的A类员工,淘汰最差的C类员工,坚持末位淘汰制度,并不断提高考核标准。通过这一原则,韦尔奇打造了一支极具战斗力的经理人团队。 第三,韦尔奇在 40 年职业生涯中作出的最痛苦、最艰难的决定,就是选择自己的接班人。通用电气的在任领导人有权选择自己的接班人,并且要在自己退休之前 7 年就启动继任者计划。当年,韦尔奇本人是作为一匹黑马,在最后关头胜出。而他在决定自己的继任者时却因为无法取舍而备受煎熬,最终,他凭直觉选出了最后人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