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的碎片---贈失落的童話槐蔭河邊的小屋

寫散文,只會默唸“我手寫我心”的玄學你就瞎了。除非你把日常瑣事碎碎念當散文。但顯然,它不是。它只是發表的日記。
正如我們寫故事需要從轉折開始,收斂到結局一樣;散文也需要尋找一個情緒的切入點,最後收斂到情感的釋放。
一頭一尾,善始才能善終。頭尾之間,是我們敘述的走向、情感的脈絡、以及文字的秩序。文字秩序是文字美感的祕密武器。
有秩序的文字都是收斂的,最後落在你想要的點。否則,你寫它幹毛,日更嗎? 要保收斂,你首先需要找到可以收斂的切入點,無論是取材上還是情緒上。


下面是一個簡單的例文:

《荷葉母親》
父親的朋友送給我們兩缸蓮花,一缸是紅的,一缸是白的,都擺在院子裏。
八年之久,我沒有在院子裏看蓮花了——但故鄉的園院裏,卻有許多;不但有並蒂的,還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紅蓮。
九年前的一個月夜, 祖父和我在園裏乘涼。祖父笑着和我說:“我們園裏最初開三蒂蓮的時候,正好我們大家庭中添了你們三個姊妹。大家都歡喜,說是應了花瑞。”
.
半夜裏聽見繁雜的雨聲,早起是濃陰的天,我覺得有些煩悶。從窗內往外看時,那一朵白蓮已經謝了,白瓣兒小船般散飄在水面。梗上只留個小小的蓮蓬,和幾根淡黃色的花須。那一朵紅蓮,昨天還是菡(hàn )萏(dàn)的,今晨卻開滿了,亭亭地在綠葉中間立着。
仍是不適意!——徘徊了一會子,窗外雷聲作了,大雨接着就來,愈下愈大。那朵紅蓮,被那繁密的雨點,打得左右攲(qī)斜。在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階去,也無法可想。
對屋裏母親喚着,我連忙走過去,坐在母親旁邊——一回頭忽然看見紅蓮旁邊的一個大荷葉,慢慢的傾側了下來,正覆蓋在紅蓮上面……我不寧的心緒散盡了!
雨勢並不減退,紅蓮卻不搖動了。雨點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憐的荷葉上面,聚了些流轉無力的水珠。
.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動——
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廕庇?
一九二二年七月二十一日

很顯然,這是一篇歌頌母愛的文章。雖然簡單淺白,但給人的震撼是巨大的。作爲一個粗糙的漢子,時隔多年,我也能記得結尾:
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廕庇?
和魯迅:仁厚黑暗的地母呵,願在你懷裏永安她的魂靈! 同爲本文作者不可抗拒的催淚殺。

《長媽媽與山海經》暫且不表,只說“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廕庇?”一句,無疑是《荷葉母親》一文,情感的噴發點,也正是整個文章的收斂點。

收斂的事情也暫且不表,再來看看,爲了收斂,作者是怎麼切入的。

父親的朋友送給我們兩缸蓮花,一缸是紅的,一缸是白的,都擺在院子裏。
八年之久,我沒有在院子裏看蓮花了——但故鄉的園院裏,卻有許多;不但有並蒂的,還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紅蓮。
九年前的一個月夜, 祖父和我在園裏乘涼。祖父笑着和我說:“我們園裏最初開三蒂蓮的時候,正好我們大家庭中添了你們三個姊妹。大家都歡喜,說是應了花瑞。”

.首句不說,開篇點題,文章的緣起。
主要看次句:

八年之久,我沒有在院子裏看蓮花了——但故鄉的園院裏,卻有許多;不但有並蒂的,還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紅蓮。

作者的切入點。首先從取材上。提到蓮花,一下可以想到很多東西:會想到出淤泥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會想到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可能還會想到功成歸極樂汝亦坐蓮臺、順便又想到蓮花化身魔童降世;如果你剛好有點餓還會想到排骨藕湯\油炸藕夾滿嘴流油,進而想到大明湖畔吹鬍子瞪眼的張鐵林也不是不可能......

這麼關聯點,如何取捨?文章作者統統不要,直接選擇和主題最貼切的一個面:蓮花並蒂。
團圓、相聚、親情。
切得準、切的狠。切的很準。

散文說的形散而神不散,說的就是這些吧。看似寫的都閒筆,情感都一脈相承的。不信你換個開頭:

蓮花自古被稱爲君子之花。宋代周敦頤有文道: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文筆有了,大師的背書也有了。但情緒上你給我扭轉一個試試?沒有用的美句子始終是廢句子啊。句子好不好,在於是否到位,而不在於美不美。

九年前的一個月夜, 祖父和我在園裏乘涼。祖父笑着和我說:“我們園裏最初開三蒂蓮的時候,正好我們大家庭中添了你們三個姊妹。大家都歡喜,說是應了花瑞。”

句子好不好,不在於美不美,在於恰如其分。
[九年前、圓月夜、祖父、並蒂蓮開、三姊妹].
寫親情、寫傳承。寫團圓。
寫歲月悠悠。

提到歲月悠悠,再談一下文字的美感。前面【說句子好不好,不在於美不美,在於恰如其分】,好像在說“九年前的一個月夜”這一段不美。但實際上其實挺美。
歲月悠悠之感就是這種美的體現。
文字之美不僅僅在字面,更在於秩序、韻律和底層邏輯。

八年之久
九年前的一個月夜

這就是秩序了。

九年前的一個月夜
祖父和我在園裏乘涼
祖父笑着和我說

這便是韻律了。

八年前、九年前,排列形成的歲月流逝之感,這就是底層邏輯了。

散文不等於美文。不一定非要弄一些 豆蔻年華 此去經年 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滿目珠翠,不知所云。範廚師最近飯店的生意不好,他就是鬧心。不一定非要說【這一程,雨驟風急】。東北鞋拔子王有名言曰:

人呀,
此一時,彼一時,
過什麼河,脫什麼鞋,
有多大屁股,就穿多大褲衩。

意思就是,語言的風格,要和表述的情緒相契合。正所謂:
要古你就古到底,厚重的就像司母戊大方鼎上銅綠,觸手之處都是歷史的溫度;
要白你就白個夠,燒鍋開水褪豬毛,刺啦刺啦,酣暢淋漓爽到底;
要雅你就雅到位,清雅的就像蘇州園林廚房前的青苔,不小心滑倒的驚呼都是千年一嘆;
要俗你就俗到家,二兩白酒豬肘子,吆三喝四,打着飽嗝,飈飆葷段子吧;

前面提到了鞋拔子王的電影臺詞,就用另外一部電影的臺詞做結尾:還是最普通的句子,排列出的美感:

--7歲時,在蓮花田裏迷了路,日落了,心裏很害怕
 -9歲時,讓爸爸給我買了一副拳擊手套,我高興得戴着它睡着了
 -14歲時,第一次穿絲襪,腳在低腰皮鞋裏感覺滑滑的
 -17歲時,肯尼迪總統被暗殺,我在電視機旁呆住了
 -25歲相親結婚。婚禮當日剛好遇上臺風
 -27歲長女出生。工作很忙,連醫院也沒有去
 -38歲那年夏天,我遇到了你,我們相愛了
 -50歲,第一次爲女人着迷
 -38歲的冬天 和你永遠在一起,永遠
 -永遠.....
對有信仰的人,死是永生之門

作爲正經的寫作人,不能相信那些【寫作嘛,很簡單,寫着寫着就會了】的玄學,還是得留心學一點套路。

比如把上面這段【一段話,一生就過去了】改頭換面一下:

春天來了,屋檐下的鈴鐺在春風中搖擺;夏日時長,屋前老樹的身影在蟬鳴中縮短又拉長;秋天我倚在窗口,頭頂大雁從天空中飛過;冬天下雪了,你在想着誰?

還是簡單的句子,但因爲排列或者秩序,馬上就“起範兒”了,對不對?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