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侣山堂类辩》<目录>卷上<篇名>辩气

人秉阴阳水火而生,总属一气血。阴阳离合之道,合则为一、离则为三。太阳之气,生于膀胱,而主于肤表;少阳之气,生于肾脏,而通于肌腠。《灵枢》曰: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太阳之气,主皮毛,三焦之气充肌腠。此太少之气,由下焦所生。阳明之气,乃水谷悍气,别走阳明,即行阳行阴之卫气,由中焦所生。此三阳之气各有别。三阴者,五脏之气,肺气主皮毛、脾气主肌肉,心气通血脉,肝气主筋、肾气主骨。此五脏之气各有所主。气生于精,阳生于阴。胃腑化生水谷之精,是以荣、卫二气生于阳明。膀胱者,州都之官,精液藏焉,而太阳之气生于膀胱。肾为水脏,受五脏之气而藏之,故少阳之气发于肾脏。水谷入胃,津液各走其道,五脏主藏精者也。三阴之气生于五脏之精,欲养神气者,先守其精。一阴一阳者,先天之道也;分而为三阴三阳者,后天之道也。不明阴阳之离合,血气之生始,是谓失道。所谓合者,乃先天一气,有生之后皆属后天。论先后天之精气者,养生之道;分三阴三阳者,治病之法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