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自愈:過得太舒服,可能是因爲沒有進步(一)

相約讀書打卡第472天,我是來自山西太原的史文霞,今天的讀書內容是劉媛媛的《精準努力——劉媛媛的逆襲課》第四章《心態篇》第一節|焦慮自愈:過得太舒服,可能是因爲沒有進步(一)

沒人能逃過焦慮。

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的焦慮,小朋友在焦慮期末考試成績,成年人在焦慮車子、房子,焦慮自己的事業、婚姻、未來。

焦慮不單純是一件壞事情,它是一種生存的本能。它會促進你進步,讓你不要停下來去改變現狀,改變自己。

恐懼和焦慮未必是不好的,它們也是生存的必需品,我們不可能消除焦慮,我們只能和它和平共處。當你明白這一點焦慮就會被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

高考前明明你的心態很差,別人天天還跟你強調“心態很重要”,你的心態是不是會變得更差?

既然焦慮,那就滾去做題。這樣做反而會把心態這個問題給忘掉,會更專注於需要複習的內容。

當實驗者認爲壓力有礙健康的時候,一般最後身體都不太健康,覺得壓力不是那麼有礙健康的,即便他覺得很有壓力,健康狀況和死亡率的數據卻都更好。

所以壓力本身帶來的危害是一部分認爲壓力有害這種觀念,其實比壓力本身的危害更大。

焦慮或壓力,既有它好的一面,又有它壞得一面。它們讓你不舒服,同時也捍衛着你的健康。

如何和焦慮共處?不和他對抗,也不被他淹沒,我們可以從源頭上來思考這個問題。

壓力和焦慮的來源有哪些?

第一,未完成的事項。當未完成的事項很多時,你會無法耐心和專心的去做任何一件事情。

第二,未來的不確定性。

不能確定的是未來事情的走向。如業績會不會繼續下滑?不確定是否能考好;不確定選擇後的人生會如何,發出信息後等待回覆等 都會讓人焦慮。

由於不確定,甚至會反覆想象最糟糕的結果因此引發緊張和焦慮。

第三,被動性,或不一致性(所思和所想不一致)。

如果每件事不是出於自己的意願,所想和所做不一致,就會讓人感覺焦慮。

被家長逼着學習,被生活逼迫着努力,被老闆逼着加班,都會讓你不舒服。你認爲應該反抗,卻沒有反抗,你認爲應該努力工作,卻努力不起來。身心不一致時,會產生強烈的壓力感和焦慮感。

第四,缺乏。

如缺錢。

缺能力做一件事情,感受到能力匱乏時,也會焦慮。

從來源出發去考慮緩解焦慮的可能性。

第一種,緩解未完成事項帶來的焦慮。

大多數焦慮都是由於未完成事項帶來的,尤其是長期囤着大量的未完成事項,人會崩潰。

家庭主婦的焦慮來源於要做的事情很多很雜,感覺永遠都做不完。

這種壓力並非需要把所有的未完成事項全部做完纔可以解除,事實證明沒人能做完所有的事。只有做好計劃,就可以緩解了。

恢復秩序很重要,事情可以多,但是不可以亂和沒有着落。

第二種,對於不確定性帶來的焦慮和壓力的應對方法。

1.保持好的期待。

對即刻得到的東西反而不值錢,因爲沒有期待時間,失去了等待的快感。太久了也不行,等待10年的期待也不值錢。

對幸福的期待本身就是幸福的(期待的過程就是一種幸福)。

相比周日,我們更期待週五。因爲週五充滿希望,快樂的事情馬上就要發生,一個愉快的週末正向我們走來。週日儘管是休息日,但是週一就要上班,等待我們的是早起和工作,就沒有那麼幸福了。

所以此時此刻的情緒不僅取決於我們在經歷什麼,更取決於我們在期待什麼。

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覺得焦慮,其實不是因爲現在的生活太難,而是因爲我們認爲未來不會有好事情發生,覺得等待我們的都是我們不想要的。

作者的做法會再次確認自己的目標跟策略,這樣就可以消除不確定性。

狀態不好,可能是等待的時間太久了,也可能是自己最近的身體和能力狀態不好。運動是恢復狀態的重要方式。

學習也讓作者快樂。因爲學習本身就是在投資未來,讓自己變得更好,變得更強,變得對未來有所期待。有所期待,就不會迷茫、焦慮和徘徊。

2.流動性期待。

期待過高也不是好事,如果要去除不確定帶來的焦慮,就一定要做好期待管理,否則會感覺到有壓力。

高到一定程度,期待就不叫期待,只能叫“做夢”,這種期待反而不會讓人產生壓力。

讓人覺得有壓力的是那種剛剛超出自己可控範圍的高期待。這種情況下,我們要用流動期待。

如下次考試衝刺第一名,這種期待就有一點高,容易產生壓力。這時可以給自己定第二個目標。如果我沒有考第一,也就是說我失敗了,我會要求自己不被打倒,要求自己去看排名榜。有勇氣去面對同學的眼光、整理自己的錯題。

流動性期待的好處就是當一個期待破滅以後會有一個更低的,但仍然讓你有成就感的期待存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