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讀書卻又不知道讀什麼書,或者怎麼讀,您是否也存在這樣的困惑?

“終身學習”,目前已成爲共識。

這是“知識爆炸時代”直接催生的產物。“爆炸”一詞形象地呈現了它的特徵——信息量大和生產迅速。想要跟上這個時代的步伐,你只有不斷地學習。當然,從古至今或許都有“終身學習”的意識,但只有現在才凸顯的如此耀眼、迫切。

即已形成共識,就需要付諸行動學習,哪要怎樣學習呢?

讀書。

不管是以往,還是如今,讀書,無疑是一種主要且有效的方式。

讀什麼書呢?

是呀,讀什麼書呢?我曾經也爲此困惑過,我相信還有不少人都面臨這樣的問題。現在市面上的書籍琳琅滿目,參差不齊,要選一本適合自己的書籍確實不容易。但或許,你可以從自身入手。

如果你不知自己對什麼感興趣。

不要驚訝,這是確確實實存在的。在此種情況下,你自己沒有了明確的方向,但可以藉助其它途徑給你自己以寬泛的參考。你可以在噹噹的“暢銷書”裏尋找,既然能成爲暢銷書,自然有其暢銷的原因,比如《人性的弱點》、《墨菲定律》、《烏合之衆》等,或者在“新書榜”裏尋找,看看最近有哪些新出版的書籍,比如《晚熟的人》、《中國文化課》等,一旦有對上眼的,大可買來閱讀。

如果你知道自己對什麼感興趣。

你自己知道對什麼行業、或者領域感興趣。這相對好辦,先提煉出行業、領域的關鍵字,比如“智慧城市”、“大數據”、“三國”等,然後在噹噹、京東、淘寶、百度等平臺搜索,看哪些書籍購買量大,哪些書籍推薦量大,即要看專家權威的書籍,也要看通俗易懂的書籍,然後挑選幾本來閱讀。

一旦邁出了“有書可讀”的一步,後續就水到渠成了。

現在一般正規的書籍,作者都會羅列出相關的參考書籍,然後把這些相關的參考書籍記錄下來,形成待讀書單,你如果還想延伸閱讀,或者研究學習,可以從這些參考書籍中選擇一些來閱讀。以此類推,當你閱讀的書籍越多,你要讀的,或者待讀的書籍就會越多。這時,你還擔心不知道讀什麼書嗎?

在這裏,我強烈建議您多讀下經典的書籍,熱門書籍一時火熱,經典書籍幾世經傳,而能夠經久不衰的經典書籍,自然有其普世的價值,這是很值得掌握的,或者要必須掌握的。

等有了書籍可讀,可能又會面臨其它的困惑。

怎麼讀書呢?

是呀,怎麼讀書呢?你一激動、一跺腳買了好幾本書,準備大“幹”一番,當這些書籍擺在你面前的時候,你又困惑了。細讀吧,總覺時間不夠;粗讀吧,領悟不了精要;跳讀吧,擔心錯過乾貨。這讓我想起了唐僧的口頭禪:“這可如何是好?”

時代在變,我們的觀念也要跟着變。

古往的歷史書籍,現在的古裝電視,或多或少都給我們營造了這樣的一個印象,學生們上門學藝,學成出山,然後大展拳腳,建功立業。那我們現在是否也應該在家裏“閉關”,等書讀完了再“出關”搞事?若是這樣的話,黃花菜都涼了。現在很多行業、領域的知識可謂日新月異,天翻地覆,你根本就學習不完,或者等你學成“出關”,你之前所學的知識只怕已過時了,新知識卻層出不窮,而你的時間、精力卻是有限的。

所以,我們的思維觀念要改變。

根據需求,定向學習,在實踐中學習實踐,進而終身都在學習。

當你有了需求,就根據需求的關鍵字找到相關的書籍,然後從書籍中找到能滿需求的方法、思路或者靈感,至於是細讀、粗讀、或者是跳讀,完全依據需求,可細讀、可粗讀、可跳讀,或者細讀、粗讀、跳讀配合着讀。

當你不知道能滿足你需求的方法或者思路的內容在書籍的什麼位置,可以先粗讀、跳讀進行定位,定位好後,再細讀以領悟其中的精要。

當你知道能滿足你需求的方法或者思路的內容在書籍的什麼位置,完全可以越過其它無關的章節,直奔核心,細讀以領悟其中的精要。

我們要明白,讀書的目的是爲了獲取滿足需求的方式、思路或者靈感,而不是爲了把書讀完。爲了把書讀完,那不叫讀書,那叫翻書。

這種讀書方式,江湖上給了它一個“雅號”——功利性閱讀。

精準且有效。

以上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聯刪。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