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8  赤子情怀与人民赞歌

      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通讯《第一面红旗——记江西余江县根本消灭血吸虫病的经过》。毛泽东读后,于7月1日作《七律二首 送瘟神》并序:

    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这两首诗,之前有一个序,一共四句话,第一句,交待了诗作的来由;第二句,谈了当时的感受;第三句,写了当时的情景,寓情于景;第四句,表明了写作的目的。这个序,和诗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可忽视。理解诗,首先要读懂这个序。第一首诗(以下称上片),基本就是对应第二句话的;第二首诗(以下称下片),基本就是对应第三四句话。

一、浮想联翩,夜不能寐(上片)

浮想联翩什么?上片有答案。解放前,血吸虫流行于我国南方13个省,患病者达1000万人,受威胁者达一亿人以上。儿童患病影响发育,形成侏儒症;妇女患病多不生育。过去,此病死亡率很高。诗中“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描写了千村长满薜荔,万户人家萧条冷落,大片田地都荒芜的悲惨景象。这是其一。其二,华佗无奈小虫何!就是盖世名医,华佗也奈何不了血吸虫呀。这不是贬低华佗的医术,而是说这个病害仅仅依靠名医是不行的。怎能不想起之前作出的一系列指示要求:1955年指出,要充分发挥科学家的作用,要研究更有效的防治药物和办法。指出要使科学技术和群众运动相结合。1956年2月,更发出“全党动员,全民动员,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江西余江县的成功,证明这个路子是正确的!其三,由此而想到过去,消灭血吸虫病,过去为什么长期办不到呢?今天能办到的原因是什么?对人民遭受苦难的同情、叹息,又有对过去历史的回忆,对采取措施的思考等等,当然夜不能寐呀!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两句是说,时光流转,日子一天天过去,老百姓遭受血吸虫病的侵害,并没有得到改变。又有双关意味,说作者坐地巡天。想象巡天过程中遇到牛郎。牛郎作为古代传说中的劳动人民,一定关怀着他曾生活过的大地上乡亲们的疾苦,借牛郎之口发问,问血吸虫瘟神的事。诗人的回答“一样悲欢逐逝波”,尽管千百年岁月如流水般消逝了,但人们依然在遭受“瘟神”的折磨!想象丰富,把血吸虫危害历史之久描写得生动形象。

二、遥望南天,欣然命笔(下片)

上片只是写到过去的事情,过去的状况。那么现在呢?遥望南天,即南方13个省的天空,作者显然想到江西余江县只是一个典型,还有很多地方没有消灭血吸虫。怎么办?欣然命笔发出号召。下片开篇第一句,就创造了一个与诗一完全不同的景象:“春风杨柳万千条”,这是一个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景象,再也不是“万户萧疏鬼唱歌”了;“六亿神州尽舜尧”,人人都是圣人,再也不是“千村薜荔人遗矢”那种病态了。“六亿神州尽舜尧”是作者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思想的光辉体现。他相信: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他视人民为舜尧,不是过去历代统治者心中的小民、草民、刁民......

正是因为人民当家做主,焕发出巨大改造世界的能力和动力,所以“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仿佛大自然都助人为乐;“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人民在高山上挥动雪亮如银的锄头,在大河上摇动铁臂搞水利建设,概括了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改造山河改天换地的壮举!全党动员起来,全民动员起来,小小血吸虫有何惧哉?试问在这样改天换地的洪流中,小小血吸虫能到哪里去呢?

借用传统的民间习俗(让老百姓都听得懂的话)我们用烧纸船和蜡烛的形式把它送走吧,表达了坚定的信心和决心。

两首诗形成了鲜明对比,一是人的状态对比,上片人民被病害折磨,痛苦不堪,下片人人为舜尧;二是社会状态对比,上片是万户萧疏鬼唱歌,下片是春风杨柳万千条;三是防治病害结果对比,上片是一样悲欢逐逝波,下片是坚定地送走瘟神。对比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消灭血吸虫的坚决态度和坚定信心,尽显作者关心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赤子情怀!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作者对人民的尊重和热爱,唱出了“六亿神州尽舜尧”的赞歌,令人感动不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