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之光”名著精彩片段分享(73—74)

分享人(73)晨星


分享作品:《圍城》

在讀《圍城》的時候,你會笑,會心地笑——不笑的人也用不着擔心是否忘記了笑,你只是忘記了幽默,幽默不一定要笑來表示,所以發笑的就是真幽默也未可知——所以是會心的笑,不夠,還要臉紅的笑,笑書上的人,笑身邊的人,也在笑自己。(詳見《說笑·錢鍾書》)

作品簡介《圍城》是錢鍾書所著的長篇諷刺小說,於1947年首次出版,被譽爲“新儒林外史”。  本書以高超的語言藝術和對生活的深刻觀察稱著。作者用繁茂、幽默詼諧的比喻和反諷,配合尖酸刻薄的語言和機智幽默的文字,表現了以主人公方鴻漸爲代表的知識分子在婚戀、教育、生活、事業等種種“圍城”中的困境。

藉以深刻反映了人性中的欺詐、虛僞與懦弱,展示抗戰初期知識分子的羣相。

(一)圍城中的人物的肖像描寫《圍城》描繪了一羣知識分子的衆生相,被稱爲抗戰初期的《儒林外史》,人物描寫是整部小說的重點,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其中的精彩片段:

蘇文紈 “那個戴太陽眼鏡身上攤本小說的女人,衣服極斯文講究,皮膚在東方人裏要算的白,可惜這白色不頂新鮮,帶些幹滯,她去掉了黑眼鏡,眉清目秀,只是嘴脣嫌薄,擦了口紅還不夠豐厚。

假使她從帆布躺椅上站起來,會見的身段瘦削,也許輪廓的線條太硬,像方頭鋼筆劃成的。  那時候蘇小姐把自己的愛情看得太名貴了,不肯隨便施與。現在呢,宛如做了好衣服,捨不得穿,鎖在箱裏,過一兩年忽然發見這衣服的樣子和花色都不時髦了,有些自悵自悔。 

蘇小姐理想的自己是:“豔如桃李,冷若冰霜”。讓方鴻漸卑遜地仰慕而後屈服地求愛。誰知道氣候雖然每天華氏一百度左右,這種又甜又冷的冰淇淋作風全行不同。  好像蘇小姐是磚石一類的硬東西,非鴕鳥或者夥計的胃消化不掉的。”

唐曉芙 “唐小姐嫵媚端正的圓臉,有兩個淺酒窩。天生着一般女人要花錢費時、調脂和粉末來仿造的好臉色,新鮮得使人見了忘掉口渴而又覺嘴饞,彷彿是好水果。她眼睛並不頂大,可是靈活溫柔,反襯得許多女人的大眼睛只像政治家講的大話,大而無當。

古典學者看她說笑時露出的好牙齒,會詫異爲什麼古今中外詩人,都甘心稱爲女人頭插的釵,腰束的帶,身體睡的席,甚至腳下踐踏的鞋襪,可是從沒有想到化作她的牙刷。她頭髮沒燙,眉毛不鑷,口紅也沒有擦,似乎安心遵守天生的限止,不要彌補造化的缺陷。”

這是《圍城》中兩個主要人物,一個是方鴻漸的前女友,一個是方鴻漸心中最愛。同樣是出場的描寫,兩種筆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蘇小姐的人物描寫暗含着諷刺的意味,帶着一絲辛辣。“身段瘦削,也許輪廓的線條太硬,像方頭鋼筆劃成的。”屬於肖像描寫,身段瘦削,輪廓線條硬在讀者面前很形象地呈現了一個身材瘦弱卻彷彿大骨架的一個青年女性,加上方頭鋼筆的強調,如人物速寫般的寥寥幾筆,勾勒出了蘇小姐的冷傲,很符合當時女性知識分子的形象; “那時候蘇小姐把自己的愛情看得太名貴了,不肯隨便施與。現在呢,宛如做了好衣服,捨不得穿,鎖在箱裏,過一兩年忽然發見這衣服的樣子和花色都不時髦了,有些自悵自悔。 

蘇小姐理想的自己是:“豔如桃李,冷若冰霜”。讓方鴻漸卑遜地仰慕而後屈服地求愛”是心理描寫,把愛情比作剛剛做好的衣服,剛剛做好的衣服彷彿是少女,鮮嫩、鮮亮,純真可貴,自然不能隨便施與,可鎖在箱子裏一兩年後過氣了,衣服樣子花色不時髦了,又何嘗不是蘇小姐對自己年歲漸長學識和智慧卻無一增長的遺憾,也是作者的一種暗諷,和後面要引出的自悵自悔無縫銜接,很細膩地描述出了蘇小姐內心的悵惘; 蘇小姐理想的自己是:“豔如桃李,冷若冰霜”。

讓方鴻漸卑遜地仰慕而後屈服地求愛”,“誰知道氣候雖然每天華氏一百度左右,這種又甜又冷的冰淇淋作風全行不通過。  好像蘇小姐是磚石一類的硬東西,非鴕鳥或者夥計的胃消化不掉的。”這句結語幽默中暗含諷刺,當時的留學生是熱烈奔放的風格與氣候雖然每天華氏一百度左右這個絕妙的比喻共同點是熱,冰淇淋在這樣的天氣下肯定是狼狽不堪,一句話將當時中國一部分留學生的形象及蘇小姐的形象全部收了進來,讀起來讓人回味無窮。

幾段話結合起來,冷傲矜持又內心又渴望愛情滋潤的蘇小姐的形象呼之欲出。而蘇文紈在小說中的際遇也和形象相符,空有蘇小妹才名及法國博士帽,卻淪落到先與方鴻漸諸人玩愛情與智力的雙重遊戲,待理想破碎,容顏漸老時草草下嫁,及至爲人婦時,又誘惑趙辛媚與之發生私情,演繹了一出人生鬧劇。她工於心計,喜歡男人簇擁在自己周圍,男人之間越是嫉妒喫醋,她越能欣賞玩味並從中得到所謂的愛情的滿足。僞潔與易染使她追求的女性新生活註定是媚俗的。

唐曉芙的人物描寫則柔和得多。唐曉芙是《圍城》中爲數不多的“正面人物”,純真天然,恰似“出水芙蓉”,她與方鴻漸同屬理想青年,是方的最愛。 這段對唐曉芙的人物描寫只是肖像描寫,卻細緻入微。作者給唐小姐安排了大衆接受度比較高的可愛圓臉,墜上兩個酒窩。 這段話中對唐小姐臉色、眼睛及牙齒的描寫很有意思。作者將唐小姐的臉色比喻成好水果,共同的特點是新鮮水嫩,望之解渴,又覺得饞,恰到好處地寫出了唐小姐甜美。 寫眼睛的時候作者又用到了一個比喻,用將一些女孩“大而無當”的眼睛比作政治家的大話,暗含諷刺的同時和唐小姐不大卻靈活溫柔的眼睛形成了對比,在形象地描繪了女孩子的眼睛的同時也點出了女孩子活潑溫柔的性格。

在寫到唐小姐的牙齒的時候,作者沒有用正面描寫,而是用古典學者對古代文人雅客只想做女子的釵履簪環,而沒想到去做唐小姐的牙刷的詫異,側面描寫出了唐小姐牙齒的潔白整齊美麗,作者的一個好牙齒加上一段側面描寫給讀者留下了無盡的想象空間,從而達到了作者想要突出唐小姐脣紅齒白的容貌的目的。

唐小姐雖爲方的摯愛,但她偏執於女性徹底解放,竟要求“佔領愛人整個生命”,於是兩人誤會不斷、喜悲更迭,方鴻漸最終不能隨他心願。唐曉芙縱是滿腹詩書也枉然,到頭來連婚姻都虛無縹緲。 

在這兩個女性人物中,其實也是一個正面描寫,一個側面描寫,正如素描與速寫,一個細緻描摹,一個注重特點,筆風及筆法的不同也突出了兩個女性給方鴻漸的不同第一印象,在認識蘇小姐的時候方鴻漸正與鮑小姐打得火熱,自然不會太留意女子容貌,反而對蘇小姐不同於鮑的冷豔更加感興趣,而對唐小姐則是一見鍾情,自然對容貌性格觀察得無比細緻,而這也爲兩個女子在方鴻漸心中的不同地位埋下了伏筆,作者的功力在此可見一斑。

《圍城》中的人物描寫細緻入微,除了肖像描寫,還有心理描寫,有工筆仕女,也有辛辣漫畫,有濃墨重彩,也有水墨白描,或交代主體,或引出情節矛盾,語言細緻精妙的同時辛辣幽默,精妙細微處,讓人忍俊不禁,不忍釋卷。 圍城中不得不提的比喻 衆所周知,《圍城》堪稱集各種比喻的大成之作,各種精妙的比喻恰到好處,信手拈來。

明喻:明喻是指本體、喻體和喻詞同時出現。比如這一段方鴻漸鼾聲的描寫 “假使真灌成片子,那聲氣嘩啦嘩啦,又像風濤澎湃,又像狼吞虎嚥,中間還夾着一絲又尖又細的聲音,忽高忽低,嫋嫋不絕。有時這一絲高上去、高上去,細得、細得放足的風箏線要斷了,不知怎麼像過一個峯尖,又降落安穩下來。” 作者用多個比喻來描寫方鴻漸的鼾聲,將方鴻漸的沉睡狀態描繪的淋漓盡致,風濤澎湃描寫出了鼾聲的粗獷,如雷貫耳,而那風箏線似的又尖又細,忽高忽低,嫋嫋不絕的聲音,更是扣人心絃,讓人彷彿覺得它快斷了,卻不知怎麼又安穩降落了下來。

作者的描述讓這鼾聲如在耳畔,生動形象,又不乏幽默。 “他在吉安的時候,三餐不全,擔心自己害營養不足的病,偷打開了一瓶日本牌子的魚肝油丸,第天一餐以後,喫三粒聊作滋補。魚肝油丸當然比仁丹貴,但是打開的魚肝油好比嫁過的女人,減了市價” 這是在描述孫小姐害病中暑時,李梅亭準備用不對症的魚肝油給孫小姐治病前的一段側面描寫。作者用嫁過的女人比喻開封的魚肝油,道出了減了“市價”的事實,從而爲李梅亭慷慨拿藥爲孫小姐治病埋下了伏筆,反襯了李梅亭小氣吝嗇的形象本質。

暗喻:是 本體和 喻體同時出現,它們之間在形式上是相合的關係,說甲(本體)是(喻詞)乙(喻體)。喻詞常由:是、就是、成了、成爲、變成等表判斷的詞語來充當,是一種隱晦的比喻。

鴻漸道:“小胖子大詩人曹元朗是不是也請在裏面?有他,菜可以省一點;看見他那個四喜丸子的臉,人就飽了。” 這是趙辛楣下帖請喫飯的一段,這時候方鴻漸正在蘇小姐與唐小姐之間曖昧,搖擺不定,趙辛楣與方鴻漸因蘇小姐的關係,這時正是情敵,蘇小姐說辛楣請他務必光臨,大家敘敘,別無用意。方本想說辛楣怎會請到自己,這話在嘴邊又縮回去了;他現在不願再提起辛楣對自己的仇視,怕又加深蘇小姐的誤解。他纔有此一問,而文中的曹元朗也是蘇小姐的追求者,一個新派詩人。 這時方鴻漸的語言描寫,作者用四喜丸子,恰好把曹元朗臉的大、圓、肥、油描寫得淋漓盡致,形象貼切地向讀者展現了曹元朗的形象,同時體現出方鴻漸對曹元朗的不屑與方鴻漸的文人之“酸”。 借喻:是以喻體來代替本體,本體和喻詞都不出現,直接把甲說成乙。借喻由於只有喻體出現,所以能產生更加深厚、含蓄的表達效果,同時也使語言更加簡潔。 “她手上生的五根香腸,靈敏得很,在頭髮裏抓一下就捉到個蝨子,掐死了,叫孩子攤開手掌受着,陳屍累累。” 這是方鴻漸一行在前往三閭大學任教市,途中宿一髒亂差小店,對老闆娘的一段描述。

作者用五根香腸,形象地描繪出了老闆娘五指的肥膩,而陳屍累累則描寫了老闆娘手指動作的靈敏,比喻描寫逼真之至,讓人不禁汗毛倒豎。 比喻的聯用 《圍城》中有大量比喻聯用的形式來進行了人物肖像與心理描寫。

“本來蒼白的臉色現在紅得像生牛肉,兩眼裏新織滿紅血絲,肚子肥凸得像青蛙在鼓氣。法國人在國際上的綽號是“蝦蟆”,真正名副其實,可驚的是添了一團兇橫的獸相。”(肖像描寫) “理想中的留學回國,好像地面的水,化氣升上天空,又變雨回到地面,一世的人都望着、說着。現在萬里回鄉,祖國的人海里,泡個大肥皂泡,未破時五光十色,經不起人一搠就不知去向。”(心理描寫) 對法國巡捕的肖像描寫,作者連用臉色像生牛肉一樣紅及肚子凸得像青蛙鼓氣兩個比喻將法國人的“蝦蟆”形象展現在了大家面前,更隱含了作者對當時的侵略者的憤恨和蔑視。

心理描寫則是方鴻漸留學歸國後的心理描寫,由理想中榮歸故里的希望的破滅,在到回鄉後的失落心情,用水氣上升化雲變雨迴歸地面,來比喻當時的知識分子對出國留學所帶來身份地位上的改變的期待和榮耀,但是沒有真才實學的留學鬧劇在歸國後面臨的是幻影的破滅,將美夢比作肥皂泡,五光十色是表像,卻因沒有支撐而無法恆久。

這段話描寫了方鴻漸的心情,也同時是對一種當時社會留學亂象的反映和諷刺。 (三)《圍城》的裏的諷刺 被很多人譽爲現代的《儒林外史》,是因爲錢鍾書在這部小說中淋漓盡致地諷刺了知識分子。錢鍾書是個不世出的天才,同時,他也是最純粹的學者,對學問懷着最深摯的虔誠,在學術上他不能容忍一丁點兒的虛僞和取巧。

在這種目光注視下,一般的所謂“學者”,要不可笑也就很難了。比如他經常諷刺學者抄卡片,《圍城》中的頭號小丑李梅亭就有一個鐵皮卡片箱。其實一個教書匠肯花力氣抄卡片已經是頗爲值得表揚的了,但在錢鍾書看來,讀書而沒裝在腦子裏融會貫通,簡直是天大的笑話。 

《圍城》中的文化諷刺更多的是基於中西文化衝突、碰撞的歷史平臺,而這正是錢鍾書的着力點之一。 一是以現代文化觀照中國傳統文化的某些弊端,如方鴻漸的父親方老先生的迂腐,他推薦的線裝書中“中國人品性方正所以說地是方的,洋人品性圓滑,所以主張地是圓的”之類。 二是嘲諷對西方文化的生搬硬套,“活像那第一套中國裁縫仿製的西裝,把做樣子的外國人舊衣服上兩方補丁,照式在衣袖和褲子上做了”,如曹元朗摹仿“愛利惡德”(艾略特)《荒原》的《拚盤姘伴》詩,又如買辦張先生式的洋涇濱。三是探討對西方文明和西方文化的吸收中的荒誕,如方鴻漸在家鄉中學演講時所說的,“海通幾百年來,只有兩件西洋東西在整個中國社會里長存不滅。一件是鴉片,一件是梅毒,都是明朝所吸收的西洋文明。”又如三閭大學中的“導師制”。 

但《圍城》中的諷刺更多的是基於對人性的解剖。比如方鴻漸著名的克萊登大學假博士,集中體現了人性中的欺詐、虛榮、軟弱、對環境的無奈等等,又如李梅亭偷喫烤地瓜、陸子瀟以國防部、外交部信封唬人、范小姐用不通的英文假冒作者贈書給自己等等,舉不勝舉。讀者捫心自問,做過這些事的似乎不止這些人,有時也包括自己,就好像我們在阿Q的臉上看到自己的相貌特徵一樣。   

結束語: 《圍城》並不僅僅是一部愛情小說。它的內容是多方面的,它的主題和象徵是多層次的。  《圍城》的象徵源自書中人物對話中引用的外國成語,“結婚彷彿金漆的鳥籠,籠子外面的鳥想住進去,籠內的鳥想飛出來;所以結而離,離而結,沒有了局。”又說像“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裏的人想逃出來。” 但如果僅僅侷限於婚姻來談“圍城”困境,顯然不是錢鍾書的本意。 “圍城”困境是貫穿於人生各個層次的。後來方鴻漸又重提此事,並評論道:“我近來對人生萬事,都有這個感想。”這就是點題之筆。錢鍾書在全書安排了許多變奏,使得“圍城”的象徵意義超越婚姻層次,而形成多聲部的共鳴。 

《圍城》從“圍城”這個比喻開始,淋漓盡致地表現了人類的“圍城”困境:不斷的追求和對所追求到的成功的隨之而來的不滿足和厭煩,兩者之間的矛盾和轉換,其間交織着的希望與失望,歡樂與痛苦,執著與動搖——這一切構成的人生萬事。 “圍城”困境告訴我們人生追求的結果很可能是虛妄的,這看起來好像很有點悲觀,但骨子裏卻是個嚴肅的追求,熱忱深埋在冷靜之下,一如錢鍾書本人的一生。他揭穿了追求終極理想、終極目的的虛妄,這就有可能使追求的過程不再僅僅成爲一種手段,而使它本身的重要意義得以被認識和承認,使我們明白追求與希望的無止境而義無反顧,不再墮入虛無。



分享人(74)沐恩佳音

分享片段:

(1) 孩子的不良行爲背後有其錯誤觀念和行爲目的,但孩子意識不到,那是隱藏的“密碼”。大人們要識別出這些不良行爲背後的錯誤目的,纔能有效地幫助孩子改變不良行爲......最惹人討厭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關愛的孩子......

(2) 傳統的管教方式關注的是教給孩子不要做什麼,或者因爲別人是“那麼說的”而去做什麼。正面管教關注的是教給孩子要做什麼,關注問題的解決,孩子是整個過程的積極參與者,而不是被動地接受者。

(3) 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

(4) 正如孩子有自己意識不到的錯誤行爲目的一樣,大人也有自己意識不到的錯誤行爲目的—生活態度取向,這是你從自己孩提時代的大量潛意識的決定積累起來的,決定了你的性格......並且直接影響着你對孩子的態度和孩子的性格。

(5) 正面管教的首要目標,是要讓大人和孩子都能在生活中體驗到更多的歡樂、和諧、合作、分擔責任、相互尊重和愛......

分享感言:

因爲在頭條選擇了育兒親子領域以後,爲了垂直度,我開始把自己讀書的範圍轉移到親子教育。

《正面管教》是聽了孩子班主任的推薦,我很早就買來了,但一直躺在書櫃了。因爲寫親子文缺乏親子教育觀點,我纔想起來去書櫃裏把它找出來。

讀第一遍,我沒有特別的感覺,甚至看不懂很多內容和專業名詞,像囫圇吞棗一樣,磕磕巴巴讀了一遍。上個月重新來讀,就有了不一樣的感覺:裏面的很多方法都很實用。

我們不但要有一顆愛孩子的心,更要懂得如何去愛孩子。教育孩子是一項很麻煩的24小時工作,有時候家長剋制自己的脾氣,實在是一座難以企及的高峯,情緒和脾氣跌宕起伏、時高時低。

家長讓自己的心情緩和,不僅利於親子教育,更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多讀這類親子書籍,更利於家長保持本能的剋制,讓自己更有耐心。

作品分享:

《正面管教》算不上名著,但它已經被公認爲親子教育的一部經典,已經出版發行了25年,影響了很多父母和老師的教育理念。

——選自《正面管教》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