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达多》启示

一、如何成“神”。

      神是人造的。按世俗一点的观点来说,神是用来统治人的,或者用精神一点的观点来说,是用来指示、开示人的,但不管如何都是人竖立起来的一面旗帜、一个标杆,这面旗帜也好,这个榜样也好,它只是一种象征。具象来说,往大了来说是神,往小了来说就是一个小领导。世俗中,渴望成神的实属少数,但渴望当领导的还是不少。

成神也好,当领导也好,先得对他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不然,只要是见了泥菩萨就当作神,这种菩萨也太容易当了。领导也一样,那个领导也没有三头六臂,样子定与普通人全无二样,但凭什么能当领导,绝不是看长相,而是确有与众不同的性格,或者说是过人之处的特长。神是舍弃了人的个性的东西,个人的喜怒哀乐、个人的爱恨愁忧,舍弃一切人性私有的东西,但神也须有一种精神,一种人类共有的精神,他需要用这种精神来指示人、启示人。所以人要修成神,是需要不断舍弃,属于一个“断舍离”的过程。那么,什么该断,什么该舍、什么该离?这个在每个宗教里都有一套修养的方法。同样,人,要成为领导,也有一个修养的过程,同样也有一个“断舍离”的过程,至于什么该断,什么该舍、什么该离?这就看个人的修养了。但总得来说,一个大众的领导,尤其是选举出来的领导,必定是大家认可的,也就是须符合大众口味标准的,是有众人共性的东西,他应该舍弃一些个性的或者说是孤傲的性格。

二、人生如何选择 

人生充满选择。人,除了无法选择生,生下来之后的路,全是选择。教育、结婚、安居、工作、交友,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人生观、世界观等等,甚至生命的结束方式都存在选择。面对如此众多的选择,又该如何操作?

比如说教育,早期的教育个人是没什么选择的,小初高的教育都是应试教育,自己没有什么选择余地,但从大学开始,面临的第一个选择就是学校和专业,往往纠结于学校重要还是专业重要?先工作还是继续深造?

比如说择偶,人的本身重要还是背景条件重要?人的本身来说是内秀好还是外貌好?背景条件也含有各种条件,取富婆,还是取工作条件?等等。这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

比如说安居,最现实的买房问题也出来了。是选城市还是回乡村?是选城中央的小房还是城边边的大房?选商品房还是小产权房?

比如说工作,是选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还是自主创业?追求稳定还有讲究拼搏?

比如说交友,是离群独处还是广交朋友?交友的对象,是选择比自己强的还是选择不如自己的?

……

所有的这些选择都没有一个通用的标准,符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别人的终究是别人的。教育是,配偶是,工作是,生话方式也是,所有的选择几乎都是符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那么自己到底又谁?什么样的马配什么样的鞍,所有的选择都要先弄清楚自己到底是一匹什么样的马!所以又回到了一个最本质的问题——我是谁?哲学是研究这方面的,宗教也给出了他们的答案。比如说佛教,佛教里就回答了我是谁的问题,它的答案就是佛!儒学也是,儒学宗师孔子就是一个标杆,是最高标准,向他学习,达到他的人生高度就是人生的最高目标!其它宗教无不如此,立标杆,定榜样,并且制定了修行的路径,从起点到终点都规定的清清楚楚,过程也明明白白。这种人生尽管不容易出错,但又有人觉得乏味,所以宗教以外的哲学就没有明确的修行路径,尼采说,“成为你自己”,但这个“你自己”到底是个啥模样?他并没有定了标准,立个标杆,更没有指出一条通往这个标杆的路。因为宇宙是无限的,不可能有一个终极公式,一个既定的规律,一条明确的路。人作为宇宙的产物,人生就是个大课题,绝对是纷繁复杂的,不会是宿命的,不会有一个终极目标,也不会只有一种活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