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篇 读书的“放得开”和“收得拢”

很多朋友让我推荐书,经常会问:“我应该读些什么书好?”

对于这些问题,我会反问:“你想看哪一类书?”

有的说自己想看散文、小说,生活方面的、教学方面、育儿方面的等。如果是这样,相比较来说就好推荐了,因为有了一个大概的方向,那我就会从自己读过的书里边,或者别人推荐的关于这一方面不错的书给他,如果我没有读过他想读的那方面的书,便会如实相告。

其实,在阅读的“入门”阶段,应该放眼读书。也就是说自己想看什么书,就看什么书,不用局限于说什么书好,什么说不好,最关键的是:自己喜欢,能舒心地读下去就行。

放眼看书,关键在一个“放”字。心态一定要开放。记得在上大学时,向老师请教,我该看什么书好,老师直言相告:什么都看,想看什么就看什么,什么看得进去就看什么。如今,回想起来,这是个最实际的回答。

这一阶段,一方面是看的书少,心态不够开放,要么觉得某些书太高深了,自己程度不够;要么觉得某些书和教育专业无关……自己给自己设了许多条条框框,在思想上自己把自己框了起来。

所以,就放眼的去看书吧!武术、养生、小说、军事书、养生书、教育理论、心理测试都不妨翻一翻,只要不是坏书,相信一定会如古人所示“开卷有益”。

用鲁迅先生的话讲:

就看一个人的著作,

结果是不大好的,

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

必须如蜜蜂一样,

采过许多花,

这才能酿出蜜来,

倘若叮在一处,

所得就非常有限,

枯燥了。

对于我们搞教育的人来说,要读教育方面的书。任勇老师说:“要搞教育没有一定数量的教育科学文化书籍和杂志是不可思议的,就我来说,20年来已经买了8000余册数学、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书,订阅了所有能订到的教育杂志。要驾驭教育实践,很大程度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理论的功底。要有理论功底,首先要读名著,你不读《论语》,不读陶行知,不读杜威,不读苏霍姆林斯基是很难成为教育家的。其次,要多读自己研究领域里有影响的专著,读专业期刊等。要抓紧时间广学深研,才能了解教育动态,把握热点难点,借鉴他人的经验。”

读书要放得开,当然,还要收得拢。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线教师的精力更是有限,所以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放眼看书后,应逐步收拢身心,确定下一步将钻研的核心。打个比方说,入门时期的看书阶段就好比是上学时期的初中阶段,什么都想跃跃欲试,而确定核心阶段就好比是上学时期的高中阶段,考虑问题已经现实多了,知道自己适合学文还是适合学文或学理,有大致喜欢哪一科,如果缺少了“放眼看书”的阶段,那下一步的确定核心阶段,只能是缺少客观依据的主观臆断。或是就是确定了也可能是个虚假的确定,因为你的确定很可能不适合你自己的方向。比如,你喜欢语文教法有关的事情,那么你应该知道哪些期刊,哪些书籍,哪些高校,哪些学者,甚至哪些网站,哪些博客与语文教法有关的情报最密集……反过来说,如果你连哪一科有哪些人最牛,有哪些高校最有优势,有哪些刊物最有看头,都不知道的话,那么真的是连“球迷”的水平都达不到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