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什麼天賦異稟,都是在老爸老媽威逼利誘下成長起來的

架子鼓的家長羣裏,張老師發了幾個小學員的練習視頻,引發其他家長的豔羨,“果然是別人家的孩子優秀啊!”

一位媽媽說:“爲啥我看了這些孩子的視頻,就想回去抽我家孩子一頓呢~”

一位媽媽笑出了眼淚:“哈哈,我家現在基本放棄治療了!平時基本沒怎麼練,小學生太辛苦了!”

哈哈,看到這位媽媽說:“小學生太辛苦了”,我也差點笑出眼淚。小學二年級的娃太辛苦了,我這個初三娃的媽媽表示不同意,那初三的娃怎麼辦?

各位家長普遍認爲,“我們一鬆點,他們就放飛自我了。”

這倒是真的,自律的都是別人家的孩子,自己的孩子永遠是讓你焦慮到無底洞的那個。


我家那位初中生,七歲開始在學校學琴,有一次我去接他下課,老師說,沒來上課哦。我猜可能在操場,果然抓個正着,小學生回家乖乖寫了保證:“我保證每節都上古箏課。”

之後8年的時間,再也沒有逃過課,也沒請假過一節課,只是上週肚子疼,實在去不了,才請了一次假。他有時嘟囔,“爲什麼別人都可以請假,我就不能。”

不是不能,而是凡事開頭很容易,只要今天想請假,我批准了,等着看,肯定會有下次,理由就是:“上次不就可以嘛,爲什麼這次就不行?”

這個局面就不好控制了,壓根就給一個開頭,徹底打消偷懶的念頭,一切就習以爲常了。

每天練琴,雷打不動,放學先彈琴,因爲有聲音發出,就先做,省的寫完作業晚了,在彈琴,鄰居提意見。

習慣一養成,就成了慣性,過年過節也不停歇,不是爲了成名成家,而是培養一種堅持。

現在初三,每天晚修放學到家,22:30,琴上裝上靜音棉,自己乖乖地去繼續彈上一二十分,打鼓基本功,也是一種習慣了。

當然了,多半是我在舉着小棍兒呢,很多時候最先放棄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長。


兒子的古箏同學,兩人一起報名學習的,一起學了兩年,該考級的時候,她媽媽不願意抽時間接送集訓,說太遠了,太忙了,沒有時間,孩子平常又不願意練習,就算了,不考了。

於是兩年的時光說放棄就放棄了,孩子樂得自在,過了沒一年,兒子他們在學校聯歡會上一曲古箏曲贏得熱烈掌聲,小姑娘又後悔了,要是我還在學,我也能參加節目,滿眼都是羨慕。

這時,她忘記了自己說過的話:“興趣班,興趣班,有興趣就上,沒興趣就不上。”

孩子啊,哪有那麼多興趣啊,要想精進,單單興趣支撐是不夠的,還要的日久的堅持,要有毅力,這種堅持,僅靠孩子自覺是不大可能的,要有家長在身後的時時激勵與鞭策。

這世上哪有什麼天資聰明嘛,在別人不懂事的時候你已經開始努力了,別的小朋友玩泥巴的時候你在舞臺上比賽,在教室裏考級。

這世上哪有什麼天賦異稟,都是在老爸老媽的威逼利誘下成長起來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