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倪秋花团长 倪秋花团长,一路走好!

戴建东

这个春天本来就是一个忧郁的季节,因一场新冠病毒肺炎,导致全国人民窝居在家,少了许多春节走亲访友的乐趣。阴沉沉的天空,让人的心情压抑了很多。

然而祸不单行,2020年2月14日早上,微信群里一条消息,更是让人震惊:倪秋花团长因脑溢血突发,经市中心医院抢救无效,不幸逝世。一时间,整个微信群都在为倪团长的不幸离世而扼腕叹息。

倪秋花,这个一辈子奉献於戏曲事业的执著追求者,前两天,她还在与我探讨用新编婺剧演唱《抗击新冠病毒》,不想一转身就成为故人,从此阴阳两隔,梨园便少了一位热心的戏迷,观众就少了一个婺剧名伶。

与倪秋花团长相识,完全是缘于工作因素。那年,我担任婺城区戏曲家协会主席,召集协会会员开会时,一位六十多岁的会员显得格外热心,对婺剧事业的钟爱,也从她的言谈举止中显现一二。她,就是倪秋花。

倪秋花,体型圆润,颇有福态,但心态堪佳,说起婺剧,更是头头是道,让我一下子记住了这个名字:金华市青年婺剧团团长。

可以说,倪秋花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婺剧迷,来自草根,没有受过一天专业训练和学习的婺剧业余爱好者。凭借对婺剧的热爱与执着,自1994年组建青年婺剧团以来,全身心投入剧团工作。用她自己的话说是,演戏,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圆梦,圆自己在年轻时就有的舞台梦。

二十多年过去了,倪秋花从一名当家花旦,也成了剧团中最老的演员,六十出头的她依然对婺剧钟爱有加,虽然不再登台演唱,但她还是经常自己演唱一些婺城片段,既为自娱自乐,也为剧团的新秀起模范引领。

金华青年婺剧团是民间剧团,没有政府补助资金,所有的经费都靠演出获得。但倪秋花和她的团队凭借一份热心,苦苦支撑着剧团的生存,并在金衢一带打响了名号,成了城乡戏迷口口称道的专业剧团。

青年婺剧团每年带领演员去往各地演出不下600场,获奖无数,深受百姓欢迎。金华青年婺剧团在倪秋花和全团人员的努力下,多次荣获全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推荐展示活动“优秀剧团”奖。

由于工作上的关系,倪秋花经常来我办公室小坐,探讨一些剧团演出或文艺活动方面的事宜。每一次来,倪团长都似乎风尘仆仆,不是从外地演出赶回来,就是为婺剧团的下一场演出奔波劳累。

说起婺剧,她就会有无穷精力。她曾经多次说过一句口头禅:生为婺剧人,死为婺剧魂。

把婺剧当作自己毕生的事业来追求,这就是倪秋花的人生信条。她甚至把自己在白龙桥的家当作剧团的“大本营”,一楼门面房的上方挂着“金华市青年婺剧团”的招牌,上面有倪秋花本人的相片和联系方式。二楼是排练场所,倪秋花住在三楼。

出生于1954年的倪秋花,年轻时与丈夫在白龙桥镇老街上开一家录像厅,生意很是不错,一家人的生活也是平淡而又稳定。当年农村文化娱乐单调,也没有电视机,唯一的艺术享受就是靠广播收听节目。

有一回,广播里播放了婺剧桥段,让倪秋花一下子就喜欢上了。之后,她便买了磁带、唱片、唱机,天天在家中跟着哼唱。

“王侯将相兴衰史,才子佳人缠绵思。悲欢离合凡间事,尽从婺剧草台知。”戏如人生,婺剧柔美又不失雄浑的唱腔,对她影响颇深。

婺剧,俗称“金华戏”,浙江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以金华地区为中心,流行于金华、丽水、临海、建德、衢州、淳安,远及福建、江西等地。婺剧传统深厚,剧目丰富,风格独特,受到不少人的青睐。

自明代起,婺剧即作为金华地方戏,涉猎大量题材,形成原创剧本,容纳六种声腔,逐步发展成为浙江最具代表性的戏曲剧种之一,并对中国戏剧的发展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被称为“徽戏的正宗、京剧的师祖”。

听说婺剧是金华本地戏,倪秋花也深深地爱上了婺剧。随着自己演唱的渐渐投入,单纯的自娱自乐已经不能满足她的追求。于是,倪秋花和几个婺剧迷共同出资5000元,请了剧团在白龙桥演了4天7场戏,倪秋花场场必到,沉醉不已。

剧团里的演员看倪秋花如此痴迷婺剧,便主动找到她提出一起办剧团的想法。1994年6月,倪秋花与几个老板合资,组建了金华青年婺剧团。经过5个月的经营,两名合资人觉得行情不好便撤了资,仅剩倪秋花一人支撑着。

倪秋花并不气馁,她知道要想化蛹成蝶,势必要在残酷的市场中挣扎一番。后来,倪秋花将自家房子的二楼改造成了排练场所,四楼至六楼则腾出来给演员居住。首批包括前台演员、乐队等30多名剧团成员是倪秋花夫妻两人到各个村子里寻来的业余演员。

由于剧团新近创办,又是农村的“草台班子”,要想打开局面,谈何容易。倪秋花就凭着自己的热情,到周边各个村子去游说,与当地负责人交涉,签合同。刚开始,300元一场,600元一天的都做,尽管连续接了9个月的戏,但一结算还是亏了好几万元。

剧团一年奔波下来,辛苦劳累不说,还要倒贴不少钱,但倪秋花还是借钱给剧团演员发工资,她说,演员台上台下的辛苦付出她都看在眼里,自己苦点难点无所谓,但不能让演员一年白干。通过倪秋花的坚持不懈,敢闯敢拼,青年婺剧团慢慢步入正轨,虽然赚的钱很少,但她乐在其中。

世上怕就怕认真二字,任何事情,只要你努力了,奋斗了,总会有所收获。倪秋花就是这样,依靠自己的不懈追求,把青年婺剧团撑起了名声,成为金华周边县市出名的农村专业剧团。

20多年来,在倪秋花的带领下,青年婺剧团进农村、入社区,足迹踏遍金华、温州、台州、建德、丽水等多个城市,演出队伍也从最初的30多人发展为现在的50多人。

都说戏如人生,演戏,图得就是让观众开心,同时在看戏中接受传统道德教育。倪秋花非常注重剧目的创新,每年都要排练一批新剧目,让舞台经常可以更新换代。

这些年来,青年婺剧团除了《秋宫怨》、《哑女告状》、《狸猫换太子》等剧目受到老百姓喜爱之外,剧团录制的《五子哭坟》、《羚羊锁》、《反皇城》等脍炙人口的婺剧影碟,受到了戏迷们的一致好评。

倪秋花常说,演戏,赚钱不是目的,开心才是最重要的,自己开心,观众开心,就是她最大的收获。这些年来,倪秋花对婺剧情有独钟,热爱程度近似有些痴迷。

对于婺剧促进会,戏曲家协会安排的新剧目,明知不赚钱,但倪秋花还是非常乐于接受,并及时给予排演。《千秋令》《银娘省亲》《爱莲说》等新编剧目,因为对廉政教育有利,倪秋花就多次排练,并在城乡舞台上演。

作为婺城戏曲家协会副主席,倪秋花更是尽心尽职,每次在金华本地演出,都要邀请协会会员前去观摩。当她听说戏曲家协会注册申报需要启动资金三万元,又立即表示由她垫资支付。她说,协会是戏迷的娘家,为协会办事,就是为自己娘家办事,应该的。

一个业余婺剧爱好者,能有今天的成绩,最大的因素就是倪秋花对婺剧的热爱之情。她说,这么多年来,很感谢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扶持帮助,也很感谢社会上的戏迷和剧团成员的鼓励支持。

2020年春节,倪秋花本来已经签下许多新年大戏,但是由于受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城乡所有聚集演出活动一律取消,这让她损失了不少收入。但是,宅在家中的倪秋花依然闲不住,她利用微信平台,把自己演唱的新编婺剧《抗击新冠病毒》在朋友圈推送,以一个文艺家的身份,为抗疫作自己的努力。

然而世事无常,前两天还在微信群、朋友圈中活跃的倪秋花团长,因为脑溢血突发而离开了我们,这是婺城区婺剧行业的一大损失,是广大婺剧戏迷的一大损失,这怎不让我们痛心不已?

乡村舞台三十春,

痴迷婺剧心犹存。

从此梨园少秋花,

天堂再闻名伶声。

倪秋花团长,一路走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