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讀《易中天中華史》第十卷《三國紀》

這是《易中天中華史》第十卷《三國紀》每一篇的內容簡介,對這套書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購買全套閱讀,也歡迎收聽頤養之家讀書羣朗讀的音頻。(搜索公衆號“頤養之家讀書俱樂部”就可以)

第一章: 袁紹揭幕  第一篇:大開殺戒

本篇內容提要:東漢皇帝大多短壽,繼位時年幼要靠外戚扶持,長大後想親政又要靠宦官奪權,所以整個東漢王朝,差不多有一半時間都是外戚與宦官兩股勢力在鬥爭中輪流掌權。漢靈帝駕崩時,雖然難得地留下了兩個兒子,卻因爲出了個心狠手辣的袁紹使東漢政局發生了劇變。在外戚何進和宦官蹇碩的鬥爭中,何進被殺,袁紹大肆捕殺宦官,逼得宦官挾持小皇帝出走,鬥爭了九十多年的外戚與宦官落得個魚死網破的結局,歷史從此改寫,一個新的時代就此開始。

第一章: 袁紹揭幕  第二篇:揭幕人

本篇內容提要:貴族是指皇親國戚,士族是指世代爲官的讀書人形成的有權勢,有聲望的家族,庶族則是寒門出身的讀書人做官後形成的家族。中華帝國由邦國演變而來,統治階級從貴族地主向庶族地主轉變,是歷史的必然,而袁紹代表的正是這個趨勢,他是士族替代貴族的揭幕人。

第一章: 袁紹揭幕  第三篇:引狼入室

本篇內容提要:何進與宦官爭權,召董卓進京幫忙。董卓是個軍閥,平時皇帝召見都不去的,何進一喊就跑得飛快,因爲他覺得機會來了。何進看他反常,意識到有問題想阻止卻已來不及。董卓進京後飛揚跋扈,把皇帝都換了,想以此建立自己不可動搖的崇高地位。可惜,即使他很想討好和重用士族,士族卻不賣他的帳,袁紹也不願配合他,很多被他任用的官員後來都成了他的掘墓人。

第一章: 袁紹揭幕  第四篇:從門閥到軍閥

本篇內容提要:門閥是指世代顯貴的家族,軍閥是指擁兵自重的集團。東漢末年,中央控制不了地方,豪強就稱霸,文官治理不了國家,軍閥就橫行。袁紹逃出京城後投奔了冀州牧韓馥,因爲韓馥原是袁家的門生故吏。可是韓馥並不信任袁紹,開始時還監視他,直到東郡太守橋瑁僞造三公文書發起討伐董卓的倡議,袁紹被公推爲聯軍盟主,這才得以自由行動。但是這個討卓聯軍也是相當的不靠譜,他們相互拆臺、火併,兗州刺史劉岱殺了東郡太守橋瑁,袁紹幹掉了韓馥,和自己的兄弟袁術也爭得你死我活,如此鷸蚌相爭,實在令人看不下去。這時,曹操站了出來,他高舉討伐董卓,匡復漢室的義旗,想以一己之力擔負起天下的興亡。

第一章: 袁紹揭幕  第五篇:曹操出手

本篇內容提要:曹操出身於士族所蔑視的宦官之家,然而他卻是一個有胸襟、有眼光、有謀略的人。他從黃巾軍手裏奪了地盤又收編了降兵,然後採用屯田的辦法解決了糧草、流民和治安問題,也吸引了大量優秀的人才爲他效力。42歲的曹操從首倡義兵率軍討董,到屯田備戰廣納人才,已經成長爲一個胸有成竹的政治高手。

第二章: 魏武揮鞭  第一篇:迎奉天子

本篇內容提要:董卓換了皇帝,掌握了實權,可因爲太暴戾被王允慫恿呂布將他殺了。勝利之後的王允和董卓一樣大開殺戒株連無辜,逼得董卓的舊部挺而走險殺回長安,同樣落了個暴屍街頭的下場。政權落到西北軍閥和興義將軍楊奉等人的手裏後他們又相互內鬥,漢獻帝被爭來奪去,顛沛流離,形同乞丐。直到曹操在毛玠的 建議下,在董昭的幫忙下,設計將漢獻帝迎到了自己的地盤,這個倒黴的皇帝纔算過了點安生日子。心懷感激的皇帝任命曹操爲大將軍,可獲得了崇高地位的曹操卻依然不能號令天下,因爲袁紹不願意。

第二章: 魏武揮鞭  第二篇:曹袁之別

本篇內容提要:袁紹的謀士給袁紹出主意“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則聽取謀士毛玠的意見“奉天子以令不臣”,這兩句看上去相似的話卻有着完全不同的境界。前者是要別人服從自己,實現個人的野心,後者是要地方服從中央,實現國家的統一。不管曹操是否出於真心,這個聲明讓他贏得了人心,也佔盡了便宜。

第二章: 魏武揮鞭  第三篇:降張繡

本篇內容提要:張繡是一個小軍閥,賈詡是他的謀士。賈詡讓張繡投降曹操,又在曹操猝不及防的情況下反叛,致使曹操大敗,連最喜歡的兒子、親兵隊長和侄子都在那一戰中喪生,可是,在處於弱勢的曹操與處於強勢的袁紹決一死戰時,賈詡竟讓張繡再次投降曹操,並斷定曹操會不計前嫌接收並重用。料事如神的賈詡爲曹氏集團服務了兩代,且平平安安活到七十七歲纔去世,在三國亂世之中,此人真是又有本事又有運氣。作爲同樣的名士,呂布和袁術的下場則比較慘。

第二章: 魏武揮鞭  第四篇:放劉備

本篇內容提要:劉備自稱宗室,說是漢景帝之子劉勝之後,實則卻很可疑,首先是年代久遠,身世不可考查,其次他當時與母親販鞋織蓆爲業,根本沒有一點鳳子龍孫的待遇。可是,一無所有,籍籍無名的劉備卻被很多人視爲英雄,曹操也對他相當看重,甚至沒有聽取謀士們的意見給予相應的防範,這才造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第二章: 魏武揮鞭  第五篇:官渡之戰

本篇內容提要:官渡之戰前,袁紹的兵力比曹操強大十幾倍,很多士族地主階級都把賭注押在袁紹身上,連曹操自己都差點喪失了信心。可是曹操的謀士們堅決支持並鼓勵曹操,尤其是賈詡,看出了機遇是會變化的,只要抓住機遇,曹操必勝。果然,智慧、勇敢和用人都不如曹操的袁紹先是被政治上極其敏感的劉備給甩了,失去了外援,然後因爲謀士許攸的叛逃,失去了智囊,他還不識好歹聽信饞言逼反了張郃,失去了臂膀。形勢因此發生了根本性的逆轉。

第三章:孫劉聯盟  第一篇:荊州告急

本篇內容提要:荊州牧劉表是個好人,對轄區百姓很是仁愛,可惜樹欲靜而風不止。荊州,是曹操和孫策都覬覦的地方,因爲只要奪取了荊州,逆流而上可以攻取益州,順江而下可以攻取揚州。劉表病死後,他的兒子劉琮在部下的勸說下未和劉備打招呼就投降了曹操,劉備只能倉皇而逃。被曹操追得靠張飛才保住了性命,靠趙雲才找回了妻兒的劉備還有翻身的機會嗎?

第三章:孫劉聯盟  第二篇:諸葛亮出山

本篇內容提要:三顧茅廬的故事,未必有羅貫中寫得那麼精彩,但是劉備和諸葛亮,確實是一個誠心徵求意見,一個以天下爲己任,又極其看好劉備地提建議,兩人談得投機,這才決定合作的。諸葛亮初到漢營,並無官職,而是在曹操養足精神,備齊軍需準備消滅逃到夏口的劉備時毛遂自薦去江東說服孫權聯盟,並在赤壁之戰取得勝利後才擔任了軍師中郎將的。

第三章:孫劉聯盟  第三篇:魯肅設謀

本篇內容提要:曹操要打劉備,劉備絕無反抗之力,唯一的出路就是聯合孫權。可是孫權有什麼義務幫助劉備呢?據一條不可靠的史料稱,曹操拿下劉備後是還要進軍江東攻打孫權的。這事曹操有沒有明說不知道,但孫權肯定有此顧慮。所以魯肅和孫權說:聯合劉備能否打贏曹操不好說,但肯定比直接投降光榮得多,作爲孫權的謀士和大將,投降曹操後只是換個主人,可孫權投降曹操,就是從主人降爲別人的屬下。魯肅的話說到了孫權的心坎上,但孫權拍板聯劉,還要問一下諸葛亮和周瑜。

第三章:孫劉聯盟  第四篇:孫權拍板

本篇內容提要:孫權其實早有聯劉抗曹之意,但他裝作沒主見,不表態,他是在等待劉備方面作出保證,等待將來實際作戰的周瑜和魯肅提出主張,還想借機考察一下集團成員的忠誠程度。孫權真不是等閒人物,一切也均在他的算計之中。劉備和他一樣不願做他人之臣,抗曹意志堅定,魯蕭和周瑜對他忠心耿耿,對戰爭信心滿滿,孫劉聯盟真乃天作之合,赤壁之戰就要拉開序幕。

第三章:孫劉聯盟  第五篇:赤壁之戰

本篇內容提要:赤壁之戰實在是三國史上的一個關鍵。三國鼎立的局面就是這場戰爭後形成的,從此以後,曹操再不能踏入南方一步,南方成了孫權和劉備兩大軍閥的舞臺。而赤壁之戰中受益最大的就是劉備,因爲在赤壁之戰前,他沒有自己的地盤,還被曹操追得如喪家之犬,可是在赤壁之戰後,他卻儼然成了三國鼎立的一方。

第四章:三分天下  第一篇:稱王不稱帝

本篇內容提要:從古至今有個很有趣的現象:有人天生野心勃勃就想當皇帝,哪怕毫無政治理想;有人一身是才、抱負遠大,可就喜歡當老二。曹操和荀彧、孫權和魯肅、劉備和諸葛亮,正是這樣的三對搭檔,而三個謀士中,荀彧的結局最爲悲慘,因爲他的理想是興復漢室,曹操晚年卻想取漢代之,理想破滅的荀彧只好自殺。孫權沒有什麼政治抱負,魯肅也沒有,他們只是感情好,又不願向他人稱臣,所以最好合作。劉備也沒有政治抱負,只要諸葛亮能夠幫助他當皇帝,他就信任並依賴他,而諸葛亮是有政治抱負的,因此蜀國治理得最好,可惜卻滅亡得最早。

第四章:三分天下  第二篇:劉備入蜀

本篇內容提要:曹操揚言要征討張魯,因爲到時會經過馬超和韓遂的地盤,馬、韓二位如果出於擔憂曹操對他們不利的心態而有所動作,曹操就有了滅他們的藉口。可惜曹操的這個如意算盤沒嚇着張魯倒嚇着了劉璋。劉璋知道,曹操覬覦益州已久,如果他擁有了張魯的軍需和軍隊再來奪益州,劉璋絕對守不住。於是劉璋想請劉備幫忙對付曹操,誰知劉備比曹操還陰險,竟然利用劉璋請他幫忙之機找了種種藉口把益州給佔領了。

第四章:三分天下  第三篇:討荊州

本篇內容提要:在曹操的實力面前,孫權和劉備一次次結成聯盟,可是,他們的聯合都是建立在相互利用的基礎上,沒有一點點感情的成份,即便是孫權把妹妹都嫁給了劉備,在奪取地盤時,兩人都不會相讓半分。孫權的妹妹作爲一個女人,將自己一生的幸福作爲籌碼幫助哥哥爭地盤打江山,真是又愚昧又悲哀,但在那個時代,男人又何嘗不是如此。

第四章:三分天下  第四篇:走麥城

本篇內容提要:關羽英勇善戰,可惜性格既天真又任性,他也不懂政治,不知道在多邊政治關係中,從來就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孫劉聯合抗曹,已是多年的習慣和形勢使然,關羽沒想到曹操也會找孫權聯盟,也沒想到東吳方面的前線總指-揮--看上去病怏怏的呂蒙、書呆子一樣的陸遜會一邊裝孫子一邊籌劃要他的項上人頭。關羽因此敗走麥城,劉備痛失愛將和荊州。而實現了夙願的呂蒙,連慶功宴都沒來得及參加就病逝了,享年才42歲。

第四章:三分天下  第五篇:夷陵之戰

本篇內容提要:三國時有三次劃時代的戰爭,都是發起者失敗。官渡之戰是袁術發起的,袁術失敗,其後北部成了曹操的天下;赤壁之戰是曹操發起的,曹操失敗,劉備鹹魚翻身和孫權一起在南部形成了對抗曹操的力量;夷陵之戰是劉備發起的,本意是奪回荊州,替關羽報仇,但由於他的心浮氣躁被孫權的前線指揮官陸遜打得倉皇而逃,從此三國鼎立成爲定局。孫權和陸遜可都是沉得住氣的人,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稱帝,次年劉備稱帝,公元223年劉備病逝把國家和太子都託付給了諸葛亮,而孫權,這時還在向曹丕稱臣,他的理由是劉邦當年也曾接受項羽的封號當了漢王,可笑到最後的人卻不是項羽。

第五章:武侯治蜀,  第一篇:劉備託孤

本篇內容提要:諸葛亮通過赤壁之戰幫助劉備從一無所有成爲有了自己地盤的一方軍閥,可是此後卻並未受到重用,劉備和他的關係是相敬如賓。這是因爲諸葛亮太謹慎,劉備卻喜歡豪賭,他希望通過冒險一舉成就帝業。可惜,再大的野心都無法違揹人都要死的自然規律,到了生命的盡頭,他想的就不再是冒險而是要守住基業了,這時,謹慎的諸葛亮成了最佳的託孤人選。可是,諸葛亮又是有理想的,劉備擔心他爲了復興漢室不惜以卵擊石與曹魏決戰,爲此,劉備在臨終前做了一系列的人事安排又和諸葛亮作了一次重要談話,確保諸葛亮一定會竭盡全力守住蜀漢政權,這才放心去死。

第五章:武侯治蜀   第二篇:諸葛亮執政

本篇內容提要:在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這點上,劉備父子堪稱楷模。劉備死後,諸葛亮擁有了至高的地位和絕對的權力,他聯合東吳,使曹魏不敢輕易來犯,又親自帶兵平定了造反的南夷,還用執法如山、令行禁止的方針令內部各方勢力心服口服,以保住荊州集團的統治地位。可是,如此善於治國又兢兢業業、鞠躬盡瘁的諸葛亮,卻仍沒保住蜀漢政權。

第五章:武侯治蜀,  第三篇:蜀漢之亡

本篇內容提要:諸葛亮的克己奉公以身作則,使蜀漢官員總體上比較清廉,但他爲保住蜀漢政權,以守爲攻的四次北伐,也讓百姓負擔極重。爲了減輕小民負擔,軍費更多地攤派給了益州集團的士族和豪強,這些人因此恨透了蜀漢政權,天天散佈曹魏必勝蜀漢必亡的言論。於是,諸葛亮死後29年,蜀漢歸順曹魏便成了人心所向,勢所難免。政權的交替,只是一部分人利益和角色的轉換,老百姓當然是誰對他們壓迫少便支持誰,但是,利益集團呢?劉禪選擇裝瘋賣傻沒心沒肺一直活到曹魏滅亡他還在人世間悠哉悠哉,他的第五個兒子劉諶(chén)卻選擇全家自殺以身殉國,有人也許會佩服劉諶鄙夷劉禪,可是,爲了堅持祖宗的野心和理想放棄自己的生命又殺害家人真的值得讚揚嗎?

第五章:武侯治蜀   第四篇:東吳之路

本篇內容提要:東吳的政權和蜀漢一樣,內部都有三股勢力,孫權死前也和劉備一樣擔心地方勢力,因此和劉備託孤一樣把政權全權交給了張昭。但張昭不是諸葛亮,孫權的繼任者也不是劉禪,東吳在孫權死後,骨肉相殘,皇帝換了一個又一個,對人民又十分殘暴,這樣的政權,怎麼會捱到最後一個滅亡的呢?因爲東吳和蜀漢都是外來勢力入駐,但孫權不像諸葛亮那樣堅持“後來者居上”,而是拉本土士族入夥,把江東士族的利益和東吳政權緊緊地捆綁在一起。這是東吳在三國之中治理得最差但保持得最久的一個原因。

第五章:武侯治蜀  第五篇:殊途同歸

本篇內容提要:前面說過,士族階級要取代貴族階級,那是歷史發展的趨勢。三國的本質都是非士族政權,三家之主也均非士族,因此和士族階級都有矛盾。鬥爭的結果是:曹丕認爲士族反對曹魏是想保住做官的特權而非留戀東漢,所以採取放棄曹操的主張支持士族的態度,結果被掌握了統治權的士族代表司馬家族取而代之;劉備、諸葛亮堅持寒族掌權,與士族鬥爭到底,所以最先滅亡;孫權採取的是妥協之道,拉攏本土士族入夥,將政權與士族捆綁在一起,所以苟延殘喘,最後卻也不得不亡。因爲只有晉,纔是完全徹底的士族地主階級政權。

第六章:桃園驚夢   第一篇:千年一夢

本篇內容提要:《三國演義》的文學價值不低,歷史參考價值卻不大,其中很多事件邏輯不清,破綻百出,可是中國人從來不質疑,不思考,反而津津樂道,因爲《三國演義》圓了中國人的三個夢,即:聖君夢、清官夢、俠客夢。羅貫中把劉備塑造成聖君,把諸葛亮塑造成清官,把關羽、張飛塑造成俠客,因此大得人心。然而,以史爲鏡人類纔會有進步,我們該從千年的夢中驚醒了。摒棄欺和瞞的藝術,正視真實的歷史,建立符合新時代的社會觀、道德觀和價值觀,我們才能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

第六章:桃園驚夢   第二篇:再說孫權

本篇內容提要:在《三國演義》中,孫權是無足輕重的,但在真實的歷史中,孫權卻是至關重要的。曹操強大,如果孫劉不聯合,三國便不可能鼎立。和當時一無所有的劉備聯合,需要遠見和氣魄;和後來實力相當又野心勃勃的劉備合作,需要謀略和手段。這些,孫權都具備了,所以孫權真是不簡單。

第六章:桃園驚夢  第三篇:再說劉備

本篇內容提要:劉備和孫權都特別會做人,尤其尊重人才,關心屬下,所以身邊人才濟濟,屬下忠心耿耿。不過,在夾縫中求生的孫權打的是外交牌,空手套白狼的劉備打的卻是政治牌,因爲他出身比孫權和曹操都好,他雖然窮,卻是皇室後人,很多反曹擁漢的士族和名士 在對袁紹失望後,便對他寄於厚望,劉備成功地利用了這一優勢,結合他自身有雄心、有毅力又不偏執的優點,成爲一代梟雄。

第六章:桃園驚夢   第四篇:再說諸葛亮

本篇內容提要:劉禪在真實的歷史上不無能也不糊塗,諸葛亮任丞相時,他全權託付,是因爲諸葛亮實施的“虛君實相”制度對他和國家都沒有壞處。諸葛亮以人格擔保,鞠躬盡瘁,清正廉潔,他雖然全權管理國家,但不覬覦帝位,皇帝雖不管理事務,但能得到尊崇,還能向丞相問責,劉禪自然樂得清閒。可是,諸葛亮能擔保自己的人品,卻無法爲別人擔保,所以這種制度沒有安全保障,無法推廣和延續,諸葛亮自己也落了個勞累而死理想卻仍然破滅的下場。

第六章:桃園驚夢   第五篇:再說曹操

本篇內容提要:在歷史上,曹操與諸葛亮的官職幾乎一樣,他們的理想也完全相同,都是想建立一個“法家寒族政權"。可是在民間,諸葛亮是天使,曹操是妖魔,這是因爲社會需要典型,所以他們一個成了正面典型一個成了反面典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