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作則做榜樣

      龍貴欣 18漢本1班

18208659442

我國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曾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如果一個人連自己對自己的行爲都管理不了,那又談何去管理別人呢?正如作爲教師,自己都不能言行一致,又怎麼能夠去要求你所教的學生能夠按照你的要求去做呢。所以,在你對別人提出某些要求的時候,首先得看看自己有沒有以身作則,爲別人樹立一種想要去學習並便血的榜樣。

材料中,著名教育家張伯苓一直以來都很注重學生的文明禮貌教育,可當他勸告學生不要抽菸,煙對身體有很大的傷害時,卻遭來學生反問。爲了讓學生真正知道吸菸有害健康,張伯苓就當衆銷燬了自己的所有與煙有關的,並與學生一起約定戒菸。這就是作爲一名教師該做的,如果當時張伯苓只跟學生說不能抽菸,而自己還是一如既往的抽自己的煙。那學生就會覺得煙肯定是沒有害的,不然老師是不會抽的,所以不管張伯苓說多少遍吸菸有害健康也阻擋不了學生對煙的這種沉迷。可見,以身作則,給學生做一個榜樣是對學生進行教育時必不可少的。

曾子殺豬的故事應該都有所耳聞。故事情節大概就是曾子與他妻子要去街上買東西,可他的兒子也要跟着去街上,於是曾子的妻子爲了讓兒子能夠乖乖呆在家裏便跟兒子說只要乖乖呆在家裏,回來殺豬燉肉給他喫。於是兒子真的不哭不鬧的呆在家裏。當看見曾子們回來,兒子興高采烈的跑去問母親豬肉在哪呢?可是曾子的妻子卻不以爲然,完全沒想過要真的去殺豬燉肉給孩子喫,當時說殺豬隻是對孩子的緩兵之計罷了。妻子的這種行爲讓兒子特別不開心,當曾子知道自己兒子不開心是因爲他們沒有做到答應兒子該做的。於是,他決定讓兒子如常所願,便去磨刀霍霍向豬羊。可當妻子回來看到時便覺得百思不得其解,覺得自己只是跟孩子開個玩笑而已,怎麼能去真的把豬殺了,畢竟一頭豬可是他們一家好長時間的生活來源呢。可是曾子依然要殺豬給兒子喫並給妻子講明道理,既然答應了兒子就應該做到,否則兒子以後長大可能會變成一個言而無信的人,妻子聽後啞口無言畢竟任何一個母親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是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於是最後,曾子與妻子還是把豬殺了,並宴請了周邊同鄉,進行了一次愉快的晚餐。這個故事就是將以身作則樹榜樣發揮得淋漓盡致,正因爲這樣,曾子的兒子才知道答應了別人,就一定要做到。

如果你是一位家長,你就得爲你的孩子以身作則樹榜樣;如果你是一個老闆,你就得爲你的員工以身作則樹榜樣;如果你是一位同學,那你就得爲你的其他同學以身作則樹榜樣;如果你是一位教師,那你更得以身作則樹榜樣。所以不管你的身份地位是什麼,即使你是隻要存在於這個社會上,以身作則都是我們應該做到的。

以身作則,自古以來便是優秀任務自我約束,自我控制的準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