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季羨林大師》有感

最近讀季羨林大師的書,感受最深刻的是他的認真負責與刻苦努力。

每一篇文章,字裏行間都體現着一種樸實卻又深刻的意義。

他每天凌晨四點起牀,然後就開始一天的工作。閱讀,寫作只是他在正式工作之餘的愛好,但是他的成就卻是超然的。

他文章中經常提到,做任何事都沒有“御道”,即沒有“皇帝走的路”,沒有捷徑。一切的成就最好最通用的方法就是勤學苦練。

“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他作爲北大校長和終身教授,一生都很勤奮,在耄耋之年,望九之齡,仍舊沒有放下筆墨,真真正正是舞文弄墨了一輩子。

他的文章有的抒發自己對當下某些社會現象的看法,像國人的“隨地吐痰,亂扔垃圾”等惡習,他深感無奈又希望通過自己一點微薄之力可以有點效果。

有的表達對年輕人的殷切期望,他認爲青年是我們社會,國家的未來。希望青年們可以有自己的抱負,做事可以認真刻苦,努力勤奮,做到真正的深入某些事業中,通過鑽研做出一番成績。

他主張人們不要好高騖遠,要腳踏實地,“有多大碗,喫多大飯”,即有多少條件,就把現有的事情做好。

閱讀就是跟寫作者對話,每次閱讀他的文章,都彷彿我對面坐着一位白髮蒼蒼,精神矍鑠的老人。

他用他期許的眼光看着我,或者說看着社會上的青年才俊,他希望可以將自己一生的經驗儘可能多的交付於年輕人,讓某些研究,某些文化傳承下去。

像他鑽研的梵文,在他開始學習之始,國內與之相關的材料很少,他通過在德國留學十餘年,不斷的努力和收集材料,最終在這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你選定了自己修行的方向,剩下的就是勤學苦練,克服種種困難,然後一路向前。

沒有什麼事是容易的,不需要付出就想要有收穫是癡人說夢。

天上不可能掉餡餅,掉下的只可能是未知的石塊。

雖然大師已經遠去,但他留下的瑰寶會一直陪着我們走下去,他的學習精神,他的愛國精神在其文字裏被體現的淋漓盡致,值得我們用心去體會和學習。

每讀一本書,就像在翻閱一個人生,從書中體會作者的喜怒哀樂,從文字中感受其人生態度,可以在我們迷茫無助時給予我們最好的指引。

圖片來源:攝圖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