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41《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美國】塔拉·韋斯特弗

前言:這本書的英文名是《Educated》,而在翻譯中文版書名的時候,塔拉沒有選擇“教育改變人生”這個勵志的書名,而是選用了《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這個譯名。她覺得現在這個聽起來很文藝的書名更能表達她對教育多層次的理解。“Flee as a bird to your mountain”這句話來自《聖經》。它既有逃離的意思,又有救贖的意思。塔拉從大山到大學,這是外在的逃離和救贖;但是對塔拉來說,更重要的轉變是內在的逃離和救贖。教育讓她能像鳥一樣從更高視角來看待自我,讓她能夠理解和接納原生家庭對自己的影響,擺脫舊的自我,重塑新的自我。在她看來,這纔是教育應有的意義。


正文:

作者塔拉·韋斯特弗是一個十七歲前從未踏入教室的大山女孩,卻靠着自學取得了劍橋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她來自一個極少有人能想象的家庭。不上學,不就醫,不允許他們擁有自己的聲音。直到她逃離大山,打開另一個世界。

17歲之前,塔拉一直生活在大山裏,從來沒有上過學,因爲她的父親拒絕現代教育。塔拉17歲的時候,在哥哥的鼓勵下自學考上了大學,之後一路就像開掛了一樣,獲得了劍橋大學的博士學位。

每個家庭都會給孩子兩個禮物。一個是常識,就是我們對這個世界最基本的認識;第二個是親情,是我們和這個世界聯繫起來的最基本的紐帶。如果家庭不正常,這兩件禮物就會變成詛咒。

塔拉是在一個極不正常的家庭長大的。塔拉的父親好像是某一天突然決定,要過一種跟現代社會相反的生活。他不再讓全家人去醫院看病,也不再讓孩子上學。哥哥姐姐半路輟學,在父親工作的廢料廠打工;塔拉從小隻接受家庭教育,甚至連出生證明都沒有。他們還要囤積食物,爲父親想象中的世界末日做準備。

塔拉的家庭爲什麼會這麼奇怪呢?從書裏,我們可以總結出兩個原因:首先是因爲他們家信仰摩門教,這種信仰裏本身就有一些極端和偏執的觀念;不過塔拉覺得,更重要的原因是父親得了躁鬱症,這種病放大了本來父親腦海中那些極端偏執的想法。

幸運的是,塔拉有一個哥哥叫泰勒,他在父母還正常一點的時候曾經上過學,雖然半路輟學,但是還是堅持自學,考上了大學。在泰勒的鼓勵下,塔拉也靠自學考上了大學。

教育給了塔拉全新看待家人看待世界的視角,她重新審視父親的殘酷,母親的懦弱,哥哥的暴力,她勇敢地抵抗家庭對她受教育的反對和阻礙,一切,都在教育的創傷中成長。將自己從精神奴役中解放出來,只有我們自己才能解放我們的思想。亦如塔拉所說:你可以用很多說法來稱呼這個全新的自我:轉變,蛻變,虛僞,背叛,而我稱之爲:教育。

儘管塔拉的經歷具有獨特性,但她的故事所映射的問題卻是普遍的:教育究竟意味着什麼?一個女孩該如何追逐自我?自我意願與家庭責任之間要怎樣平衡?通過寫下自己的故事,塔拉找到了一種答案。教育意味着自我創造,令她鼓起勇氣去打開生命的無限可能,去接受不同的聲音。她曾活在父親確鑿的規訓之下,是主動尋求教育讓她發現了真正的自己。接受教育,世界不再非黑即白,而是色彩斑斕。

教育意味着獲得不同的視角,理解不同的人、經歷和歷史。接受教育,但不要讓你的教育僵化成傲慢。教育應該是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視野的開闊。它不應該使你的偏見變得更頑固。如果人們受過教育,他們應該變得不那麼確定,而不是更確定。他們應該多聽,少說,對差異滿懷激情,熱愛那些不同於他們的想法。

這個故事會讓你改變對“教育”的傳統看法,重新感激接受教育的每一次嘗試。但這絕不是“風雨劍橋路”,也不是一個女孩的成功修煉手冊。面對自己取得的成就,塔拉在書中也只是輕描淡寫。她說自己不想成爲勵志美國夢的化身。教育改變了她的人生,但也在她和家人之間劃出難以修復的深深裂痕。她已不是當初那個被父親養大的孩子,但父親依然是那個養育了她的父親。

家庭終究是我們心中一塊難以釐清是非對錯的所在,有時它給你溫暖,有時它令你刺痛。儘管觀念不同,立場相左,愛卻始終存在,無法割捨。塔拉在奧普拉的節目上說:你可以愛一個人,但仍然選擇和他說再見;你可以想念一個人,但仍然慶幸他不在你的生命中。

雖然沒有像塔拉一樣擁有這樣不幸的家庭,但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受到生活中的各種制約:高考填志願時被家裏人各種干擾:想去外省,反對,想選個相對喜歡點的專業,也反對;快畢業了,爲了好找工作,你想考個研。家裏人說:“考什麼研,家附近找個班上得了”;你想嘗試創業,不僅父母,身邊朋友中就會有一大批人反對;特別是在三四線的小城市,你參加個校外培訓都會被看作另類;

這些桎梏時刻圍繞在我們身邊,其實最可怕的不是那些反對的聲音,而是那些腐朽固化的思想:女孩就應該安分守己當個老師,或者回家鄉考個公務員;我是長輩,所以我說的都是對的,不接受任何反駁;社會就是這樣,階層越來越固化,你再努力都沒有用;殊不知,我們所處的時代正是最好的時代。高考,創業浪潮,人人自媒體,這些都是階梯,就看你想不想爬。這些思想之所以可怕,是因爲我們如果在這樣的聲音環境下如果待太久,就會很容易被同化,真的把這些話變成現實。現實就是一把枷鎖,你想要掙脫,但發現只有先剪碎過往,飛得更高,你才能飛往你的山。所以,想要不被同化,就要先逃離,你飛得越高,就逃離得越遠。

願你我都能像鳥一樣飛往自己想去的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