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遠見—新加坡

新加坡有300多萬人口,然而它的面積卻只有臺灣的五十分之一。

在上個世紀40年代,新加坡成爲了英國的殖民地,而在此後,新加坡卻成爲了國民所得超過3萬美元的亞洲營運中心,也被譽爲了花園城市。

從視頻中可以看到,堅持遠見整體規劃是新加坡進行城市規劃的重要舉措。

萊福士花了8個月的時間繪製了城市規劃圖,這奠定了新加坡的城市發展基礎,同時也不經意間保留了英國城市的傳統。

新加坡是一個河口的良港,1870年它成爲了歐亞之間最重要的轉口港。

隨着新加坡城市的發展和經濟的繁榮,吸引了大量的海外移民,包括八成以上的福建,廣東的華人,還有一部分印度人的移民,而新加坡的原住民是馬來人。

新加坡是一座特別的城市,多種族多宗教。

在1941年底英國投降,日本開始實行拉攏分化的政策,這使得新加坡的種族關係也會緊張。

在1945年日本投降之後,新加坡面臨着一種百廢待舉的形勢。

新加坡的住房成爲了非常嚴峻的一個問題,一兩層樓有二三十個住戶,他們甚至會共同享有一個廚房,一個廁所,孩子們卻沒有遊戲的空間。

因爲社會問題嚴峻,住房問題惡劣,很多學生離開了學校,社會工作機會少,對於他們來說最開心的事情就是找到住房和工作。

之後爆發的反英殖民運動爲新加坡的一系列政治活動拉開了帷幕。

1959年新加坡,爭取到了自治權,開始了第1次的全國普選。

1962年李光耀推崇新加坡與馬來西亞合併,卻引發了強烈的衝突,最後被馬來西亞逐出。

1965年8月9日,新加坡宣佈獨立,1966年新加坡舉行了第1次的國慶慶典。

視頻當中值得關注的是新加坡的公屋政策,他們因爲住者有其屋而舉世聞名。

公共政策也成爲了國家發展的策略之一,這也是執政黨人的施政舉措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他們清理雜屋的這些舉措也持續了數10年。

新加坡共建造了17個新市鎮,他們推崇長期規劃的原則,講究公共基礎設施要配套完整。

這些新區中都有着便捷的捷運,她們更加強調整體規劃,而不同於臺灣的自然發展。

他們有着大量的公共設施,開放空間。

似乎大多數人談起,新加坡的唯一印象就是嚴格管理,可是在小印度區我們看到了新加坡不一樣的溫柔。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