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国企改革二十大定律

定律一:国企改革重组最重要的支撑,事实上是资产证券化,而资产证券化的本质是赋予流动性。

定律二:混改是解决当前市场发育不成熟不完善的好东西,是一个国企持续和社会资本合作的长效机制,最终目标是通过开放式重组、企业上市、员工持股、引入基金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引入战略投资者,最终打造一个强有力的有机供应链、产业链、生态链。

定律三:“国资委+两类公司”所形成的“铁三角”是新时代下国资国企改革的关键,对于一段时间里的国资责任、功能、价值、作用的发挥至关重要,绝不是“淡马锡”或“管资本”所能概括的!

定律四: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相当于地方的“主权基金”,就是解决地方国资的错配,资产的不透明问题。其核心作用是调结构、促转型,战略核心是资本运作战略,管控的核心是“正面清单+负面清单+促进子公司制度建设”。

定律五: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战略核心是产业升级,它需要跳出企业做产业,把产业做健康、强大、创新、绿色、生态,以实现高就业率、高效益为使命。

定律六: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管理资本、资产、产品,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也是管理资本、资产、产品,但是落脚点完全不同,二者差异最主要在落脚点上。

定律七:供给逻辑的必要条件是土地、资本和人才,但核心仍是制度和创新。通过对要素的创新性、结构性、原理突破性组合,以驾驭所缔造的全新价值。

定律八:国企的非市场功能是政府最大的依赖,但一定要记得这个非市场化功能也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市场化手段来发挥。

定律九:国企必须从做项目、做工程、服务于政府等集中的大客户半闭运作形态,走向运用经验能力完成普适性产品的状态,打造可分布式运作的产品或解决方案。

定律十:经开区去管委会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介入是大趋势。后者介入园区能更直接、更准确地进行资源聚合,形成优势结构。从某种意义上讲,介入后的园区更是一种创新促进器和投资实验室,很好地解决了创新动能培育问题。

定律十一:园区的定位是产城融合及创新驱动的高地,发展趋势是高度差异化、扁平化、开放化。具体来看,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园区发展路径的高差异化,同一园区在管理上逐渐扁平化、开放化、去行政化,多级园区之间整合与区域大园区管理之间会逐渐一体化、融合化。

定律十二:未来会出现很多像张江高科这样的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铺开的园区公司,通过与地方合作设立子公司、孙公司进行区域拓展,形成全国化、产业化的平台公司,发展上市。一家管理平台可以托管或入股很多园区,甚至会出现生物、无人机等专业类的园区。

定律十三:园区不仅要探索产业,还负担着探索未来(未来交通、地下管廊、海绵城市、高密度城市、生态城市)的功能和任务,探索未来产业打造、互联网下的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医疗、智慧教育,将未来城市在园区内建设、示范出来。

定律十四:国企的基金大跃进已经造成巨大的隐患,最突出的问题在于没有创新战略、转型战略指导,大量泛LP投资堆积成的投资短期化、跟风化、无战略、弱战略。

定律十五:母基金模式解决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国有企业不管有多少子孙公司,不能亏损,不能低于预算。该模式让国有企业利用母基金作为其中一个管理单元,只管母基金的投资方向,母基金年化收益等,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避开了较为复杂的管制难题。

定律十六:全域国资经营,国有企业所持有的资产是国资,本地资源、区位、资产、壳资源、市政公用设施是国资,还有其他各种古怪的,如地方、水、阳光、空气、传说,甚至连人都是国资。将这些对象进行市场化开发和经营,使之产生全域资产经营及收益,这是全域国资经营最大的意义。

定律十七:目前走市场化道路是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摆脱困局,发挥积极作用的关键和唯一可行方案。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要努力将管控、投资、融资三者结合起来深入贯彻市场化加强创新最终推动平台科学、健康的发展。

定律十八:地方投融资平台的改造背后,有一个中心线索,即围绕着以人为本的人居环境、人居发展、人居品质展开。

定律十九:党建进入公司治理是从纯美式的股东价值最大化迷局走出,平衡员工、客户、社会、产业、股东等多者利益,探索多元利益平衡下的可持续,使社会价值、产业价值、顾客利益、员工利益、股东利益的动态长期平衡。

定律二十:控股权不等于控制力,没有控制力的控股权是没有用的,需要主动进行控制力的全方面打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